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六集▪P3

  ..續本文上一頁下,放下種種不善,恢複到清淨心。清淨心就是定,定久了就生智慧,智慧就能夠在事相上看到理性,從相上看到性,從事上看到理,那叫什麼?那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修行真功夫,這是修行真的收獲,所以沒有智慧不行。我們要問,現在世界上這些科學家、哲學家,能不能達到佛菩薩的境界,你想想他能不能?你搖頭,那就不能。爲什麼不能?他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不能。如果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他就能,個個都能,哪個不能?只要你肯放下。大乘教上不是講得很清楚嗎?六道怎麼來的?執著來的。你能把執著放下,六道就沒有了,六道的問題馬上解決;你能夠把分別放下,四聖法界就沒有了;你能夠把起心動念的習氣都放下,諸佛如來的實報土沒有了,真還源了,妄盡還源。還到哪裏去?還到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就是這篇論文的第一段,自性清淨圓明體,你回到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叫究竟圓滿的佛果。

  我們要問,回到這裏頭去,精神、物質現象都沒有了,這人還有什麼意思?我想很多人會産生這個疑問。你不知道,你要是知道,那裏頭的樂趣就太多了,雖然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它能現。什麼時候現?處處在現,時時在現,從來沒有間斷過。爲什麼?衆生有感。衆生有感他就有應,感應道交裏面,像這篇文章第四大段所說的隨緣妙用,它怎麼會不起作用?隨緣就是恒順衆生,妙用就是隨喜功德,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幫助十法界還沒有覺悟的衆生。那個妙,妙用,妙在哪裏?妙在雖然起作用,雖然現相,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住世八十年,爲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妙在哪裏?妙在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從來沒有分別執著,妙在這裏。

  我們今天有隨緣,沒有妙用,我們隨緣隨著造業,他隨緣不造業。他入了不二法門,那就是妙,不二就妙,我們二就不妙了。諸位從這裏想你就能想到,不二!我們今天,衆生跟佛二,我跟你二,只要有二就不妙,二是什麼?二是分別執著。諸佛如來應化在十法界,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完全沒有。示現在我們人間很多,有佛、有菩薩、有阿羅漢,我們跟他接觸,他也講你我他,那是恒順衆生,順著衆生說,自己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妙。恒順衆生,跟一切衆生和光同塵,他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他有沒有造作?沒有,無作而作、作而無作。我們有造作,作跟不作是二,他作跟不作是一,他不是二。他爲什麼要作?那個作是感跟應,衆生有感,自然反應,就好像我們看水實驗一樣。這一杯水我們給它貼上個愛字,貼了一個小時,放到冰箱裏面去讓它結冰,在顯微鏡底下來觀察,它就現非常美的圖案。它爲什麼?它有起心動念嗎?沒有,自然的反應。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亦複如是,沒起心動念,這叫圓滿,這叫自在。

  這文裏面說,「菩薩以平等智,證于法界之理」。平等智重要,我們念佛,修淨土,淨土宗裏面最重要的一部經典,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淨土第一經,把淨土的道理講清楚了,淨土的方法、境界都說得很詳細。經題裏頭,「清淨平等覺」,這是佛對我們修行要求的目標,「大乘無量壽莊嚴」,那是淨土的果報,從哪裏來的?從清淨平等覺來的。修淨土的人,標准就這五個字,你想想看你的心,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清淨?一年比一年平等?一年比一年覺悟?那你的功夫好!你有進步。如果想一想,這叁樁事情今年跟去年差不多,沒長進,甚至于還墮落,今年的心沒去年清淨,今年的心沒去年平等,那你退步了。平等是沒有是非人我、沒有高下,我們要學佛陀那樣的謙卑,佛陀出去托缽,遇到一個乞丐都很恭敬。乞丐在外面討一點吃的東西,遇到佛陀的時候,他也會供養,把他討的那一點飯菜供養佛陀,佛陀歡歡喜喜的接受,並不嫌棄。平等心、清淨心,他才能證得法界之理,證得法界之理是在法界事相上見性。

  那我們今天,我們今天就是不平等、不清淨,我們看到外面不清淨,其實是什麼?是我們自己心不清淨。我們心要清淨,外面境界沒有一樣不清淨;我們的心要平等,外面境界沒有一樣不平等。所以,佛菩薩能得大自在,我們得不到。其實大自在就在面前,你爲什麼得不到?就是因爲你自己的心不清淨、不平等,迷惑顛倒,不覺,不覺就是迷惑,問題都出在這個地方。由此可知,無礙的境界,關鍵就在平等智。你有平等智,障礙就沒有了,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的障礙都是出在不平等。所以佛教我們,遇到事不要向外求,向外決定解決不了問題,向內。爲什麼?事本來沒有障礙,理本來也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事實真相,你爲什麼碰到那麼多障礙?如果我們通達這個道理,世間所有一切的障礙全能夠化解。現在這個世界叫什麼?叫沖突。矛盾、沖突統統能化解,你要有清淨平等覺就全化解了,無論什麼困難事情,到你這就擺平了。這是佛法的好處,佛法無比殊勝之處。理事融通,圓融貫通,哪來的障礙!故名智慧于境無礙。

  再看第二條,「神通作用無礙」。神這個字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中國的文字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種,找不到,它是智能的符號。如果把它寫成篆字,那你一看就曉得,你就能體會到這個意思。你看這個字,它的右面是個「示」字,指示的示,右面是個示,左面是個「申」。要是從我們這邊講,我們看它,我們的右手是申字,左手這邊是個示字。示用篆字寫,它前面是兩橫,上面一橫短,下面一橫長,這個符號在古時候是「上」字,上下的上。上字是上面短下面長,下字是上面長下面短,上下,這是上。上字下面它有叁條垂下來,畫了叁條,這個意思是代表什麼?我們用現在話說自然現象,古人講的是上天的垂象,我們現在叫自然現象。這邊申,申要從篆文寫下來你就很清楚,就像叁個關口,當中它完全貫通。這個意思你就曉得,什麼叫神?對于大自然的現象你完全通達明了,一點障礙都沒有,這叫神。神跟聖的意思是相通的,聖是個明白人,對于宇宙一切事理他明了,所以神聖常常合在一起稱呼。哪個人對于大自然這些現象都能通達明了,他就稱爲神、稱爲聖,是這個意思。通是通達,沒有障礙。神通作用無礙。

  「謂菩薩由內心證于法界之理,故能以種種神通,應現十方世界,隨機化度,皆無障礙,故名神通作用無礙。」佛法裏面,大乘教裏面常講六種神通。六種第一種叫天眼,你看得比別人清楚,你看得比別人透徹,像看一個人,你能夠知道他過去未來,一般人看不到的你能看出來;看一樁事,這樁事的前因後果他都通達。我們今天産生的麻煩、障礙,我們只看這一段,前頭不曉得,後頭也不曉得,所以我們的認知有很多誤會、很多錯誤,還自以爲聰明。佛門叫天眼通、天耳通,也就是說一般凡夫見不到的,一般凡夫聽不到的,他沒有障礙。另外有他心通、宿命通,別人起心動念他知道,叫他心通,宿命通是知道過去、知道未來。看你能力的作用,通從哪裏來的?統統從清淨心來的,從禅定來的;換句話說,這個作用是每個人統統有的,我們爲什麼失掉?那是因爲我們心裏起了分別執著,這個能力失掉了。如果我們恢複我們的清淨平等覺,我們這個能力自然就恢複,這是暫時有障礙把它障礙住。佛說這個說得好,不是說哪些人他是特地有的,別人做不到的,佛不是這個說法。六種神通是我們的本能,人人都是圓滿的,它是自性裏的性德。第五種叫神足通,神足是變化,諸位看小說《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那叫神足通,飛行自在,能夠分身。最後一種叫漏盡通,漏是煩惱的代名詞,在小乘講,見思煩惱統統斷盡,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回。大乘佛果上,叁明六通,還是這六種,他的能力、作用阿羅漢不能跟他比,差太遠了。

  要知道,這是我們的本能。學佛呢?學佛要恢複我們的本能。所以佛法真的是重在實質,就是真幹、真修,修什麼?我們在二十多年前,我住在美國的時候,有很多同學問我,法師,你這麼多年來研究佛法,能不能把佛法很簡單扼要給我們提出來?當時我寫了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是我修學的心得。前面十個字是講存心,我們要存好心,後面十個字是行好事。前面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十個字從哪來的?菩提心來的。大乘教裏常常講的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我們依照經論、祖師大德來解釋、來講解,聽的人聽不懂。經論都講叁心,我講了五個,比較好懂。真誠心就是《大乘起信論》講的「直心」、《觀經》講的「至誠心」,我們用真誠,這是菩提心的體。下面是作用,「深心」是自受用,也就是真誠心對自己是什麼樣子。什麼才叫真誠?我取《無量壽經》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因爲都用兩個字,覺上加上個正覺,自受用。我做到清淨平等覺,我對自己真誠,我對別人慈悲,真誠心用在對別人是慈悲,大慈大悲。所以這十個字是菩提心,要知道怎麼對自己、怎麼對別人,這個講法好懂。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自利是清淨平等覺,才是真正的自利,世出世間什麼樣的利益都不能跟它比。清淨平等覺,你六種本能恢複了,這哪能比得上?對待別人一片慈悲,慈悲就是愛,智慧的愛,不是感情的,感情的愛問題很多,那出麻煩,智慧。這是存心。

  行事呢?我初學佛,老師教我看破、放下,真的。看破就是我們這個論文裏面的六觀,觀是看破,放下就是前面講的五止;止觀,止是放下,觀是看破。我初接觸佛法還不到兩個月,懵懵懂懂的,遇到章嘉大師,向他老人家請教,佛法裏頭有沒有一個方法,讓我們很快就能契入?章嘉大師就給我講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就是止觀,在這個論裏面,賢首國師教我們修五止六觀。我們日常生活要用什麼心態處事待人接物?「自在、隨緣」,末後結歸到「念佛」。我跟大家講,我一生學佛就學到這個,其它的我都不會,我就這二十個字。八萬四千法門,只有念佛這個法門我可以做得到,別…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