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執法,如水車轉無自在。”衆生首先有了我的執著,其次有了我所的執著,有了我和我所之後,就有了法的執著,以此爲緣在叁界中像水車一樣不停地流轉。《入中論自釋》中有六種特點來形容水車 ,這些都是由我執所引發的。所以說,一切痛苦危害的來源,就是我執和我所執。
煩惱過失與我執也連在一起。法稱論師在《釋量論》中雲:“有我則知他,自他中執嗔,此等盡相系,而生諸過失。”意思是說,有了我的執著,勢必出現他的執著,有了我和他的執著後,對自方就産生貪執、對他方産生嗔恨,與貪嗔緊密相聯而生起了嫉妒傲慢等各種煩惱、生老死病等各種痛苦。
世間上最可怕的就是我執,雖然這樣的我執不容易斷除,但至少應該先從道理上明白。現在許多修行人不知道自己依靠什麼因緣在輪回中受苦,而我們已經抓著根了,一定要想盡辦法斷除我執。華智仁波切說:“所有的修行中應該反觀自心,所有的力量應該用于斷除我執上面。”
作爲一個修行人,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並不重要,現在有些人真的搞不懂什麼叫修法,認爲頭上有光就很了不起,甚至個別上師帶弟子整天看虛空,看能不能看到明點。如果我執一點沒有減少、對空性一點沒有定解,即使說大圓滿的明點,對你的相續也不一定有利。因爲按照大圓滿的說法,衆生最初之所以會迷惑,就是心顯現各種光和明點,衆生卻把它執爲實有的外境,以至于起心造業,漂泊輪回。所以若沒有按無垢光尊者所說的那樣,缺少空性見解、沒有斷我執的聞思、連加行都不修就讓弟子看虛空的話,有時候真的很危險。
因此大家要系統地學習,不要追求表面事物。有些藏族人買東西只看外表,根本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那天有個老鄉看有件羽絨服很漂亮,35塊錢就買下來了,但回去穿一兩天就全部爛了。有些人的修行也是這樣,表面上修的是大圓滿、大威德,似乎很厲害,但因爲沒有基礎,過兩天便對佛法生邪見了。所以最可靠的、最保險的就是要修菩提心,有了自他交換菩提心,修行肯定非常穩固,任何時間都不會偏。
這裏說我執是帶來一切痛苦的大魔,我們留著這樣的魔有什麼用呢?瑪吉拉卓在教言中雲:“有礙魔與無礙魔,喜樂魔與傲慢魔,此亦屬傲慢魔。”所謂的傲慢魔,就是無始以來執著我是存在的。本來不存在功德而認爲有功德,這叫做傲慢;“我”通過中觀和密法來分析是不存在的,反而認爲存在的話,這叫傲慢魔。這種魔在每個衆生的相續中都存在。大乘佛法裏專門有種“斷法”,即依靠般若法門來斷除我執,與禅宗依靠《金剛經》來斷除執著基本上相同。
以斷法來斷除我執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樣修持,認爲外面有魔是不合理的。我們平時開玩笑說:“你是魔女,你是魔鬼。”別人可能氣得要命。其實不應該生氣,只要有我執的話,有我執的女人全是魔女,有我執的男人全是魔鬼。《聞解脫》中常說“叁界大魔”,叁界大魔就是我執,叁界衆生被我執大魔緊緊束縛著,沒有斷除它之前,是不可能獲得解脫的。
以前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裏修行,一天他去外面撿柴火回來,發現魔王化現爲五個醜角,坐在他的坐墊上,一個個的眼睛像碗那麼大。米拉日巴先是有點害怕,一邊發抖一邊祈禱本尊,開玩笑!但起不到什麼作用。之後他開始念猛咒,不知道念的是什麼,“嗡班匝格勒格拉雅吽啪的”(金剛橛心咒),或者“嗡施者威者達那那,思日瓦夏忠那夏雅,東巴雅,吽吽,啪的啪的,索哈”(大威德金剛心咒)。本來這些咒語威力很大,但是仍沒有用處。後來米拉日巴心想:“上師對我直指過外界的一切現象都是心,心也是光明離戲的,假如執著實有的魔,這些魔是不會遣除的。”于是他安住在本來光明的境界中,勇猛地往山洞裏走去。這時候五個醜角眼睛骨碌碌地環視四周,一會兒就消失得無蹤無影了。
米拉日巴遇到山岩羅刹女時,山岩羅刹女說:“倘若你沒有認識心的本性,不僅是我一個魔女,還有不可勝數的魔女;如果認識了心的本性,那我馬上會消失的。”魔女自己給米拉日巴講竅訣,遇到這種魔女,我也不是很害怕。她提醒我好好安住在本性中,那我也聽魔女的話,安住在本體當中,一會兒她就消失了。
世間人覺得這個地方有魔、那個地方有鬼,特別害怕,但真正最可怕的就是我執。沒有我執的話,輪回的苦海當下會幹涸,外面這些恐怖的魔也害不了我們。但一般人都認爲,自己是一個人,外面有個自相的魔鬼,人和魔是完全分開的。小時候我聽過一個阿拉伯的故事:有個人流浪時在海灘上發現一個瓶子,一打開,瓶子裏冒出一股氣,在空中變成可怕的魔王。魔王發出狂笑,聲稱要吃掉他。那人特別害怕,怎麼哀求都無濟于事,于是他靈機一動,說:“你吃我倒是可以,但我有一個疑惑希望你能解答。你的身體那麼大,而瓶子這麼小,你怎麼可能呆在裏面呢?”魔鬼說:“你不信的話,我再給你演示一次。”然後慢慢縮小又變成一股氣,重新鑽進瓶子裏。那人立刻沖上去,把瓶蓋封上,“我贏了,你永遠呆在瓶子裏面吧!”
魔鬼知道自己上當了,在瓶子裏苦苦哀求:“你可不可以把我放了?我保證以後不會害你,還可以滿你叁個要求。”那人聽後就把他放出來了。魔鬼出來後問他有什麼要求。第一個,流浪者說:“我現在漂泊了很長時間,沒有東西吃,你可不可以給我找吃的?”魔王就變出各種美味佳肴,讓他吃個痛快。第二個,他說:“我現在沒有錢,你可不可以給我找金銀財寶?”魔鬼一化現,就有無數財富堆在他面前。那個人有點貪得無厭:“你這麼有能力,第叁個要求就是你永遠不能離開我,一直呆在我身邊。”魔鬼生氣地說:“你這個人太過分了!”最後把他吃掉了。我們小時候在學校裏,經常講這些世間故事,知道作爲一個人不能太貪了,不然的話,魔鬼也接受不了。
很多世間人都認爲魔在外面,自己在這裏,並不懂得我執實際上是最可怕的魔。因此,米拉日巴說:“我的教法不像其他的教法,所有的理念就是集中精力斷除我執。”大家不要認爲外面降伏魔鬼、看見什麼很重要,現在很多人真的是不懂修行。世間父母稍微有點知識的,覺得孩子讀書很重要,因爲沒有知識寸步難行,同樣,我們懂一點佛教的人,看見許多人皈依佛門卻不懂什麼是大乘佛法、什麼是小乘佛法,特別希望讓他們懂得佛法的真理。所以,大家應當讓衆生明白這個道理,盡量斷除我執大魔。
下面用比喻來說明斷除我執的理由:
我執未盡舍,苦必不能除,
如火未抛棄,不免受灼傷。
衆生無始以來喜歡自己、愛護自己的執著,一定要徹通過中觀、密法、大圓滿的修行徹底斷除,假如沒有斷除,不願修自他交換,那麼叁界的痛苦絕對不可能消失。
現在很多人特別痛苦,就是因爲沒有斷除我執,以我執的束縛捆綁,痛苦不斷地增上。《釋量論》有句話我非常喜歡,它說:“執我未滅除,彼將受折磨,爾時苦增益,不住自性中。”意思是什麼呢?如果沒有斷除我執,將在生死輪回中不斷地受折磨、受煎熬,痛苦越來越增益(增益就是增上的意思),根本不可能安住在心性的自然光明中。很多人不能安住、不能坐禅,原因就是我執沒有斷,整天胡思亂想,痛苦得不得了。
打個比方說,一個人手裏拿著火,整個手都在燃燒,即使他痛得大喊大叫,但不願意放棄火的話,痛苦也不會離開。同樣,我執實際上是叁界的毒火,在沒有遠離它之前,痛苦不會無因無緣停息,什麼時候斷了我執,什麼時候才會有無漏的快樂。
暫且不說徹底斷除,僅對無我有所認識的話,這種功德也不可思議。在所有的修法中,修無我和修菩提心的功德最大,因爲它揭示了諸法的實相。《四百論》雲:“見境無我時,諸有種皆滅。”見到諸境無我時,叁有的種子皆會息滅。《中論》雲:“無我諸煩惱,有無亦不成。”倘若懂得了無我之理,煩惱的有無都不成立。
曆史上成千上萬的高僧大德通過觀察、修持,真正通達了無我的境界,因此大家也不要整天執著外面有實相,尤其是沒有聞思過大乘教法的個別人,整天把外境看作魔,這種行爲是不合理的。自己有時間的時候,或者在行住坐臥的威儀中,應該多修一點菩提心、多修一點無我,如果沒有自我的執著,利他的心很重,不僅生生世世對修行有利,暫時的恐怖痛苦也可以解除。
曾有個故事說,某地主有很多田地,村裏有些人就想占爲己有,打算把這個地主活埋,然後瓜分他的田地。有一天,他們把地主騙到了挖好的坑旁邊,地主心地非常善良,他看了看,跟這些人說:“我有個最後的要求,希望你們成全。我們村裏某某人特別窮,連腳上穿的鞋都沒有,反正我今天要死了,請你們把我這雙鞋給他。”說完之後把鞋脫掉,很坦然地下了坑,說:“你們開始埋吧。”那些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忍心下手,後來紛紛地散了。他以一刹那的善念善行,最終避免了死亡。
我覺得這是一種菩薩的行爲,凡夫人可能是不行的。那天有個癌症患者說:“我現在得了癌症,每天指標越來越高,但我女兒還小,怎麼辦啊?”我說:“你多修一點自他交換。”當然我也是比較笨,她從來沒有修過自他交換,現在得癌症了讓她修,肯定是不成功的。所以她說:“自他交換倒不要緊,但是我特別疼愛我的女兒。”以前快樂時沒有修過的人,真正得癌症再修是不可能的。就像有些人從來沒有訓練過使用武器,到了戰場上交給他武器的話,他用都用不來。所以,平時修自他交換菩提心非常關鍵,否則到時候是用不上的。
前面講了代受痛苦、舍棄自己、自輕他重的功德、不修自他交換的過患四個方面,下面講第五個攝義。
癸五(攝義)分二:一、意樂;二、行爲。
子一、意樂:
如爲止自害,及滅他痛苦,
舍自盡施他,愛他如愛己。
爲了製止自己所受的危害,也爲了滅除他衆的痛苦恐怖,我們應毫不留戀地舍棄自己的身體、善根、財産,施舍予叁界的一切衆生,愛護別人如同愛惜自己一樣。
我們以前一直覺得自己很重要,但現在發了菩提心之後,應該換個角度,想到自己擁有的名聲、地位、財富等一切,只要能讓衆生快樂,讓他們有種安全感,就盡心盡力地奉獻給他。目的是什麼呢?讓我和一切衆生從輪回苦海中得到解脫。
衆生獲得快樂、製止痛苦的唯一妙藥,就是我們的菩提心,爲了修持菩提心,一定要將自己的福樂全部給衆生。做這樣的事情,千百萬劫也不能生厭煩心。《經莊嚴論》雲:“佛子依勝進,成熟諸衆生,爲生一善心,千萬劫不厭。”作爲大乘佛子,依靠超勝的精進心來度化衆生、成熟衆生,哪怕讓一個衆生生起善心,千百萬劫也不生厭煩心。這樣的教言,世間上用金錢是買不到的,假如有信心、有因緣,縱然是聖者的一個教言,生生世世也會收獲匪淺。
有些道友說:“我已經發心叁年了,現在不修行不行了,可不可以退下來?好好地發個菩提心,然後修持善法。”修持善法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自己解脫,自己懶惰。古人有一種說法是:“懶惰的人喜歡住在寂靜的山。”有些人說要閉關,並不是喜歡修行,就是懶惰。這些人集體學習的話,性格不太好,跟別人合不攏;跟大家共同發心的話,脾氣不太好,經常對人發脾氣,所以他就發心要閉關,自私自利特別強,就是自己想解脫,成就後在金剛道友面前顯示神變降伏他們。這種想法真的不好。如果能利益衆生的話,哪怕只有一個人,想辦法讓他生起一顆善心,我們千百萬劫做他的仆人也可以。
有些人可能認爲:“愛自己不對,愛衆生對,但這兩個都是執著,爲什麼一個對、一個不對?在空性中,不是要斷除所有的執著嗎?”不錯,勝義中雖然兩種都是執著,但在世俗中一個有價值,一個沒有價值。這一點,智作慧論師在《入行論大疏》中講得比較清楚,他說:“燈光與珠光,誤認爲珠寶,錯覺雖無別,實義則懸殊。”把珠寶的光誤認爲珠寶、把燈光誤認爲珠寶,這兩種執著都是假的,但其結果,誤認燈光爲珠寶者一無所得,而誤認珠光爲珠寶者卻能得到珠寶。同樣,我們在世俗修持的過程中,愛我是一種邪執,根本得不到菩提,愛衆生則可以獲得殊勝的菩提心。當然,愛衆生並不是像世間人所說的我愛你、你愛我,對個人的一種執著,而是愛所有的衆生。依靠這樣的菩提心,能得到圓滿如來正等覺的果位。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衆生,對衆生比對自己還重視。
這樣的愛心,一般世間人是沒有的。把叁界衆生當作兒女、當作父母,才可能有一種愛的執著,否則恐怕有一定的困難。以前印度某地有個陋習,人老了就被扔到深山裏,讓他自生自滅。有個兒子也想把母親丟掉,就背上母親到山上去。母親一路上不停地折樹葉,兒子心想:“她是在做記號以便到時候回來,我應該把她送到更遠的地方。”于是他繼續往深山密林中去。最後他累得筋疲力盡,就把母親扔在那裏,說:“你雖然做了記號,但我把你弄到這麼遠的地方,你是不可能回去的。”母親說:“我做記號不是自己想回去,而是害怕你到時候迷路。”同樣,我們對于一切衆生,乃至關系不好的人、有意無意害自己的人,也應該學這位母親一樣,不管別人做什麼,就算他把我弄死了,只要我有一口氣在,也會以一顆愛心對待他。
學習大乘佛法之後,內心中應該有種不舍衆生的善念,無著菩薩說:“心中若舍衆有情,得大乘法有何用?”小乘佛法尚且不會害衆生,我們害衆生就更不用說了,乃至舍棄衆生,也不屬于大乘佛法。現在很多人對大小乘的關系搞不懂、分不清,學習這部論典之後,應該知道對衆生的關愛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像佛陀那樣關愛衆生,這個人修行肯定很成功。反之,若對衆生另眼看待、對佛恭敬有加,那是不合理的。
因此,金剛道友內部一定要團結,發了大乘菩提心後,假如與金剛道友不和、對其他衆生不善,那不是真正的佛教徒。有時候統計下來,一個城市有幾萬人皈依佛門、幾萬人學佛,寺院燒香拜佛的不計其數,大家都覺得很高興。但真正懂得大乘教義的人,不要說居士當中,包括高僧大德和出家人中也比較少。說實話,我們對裏裏外外的很多情況比較了解,大家在彼此交談的過程中,誰懂佛法、誰不懂佛法一目了然,對菩提心有修證的人就更難得了。像我,大乘教法讓我說的話,還是會說一些,但如果問我大乘菩提心修出來了沒有,我不敢說是修出來了,只能說自己一直在努力,對這方面很有信心。
我對你們也有一定的希望,很想你們在短暫的人生對大乘妙法打好基礎,在漫長的輪回中有個轉折點。以前是順著六道的河流漂泊,現在遇到善知識之後,在中間打一個句號,應該反轉過來,就像《開啓修心門扉》中所說,往解脫的方向邁步。只要方向沒有迷失,大家必定會得到解脫的!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四十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