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集谛:找到苦因!?

  問:集谛:找到苦因!

  索達吉堪布答:其實,痛苦的根源,就是業和煩惱。若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在遇到痛苦時,把一切都歸結于外境和他人,這是非常顛倒的。現在很多人碰到一點不順心的事,就采取特別過激的手段,甚至把性命都丟了,這種行爲極其愚癡,非常不值得。

  不過,我們從小到大,這方面的教育非常欠缺,雖然在老師面前上過無數的課,學過無數的知識,可是遇到痛苦時,仍然一籌莫展;走上工作崗位時,仍然不知如何與人相處;在家庭中,仍然不懂怎樣孝順父母、養育子女……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老師,老師也是受教育體製所限,很多時候身不由己。從佛教的角度來說,這應該是衆生的共業所致。現在的社會問題,一天比一天多,有學識、有遠見的人,包括許多老師,也發現了這些弊端,但卻無力扭轉,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不過盡管如此,我們面對這些現象,也不能一直聽之任之、麻木不仁,而要通過各種方式去嘗試轉變。當然,這個過程並不是很容易的,可能會面對種種磨難,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都要勇敢地面對。

  所謂的勇敢,並不是遇到看不慣的,就舉起拳頭跟人打架。真正的勇敢,是敢于接受前後世、業因果、輪回痛苦的真理,並用這些去改變自己和他人。不論在世人看來,我們的見解和行爲多麼另類,自己也不要畏懼、退縮。如果沒有這種勇氣,且不說改變社會,就算在世間上生存,生活的能力也極其脆弱。

  現在社會上,很多單位都非常缺人,整天到處招人。與此同時,找不到工作的人卻比比皆是,大學生就業都特別困難。我看了一些大學生就業的報道後,感到特別震驚,每年竟有那麼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對他們而言,畢業就等于失業。

  爲什麼人才供需雙方無法對接呢?因爲用人單位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修養,誠信、善良,擅于處理人際關系;其次,要會做事情,要實幹,而不是有張文憑,或者口才好就可以。畢竟,文憑不等于效率,口才也不等于人才。古人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現在很多大學生都不具備,所以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經常都找不到。

  而很多大學生的話,又把目標定得過高,還沒有開始工作,就想買房、買車、買這個那個,一直給單位提要求“每個月的工資不能低于多少,否則我不幹”。自己的貪婪和欲望極其強烈,從不考慮自己能爲單位帶來什麼。

  這樣的現象,如今在藏地也存在。因爲藏地老師比較少,很多學校都非常需要。但一些師範院校畢業的學生,當老師的首要目的,不是好好地教書,而是多多地賺錢。如此一來,他不會把心思放在學生身上,也不會好好地上課。這樣的老師對學校來說,沒有很大的意義,學校也不需要這種人,因此又互相脫節了。

  諸如此類的問題,等你們邁出校園後,可能都會遇到。其實,一切的痛苦,歸根到底源于自己的業和煩惱,這就是佛教所說的“集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