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盡身雲,就是現整個法界,遍法界虛空界。
「遍周微塵剎海」,遍是周遍,周遍微塵剎海,微塵是小世界,是最小的,剎海是最大的,這就是說沒有不周遍。諸佛菩薩無時無刻不在,在哪裏?在我們身上,我們身上每個毛端都是的,每個細胞裏頭都是的,沒離開我們。而我們自己的真身,我們自己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什麼?就是毘盧遮那。你什麼時候找到毘盧遮那,你就叫成佛,在禅宗講,你把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找到了,這是我們學佛人終極的目標。毘盧遮那周遍法界,「常說華嚴大經,令諸衆生鹹歸性海」,《華嚴經》沒中斷過,一分一秒都沒中斷過。說《華嚴經》目的在哪裏?目的教我們妄盡還源,鹹歸性海就是還源。所以賢首國師幫我們一個大忙,《華嚴經》分量太大,你看把它修行方法濃縮成這麼一個小冊子,這個小冊子裏面所講修行的方法,就是圓滿的《華嚴經》,《華嚴經》是細說,這是精要。
「說遍十處」,這舉例,第一個是「說遍閻浮提」。閻浮提就是我們這個世界,就是我們這個地球。經典裏面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初成佛的時候,二七日中在定中講《華嚴經》,這是什麼?這是個相。我們今天在高雄這個小道場,在這裏學習《華嚴經》,這是相,而實際上毘盧遮那佛是無所不在,小到微塵,大到宇宙,說《華嚴經》從來沒有停止過。首先叫我們曉得,說遍閻浮提。第二,「說遍百億同類一界」,同類一界是一,百億世界與一個世界相同,就像我們閻浮提一樣。百億閻浮提就是叁千大千世界,佛並不是只對閻浮提說,對整個娑婆世界來說,這個範圍,從地球一擴展,擴展到百億同類。過去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一個大千世界,他講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一千個銀河系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爲什麼說百億?閻浮提,百億閻浮提,這就是講整個叁千大千世界。我們知道佛講經說法教學的恩德。第叁,「說遍異類樹形等剎」,這個在我們現在科學技術進步,我們用天文望遠鏡夜晚看太空,太空當中很多星雲,那個星雲就像我們銀河系一樣的。形狀不一樣,有樹形的、有江河形的、有回轉形的,在「世界成就品」,佛舉例子講得很多,確實我們看過不少種,有四方形的、有叁角形的,這是講整個大星系的樣子。我們居住的銀河系它是個螺旋形的,這跟現在科學家發現的相應,佛說的不是假的。
第四個講「說遍剎種」,這個範圍大了。從這個地方看世界,這個大世界是有很多層次的,像大樓一樣,一層一層的。佛講我們這個世界在一個華藏世界中,這裏的名字叫「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而爲世界之種,攝二十重佛剎微塵數世界,乃至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佛在這個世界種裏頭「常演說法」,說《華嚴經》。第五「說遍華藏」,一個華藏世界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這就更大了,一個華藏世界有十個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從閻浮提一層一層擴大,你在這裏看到華藏世界有多大,無法想象。所以現在科學跟佛法一比,科學家沒講到,沒有發現。下面說「說遍余剎海」。這是一個華藏,像華藏世界在宇宙當中不知道有多少,毘盧遮那佛都在裏面講經說法,在裏面做種種示現,從來沒間斷過。下面第七,「說遍前六類剎塵」。這裏注意的是剎塵,每個佛剎都是微塵聚集的,《金剛經》上講「一合相」。一,我們現在科學叫基本粒子,在佛法叫微塵,都是微塵聚集的,形成世界。前面六種剎,要是從微塵上講,有多少?說不盡!這裏頭有四句話說得很好,「彼諸剎土皆以塵成,一一塵中皆有佛剎」,一一微塵裏面都有佛剎。所以《華嚴經》上講,「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這兩句話說得好,這裏面毘盧遮那佛都在那裏講經說法。《華嚴經》也叫一切經,十方諸佛如來所說一切經總名稱叫《華嚴經》,《華嚴》稱爲根本*輪就這個意思,無論什麼經都可以稱爲《華嚴經》,它是《華嚴經》裏面的一個分子。我們現在把一切經稱爲《大藏經》,要照大乘的意思應當要稱《華嚴經》,《華嚴經》是所有佛經的總名稱。這就是說明,佛是什麼經都講,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幫助人開悟,這就叫《華嚴經》。如果講了把人迷惑,那就不是佛經,佛經是決定叫人開悟的。
下面第八,「說遍盡虛空界」,這比前面境界又擴大了。《華嚴經》上說,「一毛端處所有剎」,我們這個汗毛,一毛端,一毛端處不是一個佛剎,是所有剎,你就曉得這裏頭有多少佛剎,一毛端處,「其數無量不可說」,說不盡,「盡虛空量諸毛端,一一處剎悉如是」。《華嚴經》上講數量的數字,可以說在今天,科學雖然發達到今天,說不出來,哪有這麼大的數字!下面第九段,「說遍猶帝網」,猶是好比,好比帝釋天的羅網。這個意思是什麼?塵塵不盡,剎剎無窮。末後一句,「余佛同」,這是說一尊佛,毘盧遮那。一佛既然如是,「余十方佛亦複如是,遍諸剎海恒演此法」,這是略略跟我們介紹,諸佛弘法利生永遠沒有休息。這裏頭還有一層很深的意思,佛法是教學,記住,佛的道場是講經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我常常跟大家說,從叁十歲開悟之後,一直到圓寂之前,從來沒有休息過。白天我們看到他對人說法,同時也對我們肉眼看不到的衆生說法,我們佛門弟子相信。夜晚大家休息的時候,他們休息都打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沒有躺下睡覺的,都打坐,打坐的時候佛在定中說法,沒中斷過,跟此地講的是一樣。我們從這些地方就認識佛法的本質,認識真正的佛法,才知道佛恩廣大。
清涼大師很難得,在《華嚴經疏鈔》裏面跟我們舉例,跟我們講如來十種恩,我們要不知恩,你怎麼會有報恩的念頭?知恩報恩。這十種恩,第一個,「發心普被恩,謂如來最初發菩提心,修習勝行,成就功德,皆爲普被法界群生,鹹令利益安樂」。從來沒有間斷,一次一次的重複,爲什麼一次一次重複?他是衆生。特別是六道衆生,他有生死,活的時候學,還沒學完就死了,壽命到了,再得人身的時候他能再學。雖然佛講經從來沒有間斷過,一切時、一切處,但是衆生迷惑顛倒,你不能夠覺察到。什麼人才能覺察到?法身菩薩,統統覺察到了,阿羅漢能覺察少分,不圓滿,菩薩比阿羅漢高明一點,也不能到究竟圓滿,這不能不知道。所以佛爲了普度一切衆生,幫助他妄盡還源,教化衆生現身說法從無間斷。第二,「難行苦行恩」。他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爲求法不惜身命,這些事情在經論裏面說得很多。古人很難得,因爲我們一般人不容易有機會去看很多經,從許多經典裏面節錄出來,節成一個本子,叫《經律異相》。這個本子專門是記錄佛在行菩薩道生生世世難行苦行,我們在這裏面可以看到,這是給我們做榜樣。我們讀了之後,遇到困難了,你想想釋迦牟尼佛過去,遭遇到災難,你想想佛怎麼處理。大家都知道的,我們讀《金剛經》多了,《金剛經》裏面記載一段故事,並不詳細,歌利王割截身體。有詳細的,詳細的在《大涅槃經》裏面。你看修行人怎樣應付?爲求佛法,歡喜舍命。
第叁,「一向爲他恩」。佛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一向爲他恩,這是我們都要學的。第四,「垂形六道恩」。六道很苦,佛菩薩在六道示現,要度人,要受人身,跟人在一起,爲他講經說法,還得表演給他看,表演是身教,就是行住坐臥四威儀,這是戒律。他要度鬼身,他得現鬼王的身相。在中國佛教裏面,超度佛事放焰口,焰口臺對面通常是用紙紮一個鬼王,青面獠牙,叫焦面大士。那個人是誰?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在鬼道裏面度衆生一定要現鬼身,現人身跟鬼不相應,度不了鬼,他不是一類。所以在鬼道裏面就現鬼王身分,在畜生道就現畜生。豬裏面,前世學佛學得不錯,臨終的時候一念胡塗,到畜生道去了。菩薩知道他有善根,他現在墮在畜生道,也變個豬身,天天跟他一起,天天跟他說法,到他臨命終時他就往生極樂世界去了。但是他不是學佛的那沒辦法,他沒有這個善根,必須他有條件。所以佛菩薩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這才知道修學佛法的殊勝,不管這一生能不能往生,只要善根深厚,絕對無論在哪一道都會得到佛菩薩幫助。
第五,「隨逐衆生恩」,這就是佛門裏面常講的「佛氏門中,不舍一人」。這個人是什麼人?這個人是發菩提心的人,是求佛道的人,諸佛菩薩追隨他,不舍他,幫助他。可是這個人如果是貪圖名聞利養,那就沒法子,佛暫時也就讓他去,等他什麼時候苦受盡了,想回頭了,再來。只要有一個念頭想回頭,佛菩薩沒有舍棄他的,這個恩多大!我們今天,好像佛菩薩沒有照顧我們,其實錯了,你能每天念幾句阿彌陀佛,能每天讀幾段經典,那就是佛菩薩沒有離開你。佛菩薩對衆生的加被,是自己有一分誠敬,佛菩薩就加一分神力,我們自己有十分真誠,對于佛法的修學能夠真正做到樂此不疲,你就會有很明顯的感觸,佛菩薩在保佑你。所以我們如果說是懷疑佛菩薩不保佑我們,那錯了,這種念頭、這種行爲有過失。這麼樣慈悲的佛菩薩,肯定我們自己有過失,他的威神加不上,道理在此地,不是他不加持。第六是「大悲深重恩」。特別是見衆生造惡,看到衆生墮叁途,佛菩薩慈悲心自然就流露,我們的緣具足就得到救護。如果我們能斷惡修善,能依照經教所講的修行,加持的力量就非常明顯,在這一生當中沒有不成就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第七,「隱勝彰劣恩」。這要從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早就成佛了,他的相是報身。在實報土,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勝,無比殊勝。他到人間來,人間造的業太重,所以身相都不好,都很醜陋,如果現那樣的身,把我們人都嚇跑了,我們不敢親近他。爲什麼?他太莊嚴,我們覺得這是天神,這不是人,見他都不敢擡頭。所以他要示現丈六金身,在人中我們看很殊勝,還可以接受,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還可以接…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