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整個藏傳佛教到今天爲止,對唯識思想是什麼看法?

  問:我是碩士叁年級的學生。印度的大乘佛教中,中觀與唯識雖有不同,但後期二者有彙流的趨勢,形成了中觀瑜伽派。可這些後來傳到藏地,據我有限的了解,像宗喀巴主要是站在中觀的立場上;近代的時候,記得內地的法尊法師也是如此,甚至對唯識思想有駁斥的傾向。這幾年國外研究中觀的學者,似乎也受這方面的影響。那麼在您看來,整個藏傳佛教到今天爲止,對唯識思想是什麼看法?

  索達吉堪布答:藏傳佛教並不是對唯識不滿或排斥。當年唐玄奘在印度依止了好多唯識的上師,他把佛法帶回漢地之後,漢地曆來對唯識都比較重視。表面上看來,好像漢傳佛教重視唯識,藏傳佛教重視中觀,互相會不會有一些矛盾?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在藏地,宗喀巴大師在有些論著中,盡管對唯識有一些破斥,但並不是破掉它的教義,只是對隨理唯識和隨教唯識的有些觀點,比如觀察勝義谛時,還承認有一個明心不空進行了駁斥。

  當然,若按照第叁轉*輪如來藏的本來面目來說,承許有個明心也是可以的。但唯識宗顯現上並沒有這麼說,只是說在勝義中明心真實存在,這樣一來,通過中觀正理一觀察,這種觀點就站不住腳了。

  不過,這種破斥也是在勝義中破的;而世俗當中,包括宗喀巴大師在內,誰都承認萬法唯心。就像《十地經》、《成唯識論》中所說,一切法確實是唯心所造。

  問:您個人對中觀、唯識之間的關系,又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按實際堪布答:我個人認爲,唯識和中觀之間,沒有任何沖突,沒有任何矛盾。

  前幾年,我翻譯過麥彭仁波切的《中觀莊嚴論釋》,在這部論典中,就揭示了中觀與唯識互不相違的密意。唯識和中觀是大乘佛教不可缺少的理念,這一點在《中觀莊嚴論釋》裏講得特別細致、清清楚楚。

  希望你們有時間也看一看,盡管《中觀莊嚴論釋》中一些細微的理證比較難懂,但學習了以後才知道,中觀是站在什麼角度來建立自己的理論?唯識又是站在什麼立場來建立自己的觀點?二者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可以說一目了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