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怎樣斷除我執、生起利他心?

  問:怎樣斷除我執、生起利他心?

  索達吉堪布答:關于怎樣斷除我執、生起利他心,在佛教中有許多方法。假如有人覺得自己的利他心足夠了,平時做人也特別慈悲,沒有必要學這些,那不妨以此來衡量一下自己。

  在修心的過程中,首先要修“上師瑜伽”——當然,這個名詞你們也許不懂,但希求真理時不要怕這些,應該勇敢一點。就像第一個敢于吃西紅柿的人,通過大膽嘗試,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有毒。同樣,任何真理都有一些專用名詞,依此可開啓未知領域之門,假如對此一直避而不談,這也不是智者的選擇。

  修完上師瑜伽後,我們開始通過呼吸修自他交換:呼氣時,觀想自己的快樂、幸福、健康、榮華富貴變成白氣,從鼻孔呼出,融入一切衆生;吸氣時,觀想衆生的痛苦、不幸、煩惱、疾病、魔障變成黑氣,從鼻孔吸入自己的身體,融入心間的“我”。

  聽到這裏,有些人可能就害怕了:“這樣修,別人的傳染病、痛苦會不會傳給我啊?”這個時候,所謂的“我”很明顯就跳出來了。一直認爲自己修行不錯的人,通過這個實驗,也可以看看你們的“我”到底斷除了沒有。

  以前,藏傳佛教的有些瑜伽士在修“斷法”時,認爲自己的“我”已經沒有了,于是故意到屍陀林中搞破壞,挖掘一些神山,或在非常嚴厲的對境前作種種損害。這些過分的行爲,引起了護法或非人的極度不悅,致使天空突然出現打雷、下冰雹等異常。見此情景,他們心驚肉跳:“哎呀,這次我肯定完蛋了!”這時候,他們的“我”就原形畢露了。

  那麼,這樣觀修會不會真給自己帶來痛苦呢?不會的。這一點,佛陀在諸多經典中再叁地講過,彌勒菩薩在《經莊嚴論》中也提到過。就像世間上的一位老師,天天幫助別人的話,他會不會很痛苦呢?絕對不會,反而他會有種說不出的快樂,社會也會對他非常認可。

  如此修持自他交換,需要一個過程。通過再叁的串習,當“我”的力量逐漸消失時,利他心的境界才會真正現前,這就是大乘佛教最精髓的東西。

  除了這種修法,你還可以用智慧,觀察萬法的究竟實相。其實這個最簡單,比如你學了中觀的各種推理後,即可抉擇萬事萬物是無我的、空性的。這種境界不是口頭上說說,而要內心中生起牢不可破的定解。若能如此,你會深深感受到佛陀的偉大,追隨佛陀的後代大德們,其智慧不是現在很多院士、教授、博導所能相比的。自己會有一種不同的感覺,這是用智慧抉擇空性後得到的。

  在慈悲方面,佛陀平等慈愛一切衆生,2500多年前就有這樣的精神,真的非常稀有。尤其是釋迦牟尼佛出生于王族,貴爲淨飯王的太子,當時在種姓製度森嚴的印度,不同種姓之間差別很懸殊,但佛陀並沒有因爲自己是太子,就歧視別人,反而還以非常普通的身份,爲一些病人、低賤的人服務。

  相比之下,如今21世紀,人類關于平等、關愛、和平的理念,還沒有達到佛陀所講的萬分之一。這一點不是我自吹自擂,你們可以用自己的智慧、用探索的眼光,去翻開《毗奈耶經》、《長阿含經》,看看那時候的佛教思想成熟到什麼程度。現在許多人都認爲,古代的思想過于陳舊、落後。在物質上可能確實如此,當時很難與今時今日相提並論;但在思想上,尤其是佛教的慈悲和智慧,卻遠遠把現代人甩在了後面。關于這些問題,你們如果深入領會佛教的奧義,相信一定會贊成我的說法。

  總而言之,佛陀所傳講的妙法,不管是智慧方面還是大悲方面,都可以滌蕩我們煩惱的灼熱,遣除我們的一切痛苦。《付法藏因緣傳》也說:“法爲清涼,除煩惱熱。”對這樣的佛法若能經常聽聞、全面了解,就會如《正法念處經》所言:“以聞智慧故,燒諸煩惱樹。”依靠佛法的智慧火焰,可以燒盡無邊的煩惱密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