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那我也有自拔的能力,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難折磨,我都心甘情願去面對、接受。就像學生受到種種困難時,只要老師對他關心,他就有站起來的機會。同樣,只要你們真的幫助我、安慰我、關心我,那麼我也願意重新做人。”
大家應該清楚,破見解和破戒律相比,破見解的過失更大,有關經典裏講了很多這方面的教證。什麼叫破見解呢?就是相續中生起邪見,以前認爲前後世存在、業因果存在、叁寶的功德不可思議,後來遇到一些外道、惡友,在他們的影響下,什麼都不承認了,這是相當可怕的。在《中觀四百論》中聖天論師說:“甯毀犯屍羅,不損壞正見,屍羅生善趣,正見得涅槃。”甯可毀壞別解脫戒等的戒體,也千萬不能損壞前後世、業因果等世間正見,因爲戒律只能獲得善趣,而正見可引導我們趨入涅槃。《俱舍論》裏也說,獲得善趣以戒律爲主,獲得解脫以見解或修行爲主。
大家一定要記住,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對業因果和上師叁寶的見解千萬不能失毀,否則就沒有忏悔的機會了。華智仁波切說過:“即使相續中生起了一刹那的邪見,也將失毀一切戒律。”有些人生了邪見後,不願意念金剛薩埵心咒忏悔,如此不可能有清淨的機會。而沒有産生邪見的話,盡管毀壞了戒律,但也能依靠不同的還淨儀軌加以恢複,所以並不是最可憐的。
毀壞見解的這種人,不僅在出世間裏是最可悲的,在世間中也特別可怕。法國醫生拉梅特利是個機械唯物論者,他和霍布斯認爲人體與機械沒什麼差別。他們創造出這種觀點之後,人們覺得特別低劣,思想寬闊的法國人都無法接受,拉梅特利最終在法國沒辦法呆下去,只好逃到荷蘭去。(荷蘭和法國比較近,法王去的時候,兩國的關系很不錯,不知道以前怎麼樣。)這一回,他謹慎出版了他的小冊子,被公認爲歐洲最爲寬容的荷蘭人居然震怒于此,拉梅特利被迫再次逃亡。最後他逃到了波蘭,4年後在那裏去世,終年42歲。
低劣見解在佛教中特別可怕。有些出家人破了戒以後,別人覺得他煩惱現前,很可憐,但他們尚且可以依叁寶忏悔。而有些人破了見解後,肆無忌憚地誹謗叁寶,對上師不恭敬、對僧團不恭敬,來世的果報讓人不寒而栗。所以,大家在有生之年一定要護持自己的見解,一旦出現違緣痛苦,馬上應該觀修自他交換。
然吾未蒙濟,竟然反遭輕,
彼雖具功德,于我有何益?
剛才說如果你(原來的我)真有本事,那我在見解等損壞時,你就應該出來幫助我。這裏接著說,但你並沒有一心一意地憐憫我、同情我,當我失壞戒律、苦苦掙紮時,你一直不理不睬;當我邁向歧途時,你冷冷旁觀,任我孤立無助地滑向深淵,反而還用蔑視的語氣來侮辱我、呵斥我。這樣的你,怎麼能算得上有菩薩心腸?
現在社會上也有這樣的說法:假如我是公交職工,應該想自己是乘客;假如我是商業職工,應該想自己是顧客。在那個時候,你真的能體會到別人的苦樂,幫助他的心也容易生得起來。我經常遇到一些下面有成百上千人的大老總,我總跟他們說:“你要多想想下面的這些人,換個角度來思維。比如我是一個大老板,下面有500個人,這些人當中可能有一個人最可憐,那麼我把自己想作他,看我的感覺怎麼樣,周圍的人對我怎麼樣看待,我的領導對我是什麼態度,那個時候會有一種不同的感覺。”
如今這樣的理念非常有必要。我原來說過,我很羨慕飛機上的乘務員和高級賓館的服務員,後來有些乘務員說:“上師,您在《入行論》裏面不要這麼說,我們乘務員有些是很壞的。表面上給客人無微不至地照顧,但是下來過後,只有我們幾個佛教徒不罵人,其余一個個就開始罵“今天這個客人特別過分”、“那個人長得很難看”,唯一的話題就是罵客人。”這樣的話,還是我們佛教徒表裏如一,算是比較可以,當面對衆生比較恭敬,背後也比較不錯,除了修行極其不好的人以外,大家都會提醒自己:“我是發了菩提心的人,表面也好、背後也好,應當像恭敬上師一樣恭敬衆生。”
承接上述修法,我們在換位之後對原來的我進行深深責問:“我在最痛苦、最困難的時候,你沒有來幫助我,算什麼有菩提心、有悲心?你雖然具足功德,但對我來講有什麼用呢?我最痛苦時你不來幫助,那我幸福快樂時,也用不著你來幫忙。”俗話說:“樂時親人滿堂繞,苦時淒涼無人問。”樂的時候親朋好友多得不得了,整天陪你吃飯、陪你玩,(尤其是你們漢族,今天是情人節,明天是仇人節,昨前天又是中秋節,這個節、那個節特別多。我們藏地除了過年以外,一般沒有什麼節日。其實節日多了花錢也多、殺生也多,沒有必要。)你非常困難時,卻對你不聞不問,那這種人有什麼了不起的?
因此不管是法師還是居士,稍微有一點才華、財産、勢力時,盡量不要有傲慢心,應該理解低劣的人。華智仁波切和麥彭仁波切在教言中也講過,人裏面有幾種,有些人前世沒有積福報,以致即生中沒有口才、長相醜陋、財富淺薄,很多人對他看不慣、看不起。他自己也有一種自卑感,覺得還不如死了好,這樣活下去沒有意義。這種人雖然處于人當中,但就像餓鬼或地獄的衆生一樣,始終感受痛苦,非常可憐。所以我們對大的上師、領導不用錦上添花,經常供養、幫助、安慰,這些他們是不在乎的,而一些可憐的人、看不起病的人、沒有幫助的人,哪怕給他10元錢,幫助也很大。如果你沒有經濟能力,也可以給他一分微笑、一句安慰:“沒事,你這樣很好,我也很想當窮人,因爲窮人知足少欲。我想當個醜陋的人,越醜陋越好,沒有人看你,你戒律會清淨的。”跟他說些安慰的話,他會覺得活在世界上有希望、有光明,生起一種自信。所以當我們遇到這些衆生時,關心他們很重要!
不愍愚衆生,危陷惡趣門,
向外誇己德,欲勝諸智者。
我們站在可憐人的角度上責備原來的自己:“你非常不好,對于極其愚癡、貪嗔癡特別深重、修行佛法處處遭遇違緣、被種種痛苦所折磨的衆生,你竟然視若無睹、毫不關心,任他們被罪惡所牽,趨近毒蛇、猛獸等口般的惡趣之門,隨時都有可能墮落下去。這麼多可憐衆生在你身邊,你看都不看、問都不問,還在衆多人面前誇誇其談、高談闊論,說自己有如何如何的功德、如何如何的事業,想以此與其他智者抗衡,這實在是不合理。”
世間上有些人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在大人物和領導面前非常配合,始終在談自己的功德,口口聲聲說:“我現在准備要做件事情。當然,我的弟子成千上萬,因此還有一個想法……”自己有種說不出的傲慢。其實有些人的傲慢在態度上也看得出來。我曾見過一位商人,可能在一輩子當中,這是我所見到最傲慢的人了。他旁邊好幾個保镖在排隊,男的女的全部站著,他自己坐在沙發上,個子比較矮,脖子上的領帶特別長。跟我說話的時候,半天也說不出一句來,並不是其他的原因,就是自己擺架子。當時我都産生邪見,心想:“我的上師如意寶,不管是出世間法、世間法,功德遠遠超過你多少倍?你何必這樣?現在國際上那麼多富翁,比你有錢的有的是,你稍微有點臭錢,爲什麼有那麼大的傲氣?”但口頭上也是隨順他,我們順便見一見,沒有什麼其他目的。
現在有些高僧大德,在自己的圈子裏,很多人都有傲慢心,尤其是對下屬的態度上,自己的傲慢很容易表現出來。因而,非常希望大家應該按照佛教所講的那樣,盡量地減少嫉妒心、減少傲慢心。上師如意寶在這方面有很多很多教言,國內外的有些大德內在的境界和悲心超越了無數人,但他們的行爲是怎麼樣的?有時候我看見一些領導,自己的位子不過是幾年而已,(現在國際上的大總統,也最多是連任10年。)但有了地位以後,說話、做事完全是不相同的。這種傲慢是不合理的。自己有什麼樣的功德自己清楚,其實內在功德如果越來越多,外面的傲慢相是沒有的。
我們看一看本師釋迦牟尼佛,智慧、悲心、能力在世界上誰能比得上?不僅是在因地,甚至在果地時,佛陀也親自到比丘的寮房去看望病人,幫助一些可憐人。佛陀到城市裏化緣,旁邊並沒有許多人一直護著他,全是自來自去。所以作爲佛教徒,除非是自己身體不行,前後有人扶一下有必要,此外最好不要有傲慢相。有了傲慢相的話,會遮止自己相續中産生功德。本來你很快就要開悟了,但有了傲慢就會耽誤;本來你對上師叁寶的信心很大,有了傲慢心的話,就不行了。
加行裏說多磕頭可以對治傲慢,有傲慢的人必須磕頭,佛教中磕頭就是要遣除傲慢。有些領導特別傲慢,那必須讓他學會磕頭。有些人可能是不懂,有些人是不願意,但你在人面前不想磕頭的話,佛面前應該可以吧。佛的功德跟你比起來,國際上再了不起的名人智者也值得在佛前磕頭。所以你們若有熟悉的人傲慢比較強,一定要拉著他的領帶或衣服到佛像前去磕頭。強迫讓他磕頭的話,傲慢心逐漸就沒有了,這樣一來,自相續比較調柔,修法、做事情都比較堪能。否則,有了傲慢心的話,不要說磕頭,動都動不了。
而且,有些人向外宣揚自己,甚至想勝過所有智者。但一點智慧都沒有的話,這種想法簡直是笑話,就像野狗想超勝雪山獅子,絕對是個黃粱美夢。有些人特別爭強好勝,認爲自己是天下第一,劉曉慶在一本書裏公開說,她的性格就像湖南人所比喻的“吃屎也要吃尖”,什麼事情都要當第一,不願意在別人面前低頭。這種人真的非常可憐,也非常適合這種修法。
有人覺得世間上最可憐的是乞丐,但我有時候感覺,更可憐的可能是吸毒者。現在吸毒、戒毒成了一個社會問題,很多地方普遍存在著吸毒現象,有些戒毒所的領導對此非常反感。而且那些吸毒者,家人不理,單位不要,整個社會都蔑視他,用冷漠的態度對待他。他們沒有一個去的地方,覺得在天底下是最可憐的人。也許是吧,這些人業力現前,沾染上了毒瘾之後,根本不願意幹其他工作。
看見這些極其可憐的人,我們應當觀想自己就是他。其實凡夫的位置和分別念是不定的,在生死輪回中,今天成國王、明天當乞丐的現象比比皆是,榮華富貴、地位財富虛幻不實猶如水泡,誰也不敢保證以後會不會變成這種人,唯有大乘菩提心的修法和理念,才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無價之寶。
當然,沒有串習、光是口頭上說,我也會說,雖然說得不是很好,但大致的道理說得來。你們在座各位也會說。可是光會說還不行,光會講也沒有用,寂天菩薩給我們指出了這樣的路,接下來我們自己要慢慢去觀想、慢慢去思維,一點一滴地消化,最後自相續才會跟原來有天壤之別。
聞思和不聞思真的有很大差別,希望每個人通過學習,淨化自己,與佛法相應。這樣一來,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什麼樣的違緣,都有面對的能力和勇氣。知道了萬事萬物的真相後,你快樂也可以、不快樂也可以,怎麼樣都可以坦然接受。共同聞思和學習有非常大的加持力,在座的有些出家人,在發心的同時不能舍棄聞思,這一點一定不要忘。現在外面的一些居士,工作很忙,家庭也有許多事情,但從來不缺學習,一直聞思修行,並在弘法利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認識杭州、成都等地的有些居士,每天基本上是吃一點方便面,一邊工作一邊做弘法利生的事情。這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十幾年了,十幾年當中每天想著衆生,只要對衆生有利益,自己就願意一直發心。我們每次有什麼事情,就交代給他們“這次你做這個事情”、“這次你做《七寶藏》”,他們年年都在發心。
我們學院也有這種人。最上等的是聞思發心兩不誤,一方面重視聞思,另一方面也在發心。如果不能這樣,那就應該一心一意地聞思。有個別的人,聞思也不行,發心也不行,行的是什麼呢?就是搞一些非法,看電視或者打麻將。當然,學院裏沒有這樣的行爲,但是也有極少數人很懶惰,不願意聽輔導,也不願意聞思,發心的話,兩叁天可以,兩叁天過後熱氣就消失了。這種人不太好。《戒律寶鬘論》中說:“即使你具有清淨戒律,不聞思修行也不能享受僧衆的財産。”
現在臺灣的有些法師,一直提倡僧衆參加公益事業,一邊聞思一邊發心。其實出完家以後,不能什麼事情都不做,整天吃大鍋飯,念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我們是出家人,沒有其他的瑣事,更有弘法利生的時間和精力。有些出家人很消極,我是看不慣的。我們藏地也有,漢地也有,有些老和尚就是在寺院裏念個佛,念“嗡瑪呢貝美吽”,對社會上發生的事情漠不關心。有些事雖然自己沒辦法解決,但有些事你是有能力的,可是他們一律不管,一直念觀音心咒。這樣是不合理的。就算人老了,七八十歲了,也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衆生。
我再次給大家強調,在我們有生之年當中,
第一件重要的事情:不管出家人、在家人,每天都要聞思修行。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時時刻刻不能忘記利益衆生的大事。
這兩點大家務必要記住,否則就失去了大乘的資格。因此,我們應時時刻刻關心社會、關心衆生,若能如此,自己的修行也會增上的,有些境界你沒有特意去求,自然也會出現的!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四十二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