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工作,如今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訪學,從事近代藏傳佛教的傳播研究。能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現在漢藏佛教的交流情況?
索達吉堪布答: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漢地就有很多高僧、學者遠赴藏地求法,在一些寺院裏鑽研藏傳佛教。隨後的90年代,藏地也有不少大德來漢地交流。我第一次隨法王來香港是1990年,後來1993年去美國時也途經香港,當時住在白玉中心。那個時候,香港比大陸開放很多,經常接待來自尼泊爾、印度的藏地大德,此處也建立了很多道場,大家都在互相學習,讓人看了非常隨喜。後來,漢地的宗教政策恢複後,藏地也有許多出家人,去北京高級佛學院進修,甚至在北京大學等高校讀書,彼此間在佛教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
如今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近了,佛教各大教派之間,也有了很好的條件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像這次中文大學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就涉及到南傳佛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而且其他文化體系的人也共襄盛舉。那麼,以後有機會的話,我們還歡迎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其他宗教人士,也都能前來參加。
我自己雖然是學藏傳佛教的,但對佛教的其他宗派都很尊敬,對其他的宗教和傳統文化,也非常有興趣。畢竟人類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價值,所以,這次看到中文大學以非常包容、開放的心態,傳播世界文化,真的感到由衷歡喜。
關于漢藏佛教之間的交流,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就很有遠見。他老人家在1987年,首次提出去漢地五臺山。當時藏地大德來漢地的,應該說根本沒有,不像現在這麼多,現在有些是好的高僧大德,有些則打著藏傳佛教的旗號,行爲不太如法。以前我去臺灣時,就聽說有“好仁波切”、“壞仁波切”之分,如今漢地的城市裏,也開始有了這種說法。不過,這種現象不僅在藏傳佛教中有,漢傳佛教中也有;不僅在佛教團體中有,包括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以及世間的政府機構中也有。所以,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好人、壞人都會存在。
當年法王去了五臺山之後,就有許多漢地佛教徒紛紛前往藏地求法,參訪我們五明佛學院爲主的各大道場,兩地學者之間,也開始有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其實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哪個宗派的人,若能以開放的心態博采衆長,對自他都會有很大的利益。否則,只認爲自己的最好,一味地閉門造車、排斥他宗,那自宗也不會有什麼發展前途。
在我們藏傳佛教中,對顯密各大教派都非常歡迎。這次中文大學的研討會,以及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也無不體現了這一點,這都是十分值得贊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