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探索未知領域應端正態度!?
索達吉堪布答:從曆史上看,人類總是不情願接受新觀念,即便已累積了相當多的證據,他們也連看都不願看一眼,因爲這抵觸了他們原先的信念。但是,假如你要徹底否定這一切,就必須要有可靠的理由。倘若沒有任何理由,光是說“我不承認,因爲前世後世看不見”,那就實在太淺薄了。畢竟,我們看不見、聽不到的東西特別多。
現在有些人智慧十分超群,但如果沒有正信引導,這種智慧也叫邪見。誠如佛經中所雲:“信若無解,信是無明;解若無信,解是邪見。”意思就是說,信心若沒有以智慧來輔助,很容易變成盲目的迷信;智慧若沒有以信心來攝持,就會成爲一種邪見。
在這個世間上,很多人總愛拿科學作爲衡量一切的標尺,認爲科學說前世後世不存在,那它就絕對不存在。卻不知當今科學只是對物質的一種研究,對心靈領域可以說一片空白。縱然偶有涉獵,也只是略知皮毛,好多科學工作者自己都迷迷糊糊的,又豈有資格對不了解的現象妄下斷言?
我以前看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說是第一次歐戰結束後,某個國家想用科學的方法宣傳無神論,于是政府在廣場上築臺,邀請叁位博士進行演講。
第一位上臺的是天文博士,他上臺解釋了許多無神的理由,最後大聲喊著:“我用望遠鏡觀察宇宙20多年,從來沒有看見過神,所以一定沒有神。”由此博得觀衆不少掌聲。
第二位上臺的是醫學博士,他講了許多人類絕沒有靈魂的道理,結尾說:“我曾解剖屍體100具以上,仔細觀察各部分,從來沒有發現靈魂寄托的地方。它在心髒中呢?在腦中呢?還在血液中呢?我都解剖檢驗過,數十年來根本沒有見到,所以一定沒有靈魂。”又是掌聲雷動。
第叁位上臺的是位女博士,倫理學家。她告訴大家:“人死像燈滅。死了死了,一死就了,絕對沒有天堂地獄。我曾遍讀古今中外的各種書籍,都沒有發現這種記載。”大家又是一片歡呼。
講完之後,主持人向衆人宣告:“無論什麼人,如果對這叁位博士所講的,有不滿意的地方,或是要辯論的話,可以公開提出來。”等了許久,沒有人提出反駁。
正要在勝利聲中結束這場大會時,突然有一位鄉下老太婆進到臺前,對主持人說:“我可以提出幾個反問嗎?”主持人說:“歡迎之至。”
老太太問第一位博士:“你用望遠鏡望了二十多年,你望見過風嗎?它是什麼形狀?”博士說:“用望遠鏡怎能看見風呢?”老太太說:“這世界上有沒有風呢?你用望遠鏡尚且看不見風,難道能用望遠鏡望見神嗎?你用望遠鏡望不見神,就能說沒有神嗎?”博士啞口無言。
老太太又轉向第二位博士問:“你愛不愛你太太?”博士回答:“愛。”老太太說:“請把解剖刀給我用用,我要把你肚子剖開,看看你愛你太太的那個“愛”在哪一部分?在肝裏呢?在胃裏呢?還是在腸子裏呢?”衆人哄堂大笑。
老太太再轉向那個女博士問:“當你在母腹裏時,如果有人告訴你:“不久你要生在地上,有日有月有山有水,還要吃飯穿衣。”你能信嗎?而如今你不只是信,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所以,不要因爲你自己不知道,就輕易否定一切。”
這個故事雖然很短,但裏面叁位博士的“科學”觀點,卻代表了現在大部分人的認識盲區。那天就有個佛教徒,說要去寺院裏朝拜,消災延壽。他父親不信佛,連聲阻攔說:“你要相信科學,不能去!”他父親並不知道什麼叫科學,所謂的科學,也並不是裹足不前的,而需要對未知領域不斷探索。假如科學對某些現象暫時解釋不了,就一概否認這種現象的存在,這反而是最不科學的。
要知道,我們眼、耳、鼻、舌、身、意所認知的範疇十分有限,佛陀在《叁摩地王經》中也說,倘若一味地用這些去衡量所有事物,認爲這些就是正量,那聖道又有什麼用呢?可是現在有些人,真的特別可笑,他們對自己不理解的,就統統嗤之以鼻。比如,魏斯博士的那本《前世今生》,有人就反對說:“催眠可以回到公元前1863年嗎?哪有這麼長的時間!”單憑自己有限的知識,就懷疑一切、否定一切,這又豈是智者所爲?
尤其是現在很多人,認爲心識依靠身體産生,身體死了,心識也就消失了,這是特別可怕的謬論。說實在的,假如身體真能生心,那人死以後,屍體是完整無損的身體,爲什麼不能産生心識?假如你說因爲它不具足一些外緣,那這些外緣又是什麼?身體歸根結底是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假設身體可以産生心識,那外境的地、水、火、風中,爲什麼不能隨時産生心識?……這裏面有很甚深的一種邏輯,表面上看來似乎簡單,但實際上你必須要長期學習,才能真正了解其中深意,而不是聽了一堂課,或者學了一部論典,懷疑立刻就蕩然無存了,馬上承認來世存在,不是這麼簡單的!
以前我認識一位知識分子,他剛開始對前世後世也是完全不信,還跟我辯論過很多次。到了中間,因爲他不是不講道理的人,實在舉不出理由時,也會慢慢去聽、去思考,並查閱很多資料,找很多人詢問。到了最後,他就完全相信了。他說:“我找不到前世後世不存在的可靠依據,而前世後世存在的依據,不管是回憶前世的案例,還是佛教的教證、推理、公案,以及現在科學家的各種論述,都有許許多多、不勝枚舉,對此我還不承認的話,那不是特別愚笨嗎?作爲一 個研究哲學的人,這種治學態度也說不過去。”
可見,一個人的正確見解,可以通過正確途徑來培養。今天在座也有不少人,可能也有同樣的疑問,希望你們能花些時間去反複研究,而不要盲信權威的說法。前不久,我在《百家講壇》中看到一位專家說:“按照迷信者的說法,人的前世後世存在,因果報應存在。”當時他在電視屏幕上,我也沒辦法跟他辯論,不然,我確實很想跟他交流一下,看他對前世後世的問題研究過沒有,爲什麼輕易就下這種結論?
當然,現在這樣的人不是一兩個,而是非常非常多。你們聽了今天的演講,也不一定馬上就要承認前世後世,但至少應該思考一下:“這個出家人講的道理有沒有依據?”沒有依據的,你可以反駁;如果有依據,則不妨好好思維,同時,多翻閱一些古今中外的書籍,若能這樣,你以後就不會犯很多錯誤了。不然,對自己所不了知的道理信口開河,就會如莎士比亞所說:“你可能會用生命的代價,來補償你所犯過的錯誤。”
其實不管是什麼身份的人,領導也好、專家也好、大學教授也好、出家人也好,如果講得不符合真理,那就是錯誤,這個沒什麼可辯解的。所以,人類最好能早一點醒悟,不要再迷足深陷了。我特別希望在座的知識分子,以後能跟佛教界多一些交流,這樣你們肯定會受益良多。
前段時間,我看到中國科技大學的原校長朱清時去藏地8天後,回來跟一個書法家朋友的聊天記錄。他講得還是很公正,但遺憾的是,他只遇到幾位藏傳佛教的大德,這些大德可能因時間關系,並沒有給他講深一點的道理。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覺得到了藏地以後,自己的心靈得到了很大淨化。
所以,希望大家也應全面認識自己的生命,同時要觀察一下周圍人的困惑。現在很多人非常可憐,每天披星戴月地拼命掙錢,人生短短幾十年,就這麼無有意義地打發了,實在是可惜。你們在座的大學生,有些對未來也充滿憧憬,可當你真正步入社會,就會發現人生還是苦多樂少,所以,現在希望也不要太大了,不然今後會很失望的。
其實,如果對人生不了解、對佛教不了解、對真理不了解,在學校裏也沒有學過如何做人,就算是名牌大學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畢業後也不一定有太大價值。爲什麼呢?因爲你根本不知道怎樣爲人處世,怎樣幫助衆生、回饋社會,若是沒有這樣的理念,整天只爲了“我”的快樂、“我”的家人而奔波,那你再有錢、再有地位、再有才華,恐怕也沒有多大意義。
也許我的語言不太好聽,你們在座師生又沒得罪過我,爲什麼我一開口就咄咄逼人?其實,我也可以說一些好聽的,但這解決不了什麼問題。倘若通過我的這種提醒,讓大家看清這個社會的本來面目,可能事先會多一分思考、多一分准備。
說實話,有時候我看到現在人們有吃有穿,自己也覺得非常開心;但有時候看到他們成天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心裏有種說不出來的苦惱。爲什麼呢?他們連來世存在都不知道,還自認爲很了不起、很聰明,真的太可憐了!——當然,這也許是我的邪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