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四十五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身體,實際上是一切過失的來源。老子曾說:“吾有大患,爲吾有身。吾若無身,複有何患?”用智慧來詳細觀察時,父母的不淨種子本不是我,卻因長期執著而當成我。同樣,芸芸衆生雖然也不是我,但從現在開始,若串習將他們視同己身,並以智慧加以引導,最後無疑也會執著爲我。

  把一切衆生當作我,剛開始可能很困難。以前在觀音菩薩的故事中,一個人的妻子死了,特別特別傷心。有個老和尚問他:“今天降生了七個人,你高興嗎?”“這跟我沒關系,有什麼可高興的?”“今天死了五個人,你難過嗎?”“我又不認識他們,有什麼好難過的?”後來,在老和尚的悉心引導下,他終于明白自己的痛苦來源于執著,進而從痛苦的陰影中擺脫了出來。

  其實把衆生當作自己,最初覺得不現實,但只要慢慢串習,就根本不會困難了。《無邊功德贊》雲:“縱聞亦于今世生苦害,亦未長久躬行廣大行,彼等難行若修自然成,若不修習功德難增長。”這個道理講得特別好,如果沒有修持的話,永遠都會把衆生抛之腦後,一直全力以赴地維護自己。因此從當下開始,我們應該反過來,以前一直是保護自己,現在應當串習去保護衆生。

  我這樣講了以後,你們一定要去做。我有時候看你們好像明白了,但在實際行動中經常與人發生矛盾,或者欺負別人、譏笑別人,就有一種厭煩心,覺得講了這麼多法,一點也起不到作用,還不如不講。當然,我們畢竟是凡夫人,所謂“萬事開頭難”,很多聖者剛開始發心時,也有一些退轉的現象,《俱舍論》說即便有些阿羅漢,得果後也會滑下去,然後又馬上複位了。所以凡夫人剛開始發心,難免有一些違緣,但只要不斷地串習,遲早都會做到的。

  如今的世間上,修行的違緣非常重。尤其是外面的一些居士,表面上在學、在念誦、在皈依,但實際行動中,很多言行比較膚淺。所以佛陀在《獅吼菩薩請問經》中說:“家中諸煩惱,毀壞諸善根。”在家人有很多很多的煩惱,相續中的善根容易被毀壞。有些大德在解釋時說,這也包括我們出家人,雖然離開了大的家庭,但山頂上還有一個小木屋的小家庭。爲了這個木頭房子,有時候也産生煩惱,毀壞諸善根。因此不管你住于大家庭也好,住于小家庭也罷,應該把佛陀所說的教言盡量融入自己的心,一點一滴去行持,一定要把衆生當作自己。這個問題,我在《入行論》中提過不少次,但這個應該提,如果你們沒有明白,那學佛只是表面上的。

  我剛才來上課時收到一封信,看後還是有很大的歡喜心。一個人在信裏說:“通過《入行論》幾個月的學習,我幫助衆生的心大大增強了。以前我的脾氣非常不好,與同行的人經常吵架打架,這幾個月以來,我一直沒有吵過架、打過架。”這就是菩提心的功德,但願他不僅是這輩子這樣,乃至生生世世也要不跟衆生吵架打架。否則光是壓製一兩個月,過段時間習氣又複發了,那是不行的。這一點,我們好多道友也是如此,講《安忍品》的時候,叁四天內誰都不會打架,但再過幾個月,《安忍品》的加持慢慢消失了,習氣又占上風了。所以爲什麼要長期修行?原因就在這裏。

  以上講了自他交換的發心,下面講一些這方面的行爲。

  癸二(行爲)分二:一、行爲修法;二、以行爲主宰心。

  子一(行爲修法)分叁:一、當利他;二、斷除珍愛自己;叁、攝義。

  醜一、當利他:

  應爲他密探,見己有何物,

  悉數盡盜取,以彼利衆生。

  發心上講了很多道理後,行爲上怎樣去利他呢?就像一個人學習開車,理論上學完之後,應該如何去駕駛呢?應該把自己當作衆生,爲衆生服務。我們對自心教誡道:“你以前是我的大密探,我需要什麼,你整天都在觀察——今天出去能不能得到一點東西?今天會不會獲得贊歎?等一會兒回去,會不會吃得好一點?每天都在想我能不能得什麼。而現在發了菩提心之後,位置要換過來,應該成爲衆生的密探、奸細、特務,時時刻刻觀察衆生缺少什麼、需要什麼,一定要進入衆生的心裏。”

  前段時間,智悲學校的幾個老師開會,一個老師發言說:“我們當老師的人,天天用棍棒打學生是不合理的,一定要進入學生的心裏,這才算是個好老師。”我們發菩提心後也是同樣,光會說漂亮話是沒用的,一定要看衆生需要什麼,我們能不能滿足。衆生情緒低落、馬上要墮落下去時,應該安慰他:“你不要哭,不要傷心!”衆生缺少財富、沒吃沒穿時,看看你自己有沒有,如果有,就不要有吝啬心,應該拿出來布施給他。佛陀也說:“從我取財,布施衆生。”把自身的東西取出來,布施給乞丐或討飯的衆生,這就是密探應該發現的事情。

  別人擁有美好、快樂、幸福,應該是我們的願望,自己有沒有這些無所謂。有些人修了大乘菩提心之後,自己得到贊歎、獲得快樂,一點感覺都沒有,而其他衆生獲得安樂,他心裏就數數歡喜,這是真正的修行人。故而我們應當成爲衆生的密探,見到衆生需要什麼,就把自己所擁有的拿出來幫助他。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大乘修行人,財布施、無畏布施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在外面的城市裏作法布施。如果自己有一些佛法的境界、佛法的傳承,那應該布施給衆生。我經常在想,現在通過這樣的推廣,到了一定時候,有能力的出家人應該出來給出家僧衆或在家居士宣說佛法。各個城市裏也有一批水平相當高的在家佛教徒,他們也應該當在家法師。以前在中國傳統中,剃光頭的人才叫法師,其實居士也可以叫法師,因爲傳法的上師都叫法師。《楞嚴經》裏面,觀音菩薩爲度衆生顯現叁十二相,有比丘來求法,他顯現爲比丘相;有比丘尼來求法,顯現爲比丘尼相;有在家守五戒的居士來求法,則顯現爲優婆塞、優婆夷等在家身份進行說法。這在佛經裏是有教證的。當然,我們一部論典還沒有學完,就派一些法師出去講經,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但這個傳統應該要改革,其他改革對我們來講沒什麼必要,但佛經裏講得很清楚的問題,以後應該繼承下去。

  在一些大城市當中,學佛的在家人相當多,出家的數量非常少,若要出家人到每個城市裏去集中在家人學習,這是根本不現實的。因此,大家以後看到一個居士在講經,不要認爲他發瘋了,居士講經應該是可以的。但現在有些城市裏面,居士給居士講經覺得不好,而居士站在出家人的講臺上講經,大家都規規矩矩地聽著,這種傳統不一定對。出家人面前應該由出家人來說法,在家人面前,出家人或在家人說法都可以。

  很多地方確實缺乏佛教的基本知識,佛法需要慢慢深入人心。現在皈依佛教的人很多,但真正獲得實義的人很少。第一世敦珠法王的傳記裏面,他好像叁十幾歲時,有一次在光明境界中,有個小鳥雀給他唱道歌,其中就說道:“聞思的人很多,實修的人很少;獲人身者雖多,具實義者罕見。”這種說法非常正確,現在獲得人身的人比較多,但真正具有實在意義的,確實很罕見。

  因此,我們獲得這樣的人身之後,要麼當一個修行人,始終觀自己的心,要麼一心一意地利益衆生。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這兩件事情,除此之外的世間瑣事,都是增長痛苦的因。無垢光尊者在《如意寶藏論》中引用了一首《出離輪回之道歌》,其中有句話是:“外觀世間行,無義痛苦因,深思皆無利,當觀修自心。”世間上各種各樣的行爲,不管你搞生意也好,得地位也好,如果用智慧來觀察,都沒有什麼意義,完全是增長痛苦之因。

  我看到很多人的在家生活,確實生不起愛慕之心,反而有種極大的厭離心。整天周而複始地不斷操作,最後回歸自然時又有什麼意義?不如一心一意觀心的本性,若能做到這一點,就是上等修行人。我們學院有相當一部分人,多年以來在觀心方面非常下功夫,我相信應該有一定的收獲。

  還有一種人,就是一心一意地利益衆生。自己閉關實修的話,可能因緣不成熟,機會也沒有,心有時候無法堪能,但哪怕你每天給別人講一句佛法,或者利用自己的特長技術來幫助衆生,這個人身也沒有空耗。否則,一輩子漫無目的、糊裏糊塗地過日子,那跟旁生沒有什麼差別。你們不是幼兒園的小孩了,應該把握自己的未來,既然學了佛,就應該做最有意義的事情。人生幾十年如白駒過隙,若沒有在阿賴耶上面染上善法的習氣、種下善法的種子,即使你講得再好、唱得再好,離開人間時,除了相續中的善根不會耗盡外,其他什麼也帶不走。

  在修學大乘佛法時,爲了保護自己珍貴的利他心、遣除修行中的違緣,一定要祈禱傳承上師、本尊,尤其是蓮花生大士。前段時間我看了一些伏藏大師的蓮花生大士儀軌,確實覺得在末法時代,不管你學顯宗還是學密宗,都要全心全意地祈禱蓮花生大士。蓮花生大士是諸佛的化現,若能經常祈禱,有生之年修學佛法的違緣會全部遣除的。

  因此千萬不要誹謗密宗,一兩個人誹謗的話,對密宗不會有任何損害,但你的今生來世都毀壞無余了。以前有些淨土宗和其他宗派的法師,對密宗很有看法,也誹謗了很多,後來他的一生中出現很多意外、發生各種違緣,之後他自己也有所醒悟。我們獲得一個人身,即使對佛教沒有作貢獻,也最好不要做壞事,依靠惡知識、惡友的引導而墮入邪道。

  總而言之,在難得的人生中,我們有機會學習佛法,尤其是甘露般的大乘佛法,對今生來世有非常大的利益。這一點是佛陀的無欺教言來印證的,並不是我在這裏胡說八道,說“你們學的話,百分之百我來保證”,不是這樣的。但我有一定的依據,依據就是佛語,佛語是任何宗教和學者都無法推翻的。我們即生中能遇到這麼好的佛法,確實是自己的福分,應該值得珍惜!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四十五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