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滅谛:究竟安樂!?

  問:滅谛:究竟安樂!

  索達吉堪布答:一旦完全斷除了業和煩惱,從根本上解除了痛苦,就會現前永恒的快樂,這即是“滅谛”。

  以上所講的認識痛苦、找到苦因、斷除苦因、究竟安樂這四個步驟,彌勒菩薩在《寶性論》中用一個比喻,也進行了很好的說明:猶如一個人得了嚴重的疾病,特別痛苦(苦);醫生通過診斷,找出了他的病根(集);醫生開出藥方,病人按醫囑服藥(道);最後完全康複了(滅)。這四個過程,就是釋迦牟尼佛初轉*輪時,爲我們宣說的四谛法門——苦集滅道。只有依此而修行,我們才有可能徹底根除痛苦。

  或許有人會問:“佛陀既然如此偉大,那爲什麼沒有講過現代的這些科技?”

  要知道,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研究外境的形形色色,而要從生死輪回中獲得解脫。關于這一點,《法王經》中有個很好的比喻[2]:一個人身中毒箭、劇痛無比時,若及時把箭拔出,疼痛會很快消失;但若不把箭拔出來,只是一味追究箭杆出自何山的竹子,箭尾出自什麼鳥的羽毛,箭是誰射來的……這樣一一觀察下來,人早就活不成了。同樣,我們在短暫的人生中,了脫生死最爲重要,如果把這個棄之不顧,而去詳細研究宏觀世界、微觀世界,那窮盡一生也不夠用。

  我經常看到有些西方的旅行家,一輩子拿著照相機和攝像機,天天盯著一只動物看,研究它怎麼獵食、怎麼睡覺、怎麼繁殖後代……研究了幾十年,當他死的時候,所了知的動物特征和習性,對他一點幫助都沒有,只能隨業力而離開這個世間。

  在座的很多老師和同學,研究感興趣的學問非常好,但最關鍵的是,從長遠來看,務必要想方設法獲得解脫。否則,將短暫的人生都耗在輪回的知識上,臨死時對解脫沒有做好准備,那其他知識懂得再多,也用不上,到頭來只能迷失了自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