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果然如此,重重無盡。

  菩薩幫助衆生覺悟,『舍身無量等剎塵』,這個話沒邊際的。「等剎塵」,剎塵是講數量,把佛剎磨成微塵,微塵有多少?沒有法子計算。菩薩爲一切衆生舍身,我們要知道菩薩舍身,衆生是不是就覺悟?不見得。衆生業障深重,麻木不仁,你爲他舍身他沒有感觸,要不要舍?要舍。一次沒有感觸,十次,十次還沒有這樣感觸,一百次可能有一點感觸。一千次呢?可能有一點感動;一萬次呢?可能他一下就明白,度衆生不容易!我們覺得舍身一次太難太難!你就曉得菩薩舍身能感動那個人,在這個之前他舍多少身,這一次他才被感動。我們如果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對佛菩薩引導度化我們的恩德你才稍稍明了,知恩才報恩。否則的話,這個恩德你怎麼會知道?跟你講不相信。我們看到這句經文,「舍身無量等剎塵」,佛菩薩的恩德永遠報不完,超過父母太多太多,父母恩德怎麼能跟佛菩薩相比?我們在經典裏面看到,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歌利王無動于衷,那我們又能想到,菩薩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爲他舍身多少次,他才被感動、他才回頭。那個衆生不回頭,菩薩舍身、示現、教化永不中斷,「佛氏門中不舍一人」。這個事實確實就像美國魏斯醫生所說,他是從催眠裏面得到的信息,從被催眠的人回到他的過去世,一世、二世、叁世乃至十幾世、幾十世前,得到一個結論,上帝、守護神從來沒有離開過你。無論你行善、你作惡,都照顧你,你永遠被關懷,你永遠被照顧,你永遠不孤單,你永遠不寂寞。他講的沒有《華嚴經》講得這麼多,「舍身無量等剎塵」,我們形容這一句只能講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佛菩薩對一切衆生的照顧。我們一點點東西都舍不得,你怎麼能成就?怎麼能跟佛菩薩相應?徹底放下。

  『以昔劫海修行力』,這一句是講時間,上面一句是講舍身的數量。時間不是用年月日來計算,用「劫」,劫裏面沒有說中劫、小劫,肯定就是大劫。一個大劫,是我們居住這個世界一次成住壞空,不是我們這地球,地球是個小世界,佛說的是大世界,大到什麼程度?一尊佛教化區。釋迦牟尼佛現在居住的世界叫娑婆世界,一個大世界有一千個中世界,每一個中世界有一千個小世界,所以叫叁千,叁千大千世界它有小千、中千、大千。這樣倍倍相乘,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們,單位世界就是現在講的銀河系,這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銀河系叫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我們用銀河系算,一個大千世界多少銀河系?十億,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星系,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成住壞空一次叫一個大劫。菩薩修行多少劫?算不出來,用海來算,海是比喻,「劫海」。我們只能說是無量劫來修行的功德力。

  『今此世界無諸垢』,這世界是什麼世界?《華嚴經》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就是華藏世界,淨土,淨土怎麼成就?居住在這個地方的都是法身菩薩。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什麼人能生到這個世界?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生到這個地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實報莊嚴土跟華藏沒有兩樣,真的是淨土。這裏面居住的大衆我們都稱爲法身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都住在這個地方。生到這個淨土,我們想想真不容易!所以,彌陀慈悲,釋迦本師爲我們介紹西方淨土,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特別法門,帶業往生。八萬四千法門沒有帶業;換句話說,都是要自己把煩惱斷掉,也就是說把妄想分別執著真正放下你才有分!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真不容易,你試試看。佛給我們講的,我們煩惱當中最粗的,最粗的煩惱就是執著,你試試看你把執著放下。試試看我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這個話說得多容易,你做做看,你什麼時候能做到?果然做到,你就是《華嚴經》上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薩,你入了門。華嚴初信位菩薩等于小乘須陀洹果,沒有身見,不會跟人對立。爲什麼?有身才對立,身不是我,對立就沒有了,當然成見也就沒有,不再執著。小乘很了不起,雖然沒有出六道,決定不墮叁惡道,往上再把思惑斷掉,就證阿羅漢果,大小乘裏面有階級可循。真正想成就,彌陀、釋迦,十方諸佛都勸我們念佛求生西方,發願親近阿彌陀佛,這一條路最簡單、最穩當、最可靠,成就快、成功高,無比殊勝稀有的法門。

  印光大師一生專修專弘,苦口婆心勸導我們,誰能把他的話聽懂,依教奉行,這個人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關鍵還是在你能不能真放下?真放下、真修,不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從《淨土聖賢錄》、從《往生傳》,從近代念佛往生的人,你細心去觀察,一般叁年,不超過五年就成功!修行叁十年、五十年還不能成就的,原因是什麼?沒放下。放下要真放下,不但塵世間的事情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弘法利生是好事情,你要不肯放下,恐怕你也走不了,徹底放下這才行。年輕的時候還沒想到,還不著急,年歲大的人,像我這樣年歲的人,八十多歲是古人講的風燭殘年,對于念佛往生當然是我們這一生唯一的大事,不把它抓緊,不認真依教奉行,這一生肯定就錯過,那就真可惜了。所以于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總希望後繼有人,讓後人去做。我們做到這個地方要知止、要知足,不能再幹!再幹,時間不許可,體力也不許可。我們也給同修們做個好樣子,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就對了。後面大師還有幾句開示:

  【謂衆生妄執。念念遷流。名之爲苦。菩薩教令了蘊空寂自性本無。故雲離苦。】

  這是解釋菩薩他是怎樣示現教導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賢首大師這句話給我們很好的啓示,衆生之苦從哪裏來的?執著,你看他不說妄想、不說分別,那太遠了,說最近的,就說現前,麻煩在哪裏?執著。不知道你這執著也是假的,你真的能執著到嗎?不能,所以你的執著是『妄執』。我們在講席裏也常常報告,自己時時刻刻要有警覺,我們每天晚上睡覺,睡覺跟死有什麼差別?沒有差別。每天睡覺就每天死一次,他就醒過來,哪一天睡的時候沒醒過來叫死去。身雖然有死,你靈魂不死,靈魂還繼續在活動,如果有妄執它就去投胎。『念念遷流』,這就是苦,遷流是它停不住,你的妄念,前頭妄念滅、後頭妄念就起來,止不住,這苦不堪言。念,不要小看它,那個念是因,必定招來果報。所以《十善業道經》上教導我們,念頭要善,心要善,行爲要善,善的標准就是十善業道。不殺生,絕不傷害一個衆生,這個衆生跟我有怨,這個衆生常常找我麻煩,這個衆生侮辱我,這個衆生陷害我,這個衆生殺了我,我用什麼心態對他?善,決定不能傷害他。爲什麼?他對我不善,他迷而不覺;我今天覺悟,我明白,明白還要照他那樣做法,那我不就是又迷惑了嗎?迷悟不一樣,迷的時候會幹傻事,會幹錯事,悟了的時候不會再做!

  悟了的時候,縱然被殺,還會感謝他,爲什麼?感謝他幫我提早提升。我們一生修的是心善、行善、念頭善,不斷向上提升,他要不把我害死,我還得要在這裏受幾年罪,我現在被他害死,就提早提升。就像忍辱仙人被歌利王殺害一樣,他被歌利王淩遲處死,他忍辱波羅蜜修圓滿,菩薩修六波羅蜜,好事,不是壞事。世間人說壞事,佛法裏面說好事,這個道理深,你要是真明白,決定不會起怨恨心。你的財産被他奪去,你會很歡喜,爲什麼?布施波羅蜜圓滿,沒有一點貪戀的心。持戒波羅蜜圓滿,忍辱波羅蜜圓滿,圓滿就證菩薩果位,哪裏會有怨恨!我相信你會像忍辱仙人一樣,我將來成佛之後頭一個來度你,肯定你成佛他是你的大弟子,爲什麼?佛不度無緣之人,他跟你的緣深厚。他幫助你成佛,用的手段雖然是很惡劣,他要受叁途苦報;把你送到證果的位子上,他還在叁途受罪。菩薩念念不舍,功德回向給他,希望他在叁途受罪的時候減少他的痛苦。他不能不受果報,受果報的時候減少痛苦,菩薩加持他。

  菩薩教人,這個地方是總綱領、總的原則,『教令了蘊空寂自性本無』,「了」是明了,「蘊」是五蘊。《般若心經》上講的「照見五蘊皆空」,佛是將它分類,我們這個人,一般講動物大致都相同,五蘊是色受想行識,佛說法許多地方用演繹、用歸納,這是歸納。我們這個人,動物是一樣,是由物質跟精神組合的,物質,佛法裏面稱爲色,色就代表物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用這一個字做代表;後面四個這是心,心理現象,心用了四個,受是感受,你有苦受、有樂受;想;行,行是不住,就是它不會停住;識。這五個科目展開來就是百法,百法歸納就是這五科,再展開就是萬法,宇宙之間萬事萬物,對我們初學簡而言之就用這五種。我們的肉身是屬于色法,物質,肉身,經典裏面一般講四大地水火風,現在講元素構成,這身體上的物質現象。地水火風四個代表詞,現在我們知道,身體怎麼組成的?細胞組成的,細胞組成器官,器官組出一個人體。現在科學很進步,細胞還可以分析,分成分子,分子再分析就變成原子、電子,再分析變成基本粒子誇克,分到不能再分那叫基本粒子,它還是物質。地代表它是物質,很小,用地來代表它;水、火,水是濕度,火是溫度,現在科學裏面叫帶電,再小的物體它帶電,水是陰電,火是陽電,它帶電。風,風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而且動的速度很大。原子有原子核,有幾個原子圍繞著原子核,那個現象很像我們大的來講太陽系一樣。太陽就是個原子核,八大行星還有許多小行星,那就像是電子繞著原子去轉,大小那個樣子很相似,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只要是物質現象就沒有靜止,止不住!所以地水火風說的是,佛法講微塵,在現在科學名詞講就是一個基本的粒子,它有地水火風四個現象,叫四大,這四種現象,這屬于物質。

  物質裏面有精神,佛經上講的,因爲精神跟物質…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