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平氣和接受· · · 去拼搏、去奮鬥,這兩者之間是不是一種矛盾?

  問:我是浙江工業大學的學生,學的是廣播電視新聞學。我剛接觸佛教,所了解的就是因果論,還有教導人要心平氣和,去接受以前的一些事物。但我是大學剛畢業的學生,要爲未來的理想去努力、去拼搏、去奮鬥,這又是另外一種感覺。這兩者之間是不是一種矛盾?如果是的話,那應該怎麼去解決?

  索達吉堪布答:不管你爲了什麼理想而奮鬥,心平氣和都不可缺少。假如心浮氣躁、心不平靜,在這種狀態下做事,成功率不會很高。

  那怎樣才能心平氣和呢?佛教中告訴我們,做事之前首先要觀察自己的心,心善就可以做,心惡則不要做。什麼叫心惡呢?指做事的動機是准備害社會、害別人,此時心肯定不平靜。所以,你若要追求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就應當朝利他的方向邁進,如此才能心平氣和,這二者之間也不矛盾。

  佛教對待生活的態度,其實不是有些人所認爲的,完全是一種消極、一種逃避,不追求現世的成功。當然,追求成功也需要前世的福報,不然,今生中再怎麼努力,最終也會事與願違。

  有些人經常抱怨:“我比別人付出得多,但別人已經成功了,爲什麼我不成功?”這說明你前世沒有積福。積了福報的話,做什麼都會如願以償,很容易成功。這個問題很多人要懂,否則就會怨天尤人,總覺得社會對自己不公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