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水很平、很清静的时候,四周的风景就像镜子一样都照在里面,这叫炳现,炳是清楚,现像。高雄这附近有澄清湖,我去过几次,这个湖水干净,高雄市的饮水。水源保持得很好,很干净,没有什么浪,所以照得很清楚,你能看到对岸的风景,看得很清楚,这就是『海印炳现』的意思。从这个地方你能够得定,得清净心,『三昧门』就是清净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贤首国师在第一段一体里面给我们讲自性清净圆明体,清净就是三昧,圆满没有丝毫欠缺,光明是讲智慧,也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说这一句,而他说了另外一个名词,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跟佛讲的是一个意思。
【若约二用而论。即名华严妙行三昧门。】
从一体就起二用,二用是起两种作用,一种是现象发生了,依报,第二种正报,我出现了。我从哪里来的?诸位要知道,我跟宇宙是同时生起来的,没有先后,我是正报,宇宙是依报。依报里面有有情的依报、有无情的依报,有情是众生,无情的也是众生,众生的意思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连虚空也是众生,没有一样不是众生。所以佛法,众生是广义的,要讲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是属于我们的依报,不是正报。正报就是自己,每个人自己称自己是正报,称我们生活环境都叫依报。从这二用来定名字那就是『华严妙行』,华严是依正,这个发生太妙了,太奇妙了。
【若据三遍为言。即是尘含十方三昧门。】
你看三种周遍,第一个「周遍法界」,无论是依报、是正报,统统是周遍法界。「出生无尽」,依报出生无尽我们能够体会到,正报,我自己出生无尽是什么?妄念。你的念头,前一个念头灭了,后一个念头生起来,出生无尽。到死,身体死了,你的灵魂还是妄念不断,永远不断,真的出生无尽。后面那个要知道,「含容空有」,这个一定要晓得,我们现在这个失掉了,心量太小,不能包容别人。你本来心量是含容空有的,含空,虚空,心包太虚,容有就是量周沙界。原本我们的心量是这么大,现在为什么变得这么小?这错了。
【若准四德为名。即名四摄摄生三昧门。】
四摄好,这个四德是自性根本的四大德。第一个「随缘妙用」,那就是佛菩萨。什么是妙用?可以随缘。随缘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妙用!诸佛如来应化在人间。你起了分别执着就不妙,你烦恼起来了,这个要学。第二个「威仪有则」,这就是时时刻刻要想到给一切社会大众做出最好的样子。个人是个人最好的样子,家庭是所有一切家庭最好的样子,这叫威仪有则,那真叫幸福美满,那是菩萨应世。第三个「质直柔和」,存心正直,态度柔和。末后一条「代众生苦」,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要护持正法?尽心尽力都是代众生受苦。下面说:
【若约五止而言。即为寂用无碍三昧门。】
止是放下,放下就无碍,你不放下那就很苦,所以五止是放得下。
【若取六观为名。】
我们刚刚学的这段。
【即是佛果无碍三昧门。】
六观终极目标是教我们成佛,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是如如佛,你本来是佛。
【如是等义随德立名。据教说为六观。随入一门众德咸具。无生既显幻有非亡。摄法界而一尘收。举一身而十身现。】
这个意思,我们在这段时间里面,都引用《华严经》的教义详细向诸位报告。
【如斯等义。非情所图。识尽见除。思之可见。】
《华严经》的义理、《还源观》的义理无有穷尽,真的是深见不到底,广摸不到边,太深太大了。『情』是情识,我们如果讲用思惟、思考,那你是决定做不到,『图』就是你得到。为什么科学家、哲学家没有办法入佛的境界?他们没有放下意识的思考,只要用思考、用第六意识就不行,你就做不到,「非情所图」。『识尽见除』,识就是八个识,八识放下了,不用它,转八识成四智你就见到了。你要是用情识,情识就是我们讲八识,记忆、思惟、判断,用这些东西对《华严经》你决定参不透,你决定没有办法明了它里面的意思、教义。所以,你必须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愈轻,你就能契入进一点,要是太重了,那你根本就不能入门。
【余虽不敏。】
『余』是贤首国师,他自己很谦虚,他说我虽然智慧聪明还不够。
【素翫兹经。】
他是华严宗的祖师,专攻《华严》,所以向来喜欢这部经典。
【聊伸偶木之文。式集弥天之义。】
这是讲他谦虚,他自己写这篇文章,讲『偶木』,玩偶、木讷,也就是自己谦虚,写的东西不圆满,写的东西不能像佛所说的。用这种粗拙的文字来『式集』,这个式也是尝试的试,不敢确定自己的著作好。『集弥天之义』,《华严经》的教义确实广大无与伦比。下面说颂:
【备寻诸教本。集兹华严观。文约义无缺。智者当勤学。】
这是勉励我们,文很短,不长,意思是圆满的,意思没有欠缺,真正有智慧的人应当勤学。
这是第二次我们在一起学习《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到这个地方圆满结束了,谢谢大家!最终圆满的这一天,我们要想着报恩,第一个,我们要报佛祖之恩,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论是贤首国师,菩萨再来,他做这个论;第二报父母恩、报祖宗恩;第三个报国家的恩、报国主恩;第四个报一切众生恩。常常怀着报恩心好,现在这个社会迫切需要,很多人忘恩负义。我们每天念兹在兹,展开经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经讲圆满了,祝福诸位同学,我们要认真的学习,希望在这一生中真正做到妄尽还源。谢谢大家。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八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