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八集▪P4

  ..續本文上一頁,水很平、很清靜的時候,四周的風景就像鏡子一樣都照在裏面,這叫炳現,炳是清楚,現像。高雄這附近有澄清湖,我去過幾次,這個湖水幹淨,高雄市的飲水。水源保持得很好,很幹淨,沒有什麼浪,所以照得很清楚,你能看到對岸的風景,看得很清楚,這就是『海印炳現』的意思。從這個地方你能夠得定,得清淨心,『叁昧門』就是清淨心,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賢首國師在第一段一體裏面給我們講自性清淨圓明體,清淨就是叁昧,圓滿沒有絲毫欠缺,光明是講智慧,也就是佛在《華嚴經》上講的「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說這一句,而他說了另外一個名詞,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跟佛講的是一個意思。

  【若約二用而論。即名華嚴妙行叁昧門。】

  從一體就起二用,二用是起兩種作用,一種是現象發生了,依報,第二種正報,我出現了。我從哪裏來的?諸位要知道,我跟宇宙是同時生起來的,沒有先後,我是正報,宇宙是依報。依報裏面有有情的依報、有無情的依報,有情是衆生,無情的也是衆生,衆生的意思是「衆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衆生,連虛空也是衆生,沒有一樣不是衆生。所以佛法,衆生是廣義的,要講有情衆生、無情衆生,都是屬于我們的依報,不是正報。正報就是自己,每個人自己稱自己是正報,稱我們生活環境都叫依報。從這二用來定名字那就是『華嚴妙行』,華嚴是依正,這個發生太妙了,太奇妙了。

  【若據叁遍爲言。即是塵含十方叁昧門。】

  你看叁種周遍,第一個「周遍法界」,無論是依報、是正報,統統是周遍法界。「出生無盡」,依報出生無盡我們能夠體會到,正報,我自己出生無盡是什麼?妄念。你的念頭,前一個念頭滅了,後一個念頭生起來,出生無盡。到死,身體死了,你的靈魂還是妄念不斷,永遠不斷,真的出生無盡。後面那個要知道,「含容空有」,這個一定要曉得,我們現在這個失掉了,心量太小,不能包容別人。你本來心量是含容空有的,含空,虛空,心包太虛,容有就是量周沙界。原本我們的心量是這麼大,現在爲什麼變得這麼小?這錯了。

  【若准四德爲名。即名四攝攝生叁昧門。】

  四攝好,這個四德是自性根本的四大德。第一個「隨緣妙用」,那就是佛菩薩。什麼是妙用?可以隨緣。隨緣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妙用!諸佛如來應化在人間。你起了分別執著就不妙,你煩惱起來了,這個要學。第二個「威儀有則」,這就是時時刻刻要想到給一切社會大衆做出最好的樣子。個人是個人最好的樣子,家庭是所有一切家庭最好的樣子,這叫威儀有則,那真叫幸福美滿,那是菩薩應世。第叁個「質直柔和」,存心正直,態度柔和。末後一條「代衆生苦」,我們爲什麼要修行?爲什麼要護持正法?盡心盡力都是代衆生受苦。下面說:

  【若約五止而言。即爲寂用無礙叁昧門。】

  止是放下,放下就無礙,你不放下那就很苦,所以五止是放得下。

  【若取六觀爲名。】

  我們剛剛學的這段。

  【即是佛果無礙叁昧門。】

  六觀終極目標是教我們成佛,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是如如佛,你本來是佛。

  【如是等義隨德立名。據教說爲六觀。隨入一門衆德鹹具。無生既顯幻有非亡。攝法界而一塵收。舉一身而十身現。】

  這個意思,我們在這段時間裏面,都引用《華嚴經》的教義詳細向諸位報告。

  【如斯等義。非情所圖。識盡見除。思之可見。】

  《華嚴經》的義理、《還源觀》的義理無有窮盡,真的是深見不到底,廣摸不到邊,太深太大了。『情』是情識,我們如果講用思惟、思考,那你是決定做不到,『圖』就是你得到。爲什麼科學家、哲學家沒有辦法入佛的境界?他們沒有放下意識的思考,只要用思考、用第六意識就不行,你就做不到,「非情所圖」。『識盡見除』,識就是八個識,八識放下了,不用它,轉八識成四智你就見到了。你要是用情識,情識就是我們講八識,記憶、思惟、判斷,用這些東西對《華嚴經》你決定參不透,你決定沒有辦法明了它裏面的意思、教義。所以,你必須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愈輕,你就能契入進一點,要是太重了,那你根本就不能入門。

  【余雖不敏。】

  『余』是賢首國師,他自己很謙虛,他說我雖然智慧聰明還不夠。

  【素翫茲經。】

  他是華嚴宗的祖師,專攻《華嚴》,所以向來喜歡這部經典。

  【聊伸偶木之文。式集彌天之義。】

  這是講他謙虛,他自己寫這篇文章,講『偶木』,玩偶、木讷,也就是自己謙虛,寫的東西不圓滿,寫的東西不能像佛所說的。用這種粗拙的文字來『式集』,這個式也是嘗試的試,不敢確定自己的著作好。『集彌天之義』,《華嚴經》的教義確實廣大無與倫比。下面說頌:

  【備尋諸教本。集茲華嚴觀。文約義無缺。智者當勤學。】

  這是勉勵我們,文很短,不長,意思是圓滿的,意思沒有欠缺,真正有智慧的人應當勤學。

  這是第二次我們在一起學習《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到這個地方圓滿結束了,謝謝大家!最終圓滿的這一天,我們要想著報恩,第一個,我們要報佛祖之恩,經是釋迦牟尼佛講的,論是賢首國師,菩薩再來,他做這個論;第二報父母恩、報祖宗恩;第叁個報國家的恩、報國主恩;第四個報一切衆生恩。常常懷著報恩心好,現在這個社會迫切需要,很多人忘恩負義。我們每天念茲在茲,展開經卷,「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經講圓滿了,祝福諸位同學,我們要認真的學習,希望在這一生中真正做到妄盡還源。謝謝大家。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八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