問:《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聽過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是把“即是”看成一個系詞,意爲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一種把“即”和“是”分開,“即”是動詞,指離不開、跟隨的意思,“是”則看成一個代詞,意思是色離不開空,空離不開色。請教上師,您怎麼看待這句話?
索達吉堪布答:“即是”,在藏文中,意思是“就是”。爲什麼講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呢?因爲色法的本體若真正去觀察,除了空性以外別無其他;而空性的妙用,又可以顯現出一切色法。
我們現在看到的任何一個色法,其本體就像水中的月亮,沒有什麼實質可言。水中的月亮,顯現的當下就是空性,空性之中又可以顯現,對它而言,有和無只不過是名詞不同。修行到了最高境界時,現即是空,空即是現,這兩者是無二無別的。並非它們以前是分開的,當你認識時才融入一體,它們本來就是如此,只不過我們衆生被無明所蔽,不知道萬法的本來面目。
觀察自己的心也是這樣:心正在顯現時,它的本體是空性,因爲本體是空性,才可以産生各種念頭,否則就絕不可能産生。這涉及到中觀或般若比較深的領域,只有通過修證,才能完全了知其甚深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