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是華中師大哲學系的學生,剛才聽了您前面的問答,覺得受到很多啓發。包括您在昨晚的講座中也說了,希望我們當代學生能先從佛教的基本理論出發,去完善自己的信仰。
我只有一個問題,毛主席曾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做一輩子好事難。”我們這些學生,在學校裏受到老師的教誨,自然會去做善事,或者追求一種信仰。但我們走入社會面臨實際利益時,則很難保持和堅定自己的信仰,我們應當怎麼做呢?
索達吉堪布答:你的問題很好!現在的學生在學校裏若遇到好老師,剛畢業時心態會很平靜,心也很純潔、很有理想,覺得一定要爲社會、國家做貢獻。可是到了社會上不到兩叁年,原來的志氣就蕩然無存了,因爲一些事物的誘惑性太強,自己也不得不同流合汙。就像佛教《大智度論》中的一個比喻[2]:一盆熱水倒在寒冬中的冰池中,一開始會融化少許冰,但最後自己也會慢慢變成冰。所以,很多大學生提前要有個心理准備,看自己能不能一輩子都堅持做善事,一輩子都保持自己的善心?
若想保持這種心態,長期串習是很重要的。而且你還要明白,做慈善、做好事不能只停在理論上,而應從內心中明白它的重要性,進而生起一種決心:“雖然社會上這麼亂,但我還是要過清淨的生活,做有意義的事情。”
實際上,如今這樣的人也非常多。像高老師寫了那麼多書,從事這麼長時間的教育工作,真的非常神聖。我並不是看到一個人就贊歎,而是覺得他爲了培養學生,一直留守在老師的崗位上,確實非常偉大。否則,現在不少老師稍微有點能力,就馬上買房、辦企業,在外面搞各種活動,自己的心根本不在教學上了。
所以,我很希望你們在學校時,要經常發這種決心:“我進入社會之後,甯可事業上、錢財上不是很成功,也要做對人類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話,心的力量非常強大,對你的很多行爲會有一種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