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受,如果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就不敢接受,隱勝彰劣。剛才講,這是真的,《律經異相》上都有,佛度豬,這一群豬,他要到豬裏面去投胎,你看這佛身現在現個豬身。他要度那些豬,跟那些豬講經說法,豬圈就是道場,這是講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那一窩螞蟻要是學佛的,過去生中有學佛的善根,佛一定做螞蟻王去度這群螞蟻。無論在哪一道,無形衆生裏面,像山神、樹神、草木神,裏頭有沒有佛在應化?有,只要有一個人他有善根,佛都不會舍棄他,真的佛氏門中不舍一人。
第八,「隱實施權恩」。實是什麼?實是大法,究竟法,太深。佛門裏面沒有秘密,可是經裏爲什麼有《解深密經》?那個密是它道理太深,那個密是深密,不是秘密,我們一般初學的不懂。《華嚴》裏面就有深密的部分,像我們現在所學的《妄盡還源》,講宇宙的源起,講世界的來源。通常我們講世界,我們想不到世界有那麼複雜,一重一重的。我們今天科學只發現到星系、星球,一個小的星系像太陽,有一群行星圍繞著它,成爲一個小的星系。太陽又繞一個大的星系,我們知道太陽繞著銀河轉,銀河是不是繞更大的一個星系?是的,我們還有沒發現的,太大了,佛經上講得清楚。到最後真的你看到大而無外,講不管多大的星系,都是微塵集聚的,所以《金剛經》上講「一合相」,一就是微塵,都是微塵聚合的,緣聚它就有,緣散就沒有了,所以世界有成住壞空。佛對小根、劣根,沒辦法接受這麼高深的理論,給我們講什麼?講人道,講你孝順父母、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幫助你,你來生能生人天,不墮叁惡道。如果給你講六道輪回你聽懂了,你覺得六道不好,生生世世在裏面輪轉,這不是個辦法,你想超越,那就跟你講聲聞、講緣覺,幫助你超越六道輪回,這叫權巧方便。四聖法界叫方便土,那就是權。人天也算是權,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十法界,十法界這六個層次受苦少,下面這四個是很苦,修羅、餓鬼、地獄、畜生,這太苦了。這些東西從哪來的?都是我們不善的染業、惡業造成的,所以是自作自受,迷惑太重就産生這個現象。佛非常慈悲,把真實的不說,等待緣成熟了再說,先教給你這些小法,你會非常歡喜接受。
第九,「示滅令慕恩」。釋迦牟尼佛在我們世間教學教了四十九年,他老人家走了,讓後人永遠懷念他,永遠的仰慕他,他的遺教還在,我們得認真從遺教上來學習,遺教就是經典。如果佛要是常住在那個地方,人就慢慢懈怠了,不要緊,今年不學明年學可以,明年不學還有後年,很不容易激發他精進的心。所以我當年在臺中求學,我是從外地到臺中的,他們家住在臺中,老師住在那裏,慢慢學可以,有的是時間。可是我沒這麼多時間,想想我在臺中能住幾年,所以把學習的時間就抓得很緊。他們學十年了,我跟老師講我希望我兩年能夠趕上,從外面來的,心裏著急,所以我學得比他們用功。我沒想到我在臺中還能住十年,真不容易!我最初到臺中是居士身分,四十六年好像年底,過年的時候我到臺中,見了李老師,在道場裏面做義工,跟他學經教。我學的進度相當快,平均一個月學一部經,李老師的標准是這部經學會你能夠講,能夠上臺講,算你學了一部。實際上他沒教我,我是旁聽學會的。經學班,因爲我去的是最後,他教學是按順序來的,我的名字排在最後,所以沒有輪到我,我就離開臺中出家了。
那時候在臺中住了一年叁個月,這還是四十七年的事情,也是八月,八八水災,我到臺中去是遇到五十年前八七水災。我記得我是八七水災好像前二、叁個星期到臺中,親近李老師,不到一個月就碰到這個災難。我是四十八年離開臺中出家的,總共在那裏一年叁個月,十五個月,學了十叁部經。李老師那時候經學班二十多個同學,兩個人一組,一個是講國語,一個講臺語。我們在旁邊聽,旁聽。我的記憶力、理解力都很好,所以老師教,我旁聽全聽會了。我一出家就開始講經,就教佛學院,我學了十叁部經,教佛學院一個學期教一部,叁年,佛學院畢業了,我才教六部,我還有七部還沒有派上用場。所以我對佛陀教育就有很大的啓示,中國傳統私塾教學的方法好,真見效,而佛學院那種排課的方法學不到東西。我在佛光山住過十個月,東方佛教學院,我跟星雲法師談過這個事情,他沒有接受我的意見。我當年是跟他建議,他那時候有一百多個學生,叁個人一組,一組就是專攻一部經,我跟星雲法師建議,十年之後他就變成這一部經的專家。譬如學《無量壽經》,這叁個人專門學《無量壽經》,學《地藏經》,專門學《地藏經》叁個人,學《金剛經》,叁個人專攻《金剛經》。我那時候估計,我說十年之後佛光山至少可以出二十個最優秀的講經人才。十年的時間專攻一部,他心是定的,定能生智慧。
我離開佛光山四十多年,佛光山好像開山四十叁年,大概差不多四十年的樣子。佛法的修學,成就無論在家出家,只要你肯幹,你能如法,這個法就是戒律,你要堅持著方法,那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解行相應,這是秘訣。這個秘不是秘密,這個秘是深密,說起來容易,道理太深了,你能夠堅持,沒有一個不成就。我學佛的時候二十六歲,出家的時候叁十叁歲,我學佛七年出家,出家就開始教學,五十年沒中斷。所以現在我們學這個《妄盡還源觀》學得非常有味道,能夠體會、能夠理解。這個《還源觀》一般講,學佛二十年、叁十年很難體會,很不容易。如果是一部經深入,無論學哪部經,真正是十年,有十年的功夫,他有定有慧,學《還源觀》可以;如果不是一門深入,十年的熏修,很難,這境界太高了。真得受用!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八相成道的示現,給我們很多的啓示,那是我們的典型,是我們的模範,我們應當要向他學習,一生可以達到佛的境界,我們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真能達到。念佛可以達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教下,教下講大開圓解,也就是說這一部經你通了,見性就通了,到見性的時候,十方一切諸佛所說的話你全通了,不離自性,全是自性流露的。所以,我們常常要懷念世尊,仰慕世尊,向世尊學習。
末後一條,「悲念無盡恩」,同體大悲,「謂如來悲念一切衆生,故留余福教以救濟之」。你看看要留余福,我們沒有福不行,沒有福你生活有問題。天下出家人依照佛法修行,我們不從事于生産事業,你最低限度的這些衣食住行從哪來?有供養,這個供養都是非常信仰佛陀的人,佛陀賜福給他們,他們以余福來供養叁寶。所以,出家人四事供養,飲食、衣服、醫藥、臥具不會缺乏。佛不在世了,經典最重要,佛滅度之前教導我們,佛在世的時候依佛爲師,佛不在世,依法不依人。修行人必須記住要持戒,以戒爲師、以苦爲師,要持戒,不怕苦。給我們留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你翻譯就沒有問題了,只要意思對了,言語長說短說、深說淺說不重要,意思正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叫了義?契合自己根性的是了義,我學了真得用處;我學了沒有用,我用不上,那叫不了義。肯定在自己生活用得上,工作用得上,處事待人接物都能用得上,這了義。最後教給我們「依智不依識」,智是什麼?理智,識是感情。跟世尊學佛要用智慧,不能動感情,動感情就錯了,你什麼都學不到。你看講得多清楚。又告訴我們,「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四句話太重要了,我們就依這四句教誨,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諸佛隨類化身,演種種法,無非是令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樣把所有宗教、所有聖賢教誨統統包括在其中,心量拓開了,門戶之見破了,這才真正叫大乘。
這幾句我們念一念,他後面說的是,「留二十年余福」,這是釋迦牟尼佛「示同人壽」,因爲那時候人的平均壽命都是一百歲,佛八十歲走了,他應當要再多活二十年,他八十歲走了。這二十年,這二十年的余福,「以蔭末法弟子」,這就是特別給末法的學佛的佛弟子。「複留叁藏教法,廣令衆生依之修行,皆成勝果。」我們如果把這個教法,教法就是經典,經典裏面有教理、有教行、有教法、有教果,我們不依經典去修行,你就錯了,你不是在學佛。所以,寺廟裏不講經怎麼可以?自古以來哪一個寺院庵堂不是天天在講經教學?有些寺院庵堂是專科學校,講一門的,譬如講《法華經》,《法華經》一遍講下來要二、叁年,二、叁年講完之後重新再講。這是什麼?佛法重在熏修,一遍一遍講,一遍一遍的學,你的心專一,專一就得叁昧,學《法華經》得法華叁昧,學《金剛經》得金剛叁昧,學《無量壽經》得念佛叁昧。叁昧是清淨心,心清淨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開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學佛不能不重視經教,《華嚴經》太大,講的人很少。《華嚴經》講一遍,我這講不少年了,一半還不到,我看看大概是五分之一,已經講了四千多個小時。照這樣講下去,後面至少還要兩萬個小時,這《華嚴經》。我哪有那麼長的壽命?只好講到哪裏算到哪裏,不能盼望著圓滿。你說一天兩個小時,天天不間斷,一年才一千二百個小時,十年才一萬二千個小時,那不得要將近二十年?我再過二十年都一百多歲,今年八十,真的要到一百多歲,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懂,要真正依教修學,決定求生淨土,這就對了。我們再看大師給我們做的總結。
【然此觀門名目無定。】
名是名詞,目是題目,沒有一定,他給我們選的名詞是「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若據一體爲名。】
他裏頭一共六門,第一門就是講一體,「自性清淨圓明體」,如果據一體來定這個名稱。
【即是海印炳現叁昧門。】
這在前面說過。海是比喻,比喻性海,真如本性,大而無外,像大海一樣。印是什麼?印是印像。就像水…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