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六十九集▪P2

  ..續本文上一頁發現這裏面的事實真相,那是佛菩薩在應化、在教導我們。我們對這種現象能不生感恩的心嗎?我們見到這個現象,警覺心提高了,真正知道要斷惡修善,這個事情重要,怎麼救自己,怎樣救你的家庭,怎樣救你的親朋好友、鄰裏鄉黨,再擴大,如何救我們的民族、救國家、救世界、救度一切衆生。

  菩薩在此地告訴我們,他在叁惡道救度那些苦難衆生,這裏頭到底含的什麼意思?我們從這篇論文明白、覺悟了,宇宙是一體,一個清淨圓明體,第一段所說的「自性清淨圓明體」,一個體。這個體是常寂光,常寂光起作用是實報莊嚴土。我們應該生活在實報土,怎麼會跑到十法界裏頭來?怎麼會跑到六道輪回裏面來?我們走錯了路,迷失了方向,愈迷愈深,愈走愈錯,不知道回頭,想回頭也回不去。我們只要有想,這個想是什麼?這個想就是感,我們想回頭,想脫離苦海,佛菩薩就有應。感應,在經教裏面跟我們講有四大類,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冥感冥應,有這四大類,這我們前面都學過。這四種感應,我們要是細心冷靜思惟觀察,統統在面前,可能一天我們見到好多次。見到怎麼樣?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叫愚癡,這叫煩惱習氣。可是諸佛菩薩慈悲,一次又一次的示現,一次又一次的表演,永無間斷,總是希望有一天你豁然開悟,一下明白,那我們就得度了,套一個宗教的術語,我們就得救了,佛家是得樂。

  契入這個境界之後,最難能可貴的是發菩提心。菩提心是覺悟的心,真心,不是妄心。希望從今而後真心起作用,不是妄心,真心起作用,念念爲一切衆生,不再爲自己。爲衆生裏頭還沒有忘掉爲自己,你的菩提心沒有發出來。菩提心發出來,真的,自己沒有了,活在這個世間,跟諸佛菩薩應化一樣,是來示現的,是來幫助衆生覺悟的,絕對沒有我。所以學佛的同學一定要記住,我在講席裏常講的兩句話,「別人錯了,錯也是對的;我做對了,對也是錯的」。這個話你能聽得懂嗎?有人問我,我們自己做對了爲什麼也是錯的?因爲你有我就錯了。佛法,要想真正契入境界,頭一個要把我斷掉,《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相」,第一關。見思煩惱裏面頭一個就是身相,五種見惑第一個,你什麼時候能夠把身看破了,身不是我。諸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應化,舍身受身,天天在幹這些把戲,身不是我,能做出舍身,幫助別人覺悟。所以這個話真正用意是在此地,幾時你能把我忘掉,忘我、無我,你就入門了。無我、忘我,小乘是須陀洹,大乘,在《華嚴經》裏面是初信位的菩薩。雖然地位不高,初信位,他是聖人,小小聖,他還沒有出離六道輪回,還在六道裏面修行,但是他決定不墮叁惡道。爲什麼?他無我了。如果他有我,他就免不了要墮叁惡道。所以說,我做對了也是錯的,就是因爲你有我。別人做對做錯,與我不相幹,他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

  自己要緊的破我執,這是我們修行的關鍵,能破我執就能夠舍己爲人。爲什麼我們不能夠舍己爲人?我沒有破,執著這個身是我,于是就生起我見(我見就是執著身是我)、我愛、我慢、我癡,四大煩惱常相隨。我愛是貪,我慢是瞋恚,我癡是愚癡,貪瞋癡叁毒煩惱是跟著身見同時起來的。身見破了,這叁種煩惱還有沒有?還有,習氣。習氣容易斷,習氣斷盡就成阿羅漢果,你就永脫輪回,見思煩惱斷盡了,六道沒有了,你住在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方便有余土。在那裏面繼續修行,斷見思煩惱習氣,斷塵沙煩惱,再斷習氣,最後,能破一品無明,就證一分法身,超越方便土,你生到實報土。實報土真樂,那裏頭沒有煩惱、沒有人我、沒有是非、沒有得失、沒有生死、沒有災難,那就是極樂世界。每一尊佛都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特別殊勝,十方諸佛如來都贊歎,這什麼原因?我們細心去讀《無量壽經》、讀《十六觀經》就明白了,阿彌陀佛大悲大願超過諸佛如來,用最簡單的方法,持名憶念,「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看這個方法多簡單。理太深了,所謂「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事很容易、很簡單,果然能堅持,依照經典所說的道理、方法去學習,真信真願,決定得生淨土,一生圓滿成就,這是彌陀實報土的無比殊勝。

  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最重要的是要學菩薩,念念都想著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念念都想著幫助一切衆生幸福美滿。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大願,這個願怎麼落實?那要看緣分。事離不開緣,所以佛法講事的發生叫緣生。有緣,我們的願要落實,要不落實,你這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虛願,不是真實的。所以要認識機緣,要掌握著機緣,幫助衆生。幫助衆生最重要的是幫助他覺悟,所以佛在經中,大小乘經,佛都常講,布施是修福,布施裏面福報最殊勝的是法布施,這是最殊勝的。大乘經裏面佛常常做比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比不上四句偈爲人演說。四句偈太簡單了,那個福報真的能夠跟大千世界七寶來比較嗎?真的,一點都不過分。可是你給他說四句偈,他沒懂,他也沒覺悟,還有這麼大的福報嗎?還有,也是真的,他雖然沒懂,沒有覺悟,「一曆耳根,永爲道種」,他聽進去了,阿賴耶裏面結了種子,這是佛的種子。生生世世佛種子慢慢愈來愈多、愈來愈多,到最後他才能開悟,他才能明白。不是一個種子、兩個種子他就開悟,不是的。可是,他開悟那一天,生生世世以前種的那些種子都起作用,沒有那些,他開悟不了。開悟不是在今天,在來生,在後世,你要懂這個道理。所以幫助一切衆生種善根,這個功德大。

  我是有一年,早年,大概十幾年前,在香港講經,夏天看到香港年輕人穿襯衫、T恤在街上走,這個襯衫前後都印一些花,印一些圖案,還有人物。我看了之後就想到,假如我們這個衣服印上佛像,印上佛的名號,印上經的句子,這不是度了很多衆生?我這一提倡,真的就有人做,現在很流行,到處都有。當時有人告訴我,他說:法師,這衣服印著佛像,這有沒有罪過?罪過有,怎麼會沒有?衣服隨便拿去洗。可是,罪過是有的,你要曉得你出去走一趟,你度了多少人!每個人看到你的衣服佛像,所謂是一曆眼根,永爲道種;看到你寫的這個阿彌陀佛,佛的名號印在他身上了,度多少人,你在街上走一圈,你就度多少人。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不會怪你,你是爲了要度衆生,做如是的示現,好事情。所以這些年來,許多地方都做了,我們看到很歡喜。佛菩薩會不會怪罪人?不會的,佛菩薩會怪人的話,他就變成凡夫,他無我了,怎麼還會怪人?得罪,那是什麼?我們以不善的心來做,那就有罪過;我們以善心去做,那得福了,問題在你的用心。你是覺得自己穿出去很美,這種用心的時候這就有罪,你不能拿佛菩薩、不能拿經句開玩笑,拿這個來莊嚴,你錯了。我穿在身上,是讓許許多多的人種了善根,這善,這你修福了。吉凶禍福在一念之間,一念純淨純善,福種下去了;一念爲自己,罪就種下去了,這要懂得。

  我們依照經典的教訓修法布施,確確實實法布施的利益大,爲什麼?幫助衆生覺悟。在今天的社會,我這次在高雄治牙齒,早晨通常起來都到公園去散步,大概走一個小時。常常遇到有同修,年輕人,手上拿著傳單到處送人。有天我也問他要了一張,結果一看,是我們淨宗學會常常提醒自己的幾句偈子,不曉得他們印了在公園裏面到處發,這個好事情。你看早起在公園散步做運動,這一張小小的紙片寫的都是經句,提醒我們自己,很好!如果再要精致一點,做成卡片式的,印得很精美,人家看到丟都舍不得丟,那就更好,他可以帶回家裏去,他也可以送給親戚朋友。所以要懂得修法布施。

  現在是什麼時代也得搞清楚,現在確實是人類在這個地球上,能不能繼續再存下去的,叫危急存亡之秋,關鍵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大經大論來不及了,用什麼方法?要用救急的方法,淨宗法門。印光大師教給我們的,經典我們只學《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他特別舉出來蕅益大師的《要解》,印祖對《要解》贊歎備至,他說即使諸佛如來出世給《彌陀經》做個批注也不能超過其上,這還得了!除這個之外,他重視因果教育,《感應篇》、《安士全書》。像這幾種,印光大師推薦的,我們把它印成一套,「現代淨宗同學必讀」,好!淨宗道場可以湊一筆資金合起來印。《文鈔》好,分量太大,裏面有一部小的,就是《菁華錄》,我今天帶了這一本,印光大師一生所講的重要東西全收在這裏面,好!現在人看到部頭太大,他就看不下去了,愈簡單愈好。

  還有,隨著科學技術發達,今天的人已經不喜歡看書了,他天天看電視,我們怎樣能把這個書變成電視。現在叫什麼?有聲書,書本一打開,這個文字在電視屏幕上,又念出聲音,這個他看起來舒服。他想看字,跟著字幕去看字;不想看字,閉著眼睛聽。總得想方法,適合于現代人的生活,做有聲書。這個成本更低了,光盤很便宜。這一本書,我相信一片光盤就夠了,因爲我現在看到,有人送我一套《四庫全書》,光盤,好像總共只有幾十片,它有一個盒子裝的,我放在澳洲。像這一本,一個光盤就可以,一片就可以了。真正把這個念出來做一本書,做一個光盤來流通,功德無量!《無量壽經》、《彌陀經》都可以做成光盤,有聲書,適合于現代人,特別適合于現在年輕人。我們要想度他,要幫助他,因爲這個文言文,他也念不成句子,他很難懂,有這麼一個方便,念出聲音來,他就喜歡了,正體字、簡體字統統都有,這不失是一個好方法、好主意。流通法寶就是真正幫助他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現代年輕人接觸到聖賢教誨的機會愈來愈少。前天,我有個朋友的小孩到這兒來看我,我讓他看幾片光盤,看完之後,他也很歡喜。我問他:以前看過沒有?沒有,沒看過。說實在的,你今天送書給他,他看不懂,沒有人帶著他念…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六十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