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子,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的,一時頓舍;在中國唐朝時候,惠能大師也是這樣的,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年輕,二十四歲。他聽到五祖跟他講《金剛經》裏面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一下放下就見性,就融入常寂光,所以五祖的衣缽就傳給他。這一悟是真的不是假的,爲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什麼疑難雜症,你去問他,他都給你解決,這真的,這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我們凡夫看,看不懂,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你聽他講解,明白了,這真的開悟。
這一開悟,智慧現前,智慧是自己本有的,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頭學來的。你如果講今天科學技術,他懂不懂?全懂,沒有一樣不懂。既然釋迦牟尼佛在叁千年前他就懂,他爲什麼不發明?爲什麼他不製造?造一架飛機問釋迦牟尼佛會不會?會。造原子彈會不會?會,沒有一樣不會,高等科學!爲什麼不製造?告訴你,如果那個時候製造出來,現在這個地球早就沒有了,就這麼個道理。中國古時候不是沒有科學技術,有!那些發明創造的人,死了以後全毀掉,不留給後人,什麼原因?他知道這個東西,人類如果沒有相當道德的水平,這個東西會有流弊,流弊對于人、對于整個地球有害無利,不能留。這是什麼?這是真實智慧,真實的慈悲。古時候人過的什麼日子,現代人過的什麼日子,古代的人生活真的幸福美滿。現在人幸福美滿沒有了,爲什麼?被科學破壞掉,科學技術把幸福美滿給毀滅掉。我們不說多,就說這臺灣六十年來,我是二十叁歲到臺灣,今年八十叁歲,六十年。六十年前的臺灣有濃厚的人情味,不一樣!如果我們再想想,再往六十年前,一百多年前臺灣沒有鐵路,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從臺北到高雄要走路,要走半個月。親戚朋友要來的時候半個月,走了半個月來,那種感情你無法想象,那個接待人情味多濃,所以他有幸福美滿。現在幸福美滿變成什麼?是被這些交通,便捷的交通、科學技術把它給消滅掉,只有名詞沒有實際。
我們想想,是那種生活好還是現在生活好?那時候好,人沒有憂慮,沒有牽挂。現在有好多新的毛病,像焦慮症,這個東西從前沒有聽說過有這種毛病,所以科學技術帶來許多聞所未聞的疾病,到底哪一種生活方式好,你不知道。真正回到過去,知道過去的社會美滿,過去的社會安全,過去社會人跟人都有信心。人從來沒有想到壞人,沒有這個觀念,人都是好人,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哪有壞人?你說哪個壞人沒人相信。現在都顛倒,現在認爲世界上沒好人,你要說個好人,人家懷疑;你說哪個人是壞人,正常,一點都不奇怪,恰恰一百八十度的顛倒。佛法教我們回頭,回頭是岸,回頭你才把事實真相找到,你才能徹底覺悟。所以這「因果喪亡」,必須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回歸到常寂光,因果就沒有了,實報莊嚴土裏面還有因果。所以讀這一句要懂得,這個境界比法身菩薩還高,法身菩薩還離不開因果,必須圓滿的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
『苦業無由得生』,這是了解因果,你看它是個「苦業」,有苦就有樂,這是講十法界裏面的事情。因爲你深信因果,你知道善業決定有善果,惡業決定有惡報,你不願意受惡報,你就不會造惡業,你對于因果的道理、現象、利害,太清楚、太明白。所以佛教凡夫,教六道衆生,在六道裏要把因果擺在第一,才真正能夠收到教學的效果。在六道裏首先要幫助衆生不墮叁惡道,這靠什麼教育?就是靠因果教育。以因果教育爲主,以倫理道德爲輔助,六道裏確確實實是這樣的。到什麼時候才以倫理道德爲最重要的,因果可以不必再談?阿羅漢以上,四聖法界裏可以不必談因果。爲什麼?他們都正覺以上。你看看,聲聞緣覺他們證到的正覺,往上去的菩薩、佛是正等正覺,他們會不會造惡?不會造惡,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就像我們在學校念書一樣,小學最重要的課程是因果教育,中學、大學這個課程教完,他已經學得很好,已經養成習慣。所以他要往上提升,這個基礎東西不要教,他已經學得很好,這些理不能不知道。
底下這個總結,『名爲普代衆生受苦德』,現在這個世間衆生都受苦,你細心觀察,富貴都苦,窮人苦,富人也不樂。我見過很多富人,擁有億萬財産樂不樂?不樂,天天吃安眠藥,不吃安眠藥不能睡覺,依然患得患失,過得很苦。貴人,貴是有地位的,我也認識很多國王、總統、總理,這樣身分人我也認識很多,樂不樂?不樂,非常辛苦。由此可知,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貴賤貧富統統苦,這怎麼得了!我們想,離苦得樂是不是真的?真有樂嗎?真能離苦嗎?真的。你見過嗎?見過。在哪裏見過?古人典籍裏面見過。古人記下來這個東西,絕對不是他幻想的,是事實。特別是中國人,中國人重視曆史,要把這些事情記下來留給後代,讓後代人學習。在這個世界上重視曆史,重視智慧的傳遞,整個地球上中國算第一。這是中國人的幸運,我不說驕傲,驕傲不好,中國人非常幸運,有這麼好的老祖宗,給我們發明了,全世界所沒有的,傳遞文化的工具,這工具是什麼?文言文。沒有這個東西,文化早就完了,外國人沒這個工具。老祖宗知道言語會隨著時代在變,所以把言語記錄下來,過個幾百年之後後人就不懂,不知道你在講什麼。所以發明一種東西,永恒不變的叫文言文,它不跟語言一道走,所以把它分開,語言是語言,文言是文言,文言是傳道的。我們懂得文言文,今天看孔子的書,看周公的書,看堯舜禹湯的書,就像他親自寫信給我們一樣,我們能懂他意思,能接受他教訓,不會錯解意思。這是文言文的好處,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歐洲像拉丁文,古老的語文記錄下來,現在要靠專家考古,少數人懂得,是不是真的懂得還都有問題,這就是什麼?它語跟文是統一的,就出現這個毛病;我們老祖宗把語跟文分開。
文言文難不難學?不難。從前我們老師教我,你能夠背誦五十篇古文,文言文古文,你就有能力閱讀沒有障礙;你能夠熟背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我這個年齡差一點,大我五歲以上的文言文就學得很好。我這個年齡遇到了改革,私塾廢棄,改成小學,小學不再念文言文,私塾裏頭念。所以大我五歲以上的,國學的基礎那比我好太多!我們本來還是可以能夠學個十年的,遇到八年抗戰,八年抗戰私塾徹底消滅,中國大家庭製度也徹底消失。這兩個是我們近百年來苦難的根源,爲什麼會有這苦難?這兩樣東西沒有,家沒有,家破人亡。家破了怎麼樣?無依無靠,你生活不能安定。從前大家,家庭是大家,有依有靠,你終身絕對靠得住的就是你家庭,大家庭。你在外面做任何事業失敗了,誰支持你?家支持你。你年歲老了不能工作,誰照顧你?家照顧你。所以家肩負起養老育幼的使命,不怕年老,年老真有天倫之樂,你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小孩多,那有天倫之樂。私塾就是家裏面的子弟學校,學校辦得好的,還有些親戚朋友他們的後裔,我們這個學校還有名額,還可以容納都收留。蘇州範仲淹先生那更了不起,他官做得大,做到宰相,他的子弟學校不但照顧自己的小孩,照顧親戚朋友,社會上凡是能夠念書的這些好的子弟統統都收,而且什麼?還供養他,叫義學。所以這些富貴人家爲國家培養人才,功德大,心量大!他看這個小孩,不是自己家的,國家的下一代,看得深、看得遠,所以很用心的照顧、教導。這就是代衆生苦,養老是代衆生苦。
我常常在想,這個世界要真正能化解沖突,恢複像從前一樣的安定和平,這湯恩比講的,只有靠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話真的不是假的。他是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曆史哲學家。我就他這幾句話,跟英國倫敦劍橋大學漢學系的學生討論過,他的話不是假的。但是中國幾千年來長治久安真正得力,得力于家,這中國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得力于家。中國的家太好了,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肩負起養老育幼、教化事業的功能。每一個家都整齊,社會上沒有壞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所以在社會上各行各業,哪一個行業最清高、最安樂?讀書做官,「學而優則仕」,仕就是從政,他沒事情做。爲什麼?沒有案子好辦,社會上都是好人沒壞人,一個月有叁、五件案子很多了,平常沒事。所以他有時間讀書,有時間從事于藝術的消遣,書法、繪畫、著書、遊山玩水。有很多時間去訪問住在山林裏面高僧大德,跟他們做朋友,常常往來,你說那個生活多美滿、多幸福、多快樂。現在社會不一樣,臺灣這麼小的一個地方,要跟中國大陸比,那是最小的一個省分,浙江是小省,大概比臺灣都要大一倍多,到兩倍。可是案件,我是好像有兩次跟司法院賴院長見面,他告訴我,案件一年平均將近叁百萬件,叁百多萬件,一年叁百六十天,他說除了假期放假不上班,幾乎每一天平均一萬件;刑事案件平均每天是兩千,辦不完的案子。在過去中國舊社會裏,一個月案件最多一百件就不得了!天天還有案子辦,那還得了,一天二、叁件。現在一天一萬件,什麼原因?家沒有了,問題多!人沒有依靠最可憐,特別是老年、幼年,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時候,這最悲慘、最可憐的。你說家多重要!
我覺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有那麼樣輝煌燦爛的成就,原因是什麼?家,它的家太好!現在再恢複從前那個家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國家的家道、家規、家學、家業,應當把它繼承下來。用什麼繼承?我就想到企業,人家常講企業家。企業能不能把中國傳統那個家的精神繼承下來,讓企業變成中國古時候那種家,中國文化就複興。中國文化真的能夠改造世界,能夠給世界帶來永久的安定和平,可以!我在大陸上認識一個胡小林企業家,我就勸他:你來幹,帶頭幹。現在這個社會需要榜樣,一個樣子做好了,大家可以模仿。要不做出一個樣子,光是口頭上介紹,很難産生效果,因爲現在人要親眼看見,他才相信。所以人要給人做個好樣子,家要給人家做個好樣子。現在中國家沒有,從前的家是血統的關系,血緣關系,現在的家雖然沒有血緣關系,可以用道義。老板是家長,員工是自己的子弟,員工的父母老人,那就是自己的叔叔伯伯,員工的兒女就是自己的下一代,你要把他看作一家人,用中國傳統的家道、家規、家學來照顧他們。所以我跟小林說過,如果中國能夠有十幾二十個這樣的企業出現,我相信中國叁、五年之內,社會秩序就可以恢複到古代,禮義之邦,和諧社會就在全國落實。
古人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真正有這個智慧、有這個眼光,發心做這個事業,他不但救了自己,救了自己的家,救了社會,救了民族,救了國家,也拯救全世界。你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沒有白來,你真正是救世主,真正是代衆生受苦,爲一切衆生解決了問題。從哪裏做起?要從自己做起。我自己很想做,你就認真去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你自己沒有認真學習,你沒有真正的心得,這個事情就很難做得圓滿。你自己做到,你能感動周邊的人各個都能做到,這就做成功了。今天在這個社會靠做文章不行,靠開會不行,靠講演不行,那是人家聽聽而已,介紹一些。最能感動人的,是做出榜樣,我做出樣子來給你看,告訴你這真的,這不是假的。後頭還有一段:
【雜集論雲。于不堅堅覺。深住于顛倒。離煩惱所惱。得最上菩提。已上明四種行德竟。】
這段說完了,末後用《雜集論》上這首偈。什麼是『不堅』?不堅固,現象是不堅固的,剎那生滅,一切法是不堅固的。什麼是『堅覺』?這個堅是堅固,覺是覺性。不堅固的法相,堅固的覺悟,自性覺,這是客觀環境。「不堅」講相,「堅覺」講性。可是現在怎麼樣?『深住于顛倒』,我們迷失了法性,錯看到法相,我們把法相看錯了,以爲這些現象是真實的,不知道現象是剎那生滅的,于自性的體相用一無所知,這叫「深住于顛倒」,是六道衆生。現在佛菩薩教給我們『離煩惱所惱』,你才能『得最上菩提』。「離煩惱」,「所惱」,這是兩樁事情,離煩惱、離所惱,所惱的是什麼?外面的環境。煩惱我們今天講心裏的,你內心裏面什麼東西?自私自利、貪瞋癡慢這是煩惱。外面所惱的,五欲六塵、是非人我是外面的,內外都要離。不堅是外面的,堅覺是法性、是自己,你真的能這樣做,你才能得最上菩提。換句話說,最上菩提無所得證明了,無所得,你得的是什麼?你得的是自性,明心見性。最上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真正是這部論典裏面妄盡還源,還源就是得最上菩提,要「離煩惱所惱」。身心世界,身心是煩惱,世界是所惱,你要舍得幹幹淨淨。
舍,要注意,是心舍,不是事舍,事要是舍掉,釋迦牟尼佛何必要辛辛苦苦教化衆生四十九年?天天給人講經說法,不是事嗎?事沒舍,心裏面,心裏沒有,給人家講經說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這就對了,不著相!爲什麼要這樣做?爲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這是菩提心,這是大慈大悲。絕對不是爲自己;換句話說,在自己分上是舍得幹幹淨淨。真的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大乘教裏面講「叁輪體空」。無論哪一樁事情,佛菩薩示現做得圓圓滿滿,一點欠缺都沒有,高明高在這裏,圓滿是圓滿在這裏,不是什麼都不幹。示現在家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尊敬長輩,事樣樣做得圓滿,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大方廣佛華嚴」在哪裏?就在眼前,就是你的生活。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這第四段,四種行德我們就學到此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二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