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六集▪P4

  ..續本文上一頁的法門我想想太難了,那要斷惑證真,我沒把握,做不到。念佛這個法門帶業往生,它不要斷惑,你能夠把煩惱伏住就行。用什麼伏?用這一句佛號,念茲在茲。這一句佛號就是清淨平等覺,心裏常常有佛,外面的事情什麼都好,好的很好,不好的也好,你的心就自在。不胡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同修們當中有真想修的,真正知道這個世間苦,有強烈的出離心,我們就跟他講真話。真話是什麼?這二十個字是真話,你認真去幹。如果是心裏面真的常常存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能夠「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決定得生淨土,這跟你講真話。你不認真念佛,還舍不得這個世間,我跟你講什麼?我也給你講這二十個字,真的是這二十個字,假的也是這二十個字,就看你會不會聽,你會不會體會,會不會活學活用。不欺騙人,對待一切人沒有高下,樣樣都平等。那個高下是你體會的高下不一樣,你看諸佛菩薩給我們講經說法,哪有高下的?《金剛經》上講得最清楚,「諸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句話很重要,幫助我們恢複平等心,如果有高下,平等就不見了,找不到平等了。佛對我們要求的,是希望我們恢複平等心,佛怎麼能用高下法來對待我們?衆生根性不相同,領悟力不一樣,佛說法是決定平等的。這是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教化衆生永遠不變的一個原則,我們要懂得,用清淨平等心去接受,法法皆如,沒有障礙。

  「菩薩由內心證于法界之理」,這句話要換成禅宗的話來說,是明心見性,內證,不是往外修。怎麼證法?我剛才說過,「真誠清淨平等覺」你就證得。法界之理就是性,就是自性,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國師在這篇論文上所說的。如果我們學佛,天天打妄想,求世間名聞利養,求富貴長壽,錯了。能不能求到?能求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這個太不值得。爲什麼?你得到再大的福報,你出不了六道輪回,這就不值得。六道裏面衆生,可以說生生世世,你只要出不去,你永遠在這裏面搞輪回。佛講得清楚,出不了六道,在六道裏面肯定在叁惡道的時間長,在叁善道的時間短。所以六道裏面,居住時間長的,這是你的家,家是什麼?餓鬼、畜生、地獄是家,到人天來是出去旅遊觀光度假,你們念念《地藏經》不就曉得了嗎?《地藏經》說得多清楚。地藏菩薩很辛苦,把惡道衆生勸導他,業障在惡道裏消了,得人天身,到人天來又造業,死了以後又入叁途。叁途,你出去沒多久,你怎麼又回來了?大多數人都是這個樣子,你說有什麼意思。到人間來,縱然你得到人間的大富大貴,實際上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

  真正明白人不再幹這個傻事,我在這一生當中,最低限度要像蕅益大師講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值得。不再搞六道輪回,不再搞十法界,這就對了。這是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教化衆生的目的。我們不要誤會,要懂得佛菩薩的意思,知道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知恩報恩。用什麼報恩?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報恩,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全是假的。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間要放下,釋迦牟尼佛一生做出最好的榜樣給我們看。世間人爭名逐利,釋迦牟尼佛身爲王太子,他要不出家他繼承父親的王位,這不要了。王位能夠舍棄,宮廷裏面富貴的生活能夠舍棄,一生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過這樣的生活,他爲什麼?示現給我們看的,我們要學佛就得學他這個樣子。富裕的生活可不可以過?可以過,但是不能給人做最好的榜樣。並不是說過富貴的生活就不能夠往生、不能成佛,不是的,一樣可以往生,一樣可以成佛。佛這種示現,是憐憫一切衆生,教導一切衆生要放下,像我一樣放下,是這個意思。沒有絲毫留戀,你的心很快就恢複到清淨平等覺,你很快就能證得;你要不能放下,那相當不容易。自己要成就,也要給別人做好樣子,那你叫自利利他。所以一定懂得這是內證。

  底下說,「故能以種種神通,應現十方世界」。種種神通,無量無邊的神通,也就是說,世出世間一切法他沒有一樣不通達的,他沒有一樣不明了的。所以十方世界衆生有感,菩薩就有應,經文裏面他不用佛,他用菩薩,菩薩就是佛,他不起作用的時候是佛,起作用的時候是菩薩。在大乘教裏面,用佛常常是指自性,用菩薩是從體起用。譬如我們供的佛像,我們淨宗同修都知道,我們常常供養的叫西方叁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佛二菩薩。佛是代表自性、本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菩薩代表從體起用,起作用的時候有兩種作用,一種是解,一種是行。觀音、勢至,勢至菩薩代表解、代表智,觀世音菩薩代表行、代表慈悲。叁位是一體的,這一定要懂得,一即是叁,叁即是一。阿彌陀佛起作用,就是觀音、勢至,慈悲裏面有智慧,智慧裏頭有慈悲。如果要是偏重在一邊就出麻煩,就起副作用,所謂「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都佛門說的。佛門常講的,「慈悲爲本,方便爲門」,起作用的時候。所以慈悲不離開智慧,智慧不離開慈悲,它是表法的。修西方淨土,學阿彌陀佛,怎麼學法?學智慧、學慈悲。那我們想想,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智慧?工作裏頭有沒有智慧?處事待人接物有沒有智慧?點點滴滴都離不開慈悲,都離不開智慧,這個人叫學淨土。

  淨土是什麼?清淨平等覺。我們也要學,修成自己,然後也跟菩薩一樣,「應現十方世界,隨機度化,皆無障礙」。衆生的根性不一樣,千差萬別,你統統都能夠幫助他,都能夠利益他。他的煩惱習氣很重,這一生大心發不起來,沒有關系,幫他種善根。有善根的,幫助他增長,增長到一定的程度幫助他成就,這個事情急不得,慢慢來。有災難的時候要告訴他,念佛爲什麼能化解災難,把道理講清楚。念佛是什麼?念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念自己的清淨平等心,心地清淨平等,外面境界就轉變,境隨心轉。頭一個,你真正能夠依教修行,處事待人接物充滿慈悲、充滿智慧,哪一個不尊敬你?你得到人的尊敬。哪一個人不愛戴你?由尊敬、愛戴,慢慢再發現跟你學習。你一個人好了,影響到你一家都好了,你一家好了,就影響到你的親戚朋友、鄰居鄉黨,慢慢你居住的環境,這個環境統統都好。這是自利利他,自行化他,這個叫做「神通作用無礙」。我們能不能做到?能,我們不能像菩薩功德那麼大,我們可以小做,至少我自己一身、我的一家。如果學佛的人家裏都不和,那個學佛出了偏差,肯定出了問題。問題不在外,問題一定在自己,反求諸己,你能夠把原因找出來,把原因修正,你就成就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六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