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九集▪P3

  ..續本文上一頁代人說他是迷信,他不合科學,堅固執著這個觀念是正確的,最後結果是什麼?地球毀滅。地球爲什麼會毀滅?是我們的惡業造成的。

  深入大乘之後才徹底覺悟,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前面「顯一體,起二用」。所以佛法不但能夠解決我們個人這一生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得到,它能幫助我們解決地球的困難,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宇宙的大事。真正明白人,對大乘佛法生恭敬心、生感恩的心,五體投地,認真學習。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批評大乘、否定大乘,那就是給地球帶來災難。由此可知,我們的心、念頭,染、淨、善、惡,對于我們生活的環境、對于居住的星球,關系有多大?太大了!然後你就曉得,佛法大乘對于一切衆生的恩惠多大。我們講「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四重恩裏頭是以佛恩爲第一,父母之恩大,不能跟佛比,佛恩確實是擺在第一。佛確實有能力幫助我們化解沖突,幫助這個世界恢複安定和平,幫助我們消除所有一切災難,這個恩德多大。如果今天否定他,說他是迷信,說他不合科學,排斥他,反過來,那個罪過有多重。這些災難,天災人禍,從哪裏來的?自作自受,你能怪人嗎?災難來了,怨天尤人,這是罪上加罪。罪上加罪的後果是什麼?後面還有更嚴重的災難。對災難應該什麼態度?災難現前,應該自己反省,思過、忏悔,改往修來,自己要認錯。環境沒有錯,主宰環境的是人心,佛家講的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講得多好。我們想善,環境就是善的;我們想惡,環境就是惡的,誰主宰?我們自己起心動念在主宰,這是佛說的。佛沒有說他主宰,也沒有說天神主宰,也沒有說是閻羅王主宰,佛說是我們自己主宰。佛永遠居淨土,我們相信,爲什麼?佛心清淨,從來不起心、不動念,你說他不住淨土,誰住淨土?淨土從哪裏來的?還是自己變現的。佛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真淨土,純淨土。那個淨不是染淨的淨,染淨都超越了。佛給我們凡夫講淨土,是對染講的淨。那個淨土是什麼?就是方便有余土,我們講十法界,四聖法界是淨土,六凡是染汙,這相對的。超越這個,叫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說的,初住以上的菩薩住實報土,那個土裏頭什麼災難都沒有。

  下面給我們講叁觀,叁觀第一個是「真空觀」,「窮盡法界之事相,無一有自爾之別性,皆歸于平等之空性,以空爲性也」,這是跟你講真空。法界這兩個字很難懂,界是界限,法是萬法,萬法各個都有界限,所以稱之爲法界。在佛法裏面,很多同修都知道有十法界,其實法界不止十種,無量無邊。十是個代表字,不是數目字,代表什麼?代表圓滿,代表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因爲數目字從一到十是個圓滿的數字,它代表圓滿,是這個意思。這裏頭差別很多,所以法界裏面的事相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事相,無一有自爾之別性,沒有一個,自爾就是自己,自己的差別的性,沒有。性是體,沒有性它怎麼能現出相來?我們前面念過,顯一體,起二用,那個一體就是性,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的這些事相統統是依他起,就是依這個性起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個體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所以說它做空。這個空,不是我們一般人觀念上的空,一般人說空,空沒有,什麼都沒有,佛法這個空不是這個意思,空有,它有。有爲什麼說空?你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身體接觸不到,你想也想不到,六根緣不到,但是它存在,存在哪裏?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所有一切事物都是動的,自性清淨圓明體是不動的。我們講到這個問題,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用電影的銀幕來做比喻。電影的銀幕幹幹淨淨,決定沒有染汙,它沒有聲也沒有色,可是色相一定從它顯出來,沒有它顯不出來。雖然顯出來,它一絲毫沒有沾染,色相是動的,它是不動。我們電視屏幕亦複如是,天天看電視,你要是常作如是觀,那你是在修行,你是在修止觀。會不會得定?會不會開悟?會。所以會的人,看電視都能成佛。看出什麼?屏幕是真的,色相是假的,真不礙假,假也不妨礙真。二十四小時把這個電視機打開,電視屏幕絲毫沒有被染汙,這是自性,它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能現。所以一切物沒有自性,無一有自爾之別性,就是個別的性沒有,性是相同的,皆歸于平等之空性,所以叫真空。佛法常講,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妙有是什麼?就是我們電視屏幕上的現象,有,有而不有,叫妙,叫妙有。屏幕空,空它能現相,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這叫空性,或者稱性空,都可以,這才是事實真相。

  大乘法裏面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現象都不是真的,你要清楚,你要明了,你是個明白人。明白人叫佛菩薩,如果不明了事實真相,胡塗人,胡塗人叫凡夫。凡夫跟佛菩薩是一不是二,就是一個明白,一個不明白,所以一個是覺,一個是迷。十法界裏面,除了覺與迷之外,其它什麼都沒有。所以佛看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是真的不是假的。爲什麼?他現在沒有覺,他在迷,一旦覺悟了,他就是佛。覺悟之後,沒有先覺悟後覺悟,平等;沒有先佛後佛,先佛後佛是凡夫的分別執著,覺悟之後完全平等,叫明心見性,見性就沒有先後。爲什麼?時間不存在,沒有先後;空間不存在,沒有大小。沒有說先成佛的資格老,老佛爺、老菩薩,沒有,一證得的時候立刻平等,這是事實真相。首先給你講的是空性。

  再給你講,「空者,非頑無之空」,這個對我們初學人來講是非常有必要的,不是我們一般人觀念當中的空。因爲我們一般人看到這個空,就是什麼都沒有,那叫空,不是的,不是這個空。「真如之理性」,真如是本體,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用真如之理性,就是賢首大師在這個論文第一段所說的,「自性清淨圓明體」,跟這句話一個意思。「超然而離諸相」,它怎麼離相?即相離相,我們看電視屏幕裏面的色相,你要真正看出屏幕是空的,空無所有,它有沒有離相?它是離相,爲什麼?相絲毫沒有染汙它,即相離相。我們要怎樣學才能夠跟自性相應?融入,我們在這裏就能學到。電視頻道裏的現象跟屏幕是不是融成一體?是的,可以說它融成一體。你再細細看,它是真的融成一體?是真的,也不是真的。爲什麼說是真的又不是真的?你才看到真相。你要說真的融成一體,你把頻道按掉,畫面馬上就沒有。這是什麼?畫面是畫面,屏幕是屏幕,兩樁事情,一而二、二而一,你不能說它是一,也不能說它是二,這你才真正看到真相。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在這個世間,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我們跟這個社會是不是融成一體?融成一體。我們今天凡夫麻煩在哪裏?迷了,把它當真,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在這裏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自找麻煩。你在這裏面起七情五欲、起貪瞋癡慢,墮落了,全搞錯了。真正懂得的時候,不起心、不動念。那人家問你,你知不知道?隨問隨答,不需要想。人家問我,想一想,我要怎樣答複他,不需要,自性流露,隨問隨答。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就是隨問隨答,有沒有想過?一次也沒有想過。想過是什麼?凡夫要想,他不想,不知道怎麼答法,爲什麼?他著了相。諸佛菩薩不著相,隨問隨答,答的都是決定正確,一絲毫錯誤都沒有,智慧,不要想的。如果不是這麼殊勝,不是這樣微妙,我們學佛幹什麼?所以方東美先生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說了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被這句話吸引住,我們想追求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告訴我,在大乘佛法裏,只要你真正去學,你能得到。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決定得到。爲什麼?自性裏面的,不是向外求。向外求不容易求得到,向內求有求必應。這樁事情,方老師介紹給我,我得到章嘉大師詳細給我說明,懂得了。我們真的想要得到,就得真幹;不幹,得不到。你光是聽,那什麼?那是解說,不真正去幹,那個解說就變成說食數寶,變成什麼?變成一種學術,不能得受用。真幹,怎麼幹法?真幹就是放下,什麼都要放下。

  放下難,難舍能舍,我們經過好幾次的考驗。韓館長當年在世,我們合作,她幫助我叁十年,那叁十年是放下,放下什麼?我常常講這叁句話,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放下。學什麼?不管錢,財放下;不管人,人事放下;不管事,事放下。不容易,叁十年的訓練,才真放下。我跟她合作,名義是我的,你看成立華藏精舍,住持是我,實際上以後華藏精舍變成架空,空殼子,底下又設一個華藏視聽圖書館,她做館長,那個圖書館是真的,華藏精舍有名無實。管人、管錢、管財,她統統攬去了,我要不放下,我們兩個就不能合作,利害就發生沖突。好在我接受老師的教育,學釋迦牟尼佛,一想,釋迦牟尼佛放下了。今天我們必須合作,她要的我不要,我要的她不要,我們沒有利害沖突,這叁十年密切合作。我要的是什麼?天天上臺練習講經,這個她不要,所以她每天替我張羅,找講經的場所,租地方,借地方,聯系聽經的信徒。我們的信徒也不多,大概不超過叁百人,我們不攀緣,來聽的都是自動來的,還有聽衆他們自己介紹親戚朋友來聽的,所以聽經人不多。我們的講堂也不大,講堂大概頂多只能容納一百五十人,那就坐得很擠;坐得舒服一點,八十個人是最好。景美圖書館講堂只有五十坪,這大家都知道,五十坪還隔了兩個小房間,一個臥房,一個小客廳,所以面積不大。我們在臺灣就這麼一個道場。道場小,開銷少,維護容易,所以我們一生保持到不化緣,沒有問人要錢過,心安理得。如果我們要權力,要管人、管事,那就不能合作。所以這也相當不容易,叁十年真放下,你再給我我都不要,長時間的磨煉。所以,以後我們遭遇很大的困難,心安理得。離開臺灣,我們那個圖書館放下了;離開美國,美國兩個道場放下了;離開新加坡,新加坡淨宗學會這個道場放下了。這都是考試,誰來考試?佛來考試,沒有放不下的。在中國大陸,這做的是規模最大的,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我們做了叁年,交給政府,放下了。沒有一樣放不下,放下得大自在。每次的放下,就是一次大幅度的提升,法喜充滿,境界提升,智慧也提升,德行都提升。

  所以我始終感激老師,你看我講經的地方一定有老師的照片擺在周圍,就像他們都在場聽我講經一樣,感恩。不是老師的指導,我們怎麼知道佛法殊勝?不是老師的教導,我們怎麼會懂得放下?放下看破是章嘉大師頭一天見面教給我的,我們能夠成功,得力于一樁事情,聽話,老師講的真的依教奉行,不打折扣,所以才能得到這樣殊勝的利益。我相信方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他肯定在學校裏也介紹給許許多多同學,這同學沒有真幹。我出家之後去見方老師,方老師一看我,你真幹了?我說是,老師教我幹的,我真幹了。他感到很驚訝,然後就勉勵我,好,你走的路正確。我出家學佛,那個時候的朋友、同學、長官對我都感覺得很訝異,學佛可以,你怎麼學成這個樣子?你學迷了。而我自己感覺到我學得太晚,二十六歲才開始,如果十六歲開始學,我不是這個樣子,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各人緣分不一樣。成敗關鍵就是真幹,真放下。真放下,至少頭十年很痛苦,以後慢慢會緩和,我自己的經驗是到叁十年才不動心,給我我都不要。所以韓館長往生之後,我們舍棄幾個道場,歡歡喜喜,沒有一絲毫怨言。跟著我的這些同學也不容易,都能聽話。一定要學「于人無爭,于世無求」,我們相信因果,命裏有的決定有,命裏沒有的不要強求。命裏該餓死的,我縱然有個金山也會餓死;命裏不該餓死的,一無所有,到時候有人送飯來吃,相信這個,深信不疑,所以沒有一絲毫憂慮,身心清淨。這上天保佑,才有這麼好的身體。我相信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九十多歲,生活能夠自理,不需要人幫助,這是學佛人的威儀,學佛的殊勝利益從這裏就看出來,這叫真正的福報。福報不是地位、不是財富、不是權力,這些東西都是假的。福報是智慧,福報是頭腦清楚,不迷惑、不胡塗,身體健康長壽。李老師講經講到九十七歲,他老人家往生,我聽說只有兩次沒講經,他一個星期講一次,走之前只停兩次。這是我們眼前的榜樣,我們應當要學習。

  超然而離諸相。這要知道,即相離相,要懂這個道理。相在不在?在,一天到晚沒有離開,心裏絲毫不染著,知道萬法皆空,自性不空。對初學來講,講自性不空他不懂,因果不空。深信因果,你會有成就,爲什麼?你不會變質;不相信因果,名聞利養現前,變質的人太多,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誘惑。只有深信因果的人,名利現前不動心,不會生貪愛,在最窮困的日子裏也不會退心,不會感覺得有艱難困苦,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這就對了。

  下面說,「吾人所見之森羅萬象,悉爲妄情之遍計」,遍計所執性,這講叁性,我們前面講過,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遍計完全是假的,計是什麼?計度分別,也就是妄想,想什麼它就現什麼,遍是普遍,這種想是非常微細,你自己不能覺察,覺察不到。你會想,我門前有山,我什麼時候想山?好像我沒有想山,山爲什麼在此地?其實你想,你不想不可能有。眼前所現這些人,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都是你遍計所執性變現的。如果你真的把這個放下,遍計所執,六道裏頭統有,遍計所執放下,六道就沒有。依他起性放下,十法界就沒有了,最後在實報莊嚴土,只有圓成實性。所以遍計是假的不是真的。

  下面一個比喻好,「猶如空華之實性爲虛空」。空花是什麼?眼睛長了病,有沒有害過眼睛?害過眼睛的人有這個經驗,害過眼睛的會看見空中有花,出現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假的,實際上空中是決定沒有。害眼睛的時候看燈,燈上有個光圈,你看得很清楚,但是眼睛沒有毛病的人看不到,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到,都不是真的。所以空中的花,它的性是空,虛空。「于中泯亡妄情所見之事相,顯真空之妙體,名爲真空觀」。這是教我們,你對宇宙萬有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你是怎麼個看法。真正明了的人看整個宇宙萬事萬物全是假的,相有性無,事有理無。就像大師在此地所說的,把妄情遍計統統放下,你所見的色相當體即空,從事相上就見到性體,性體是空寂,顯真空之妙體,這叫真空觀。「真空,即四法界中之理法界」,你在相上看到理體,看到真相。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九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