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造的一切不善隱瞞隱藏反過來,要自己責備自己。古大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一念錯了,怨恨別人,這個念頭起來立刻就能夠轉過來,這就對了。不要讓這個惡念念念相續,不能再變成錯誤的行爲,那個罪業就重了,這不能不知道。
下面第五,「斷相續心」,這是我們錯誤的念頭、錯誤的言行不能讓它相續,忏悔之後馬上就要斷掉,不能再做。《華嚴經》、大乘教裏面佛常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我們對釋迦牟尼佛尊敬,對阿彌陀佛尊敬,爲什麼對人就不尊敬?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如果我們信佛,我們接受佛陀的教誨,那麼我們看一切衆生不能像過去那個看法,他是惡人,他是壞人,那是畜生,那是餓鬼,你就不能用這個心態去看。怎麼樣?那都是諸佛如來。他爲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做如是示現來教我的。貪心,餓鬼道去了,他現鬼身給我看,我馬上想到,我要有貪心將來就這樣,我要有瞋恚心將來就是地獄,我要是愚癡、胡塗將來就是畜生。諸佛如來在示現,在表演給我看。示現天人,人家修十善;示現羅漢,人家修四谛;示現菩薩,他修六度,哪一個不是諸佛如來的化身?我們要是這麼一個心態來觀察,對一切衆生自然就生起恭敬心,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我們才能做到,很自然的做到。廣修供養,我並沒有拿什麼錢、東西去供養,我依教奉行就是供養,真供養,這不是假的。佛在經典上講的這些道理我明白、我懂了,我就把它落實在生活當中,我做到了,這叫法供養。一切供養當中第一,「依教修行供養」。我們所得到的真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毀謗我的人是菩薩,侮辱我的人是菩薩,陷害我的人是佛菩薩,天天找我麻煩的人也是佛菩薩,我用什麼心對待他?感恩的心對待他,處處在學,天天在學,不斷在學,提升自己的靈性,提升自己的境界。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天天增長,看破、放下、自在、隨緣,愈做愈歡喜。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沒有了,所有一切不善的行爲沒有了,不善的念頭是貪瞋癡慢,念頭沒有了,行爲自然就糾正過來。
第六是「發菩提心」,菩提是梵語,中國意思是覺悟。我們在沒接觸到大乘佛法之前,我們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念念爲自己,爲自己就會傷害別人,真的是損人利己。菩提心跟這個相反,他真正覺悟,能舍己爲人,爲什麼要這樣做?人我是一體,這個道理深。《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大乘教裏面常說,「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從這個地方我們認知整個宇宙是一體。爲別人才是真正爲自己,要是爲自己那真正是害自己,爲什麼?增長我執。爲什麼會有六道?因爲你執著有我,就有六道,哪天不再執著身是我,六道就超越了。只要有我,你就出不了六道輪回。見思煩惱裏面頭一個「身見」,執著身是我,錯了,身不是我。我有沒有?有,大乘教上講,諸佛如來有四淨德「常、樂、我、淨」,有真我。真我,真我不生不滅,這個身有生有滅。身是什麼?佛法裏講得好,它不是我,它是我所,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這個要搞清楚,你就覺悟,你就不受害了。六道凡夫迷得深,不覺,他把身當作我。就好像小孩,他喜歡這件衣服穿在身上,愛得不得了,父母要給他換一件,又哭又鬧,就是不肯。我們一定要認清楚,身有生死,怕不怕?不怕,也不過就換件衣服而已。這個身體用了幾十年,衰老了,不好用了,換個新的,他一點恐懼都沒有,愈換愈好。如果有恐懼,難分難舍,愈換就愈糟糕,這一生是人的身體,換個畜生身體,換個餓鬼身體,愈換愈差。明白這個道理,一絲毫恐懼沒有,人換成天的身體,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愈換愈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換成佛的身體,跟阿彌陀佛一樣金剛不壞身。所以不能不覺悟!
菩提是大覺,念佛往生淨土,菩提心是第一德。如果沒有菩提心,念阿彌陀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這個諸位要知道。四十八願裏面,第十八願「十念必生」,可是第十九願「發菩提心」,這兩個常常連在一起,你不能斷章取義。你看《無量壽經》的經本「叁輩往生」,上輩、中輩、下輩,經文上都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不發行嗎?什麼叫菩提心?《觀經》裏面所講的,「至誠心」,真誠到極處,沒有一點虛僞,「深心、回向發願心」,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裏面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我講《無量壽經》,我就用《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就是菩提心。真誠心是什麼?平等。對待一切衆生、對待天地萬物要用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不平,有親有疏,有遠有近,這不是菩提心,六道裏頭可以,想超出六道這一生去作佛不行,你要有平等心。深心,深心是什麼?清淨心,沒有染汙,決定不被七情五欲染汙。大悲心是什麼?覺心,清淨平等覺,幫助衆生覺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大慈大悲。這樣我們與淨宗才相應,總要與經教相應。四弘誓願第一願「衆生無邊誓願度」,心量要拓開。我要幫助誰?我要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我能力做不到,我有心、我有願,我有多大能力我做到多大。四弘誓願第二個「斷煩惱」,第叁個「學法門」,第四個「成佛道」。煩惱習氣真的要斷,不能有。法門無量要學,可是我們現在是業障深重的凡夫,想學沒有能力,我們遵守佛陀教誨,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這是方法,我們用十年的時間學一門,一門真的通達了,一切法門自然也通了。古大德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門通門門都通,爲什麼?稱性。什麼叫通?見性就通了,沒有見性就不通。一門你容易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悟,定生慧,這不能不知道。心量一定要大,量大福大,心量小的人沒有福報。
下面一句,「斷惡修善」,這得要有行動。過去所造的惡業,殺盜淫妄、貪瞋癡慢、嫉妒障礙,幹這個事情,這些明白了,自性裏頭沒有的,一定要把它斷掉。自性純淨純善,我們中國老祖宗幾千年前就告訴我們,人性本善,所以編在童蒙教材裏面,《叁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所有一切不善是染汙、是習性,學壞了。我們從這個地方要真正能體會到,人是教得好的,沒教,學壞了。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你要不好好教他,肯定他變壞,爲什麼?電視在誘惑他,網絡在誘惑他。你看看電視、這些媒體,裏面內容是什麼?暴力色情、殺盜淫妄。天天看這些東西,天天親近這些東西,他怎麼能不學壞?他要是不學壞,那就是佛菩薩再來,不是凡夫;如果他是個凡夫,他就不可能不學壞。
在早年,政府提倡複興中華文化,有這麼個運動,可惜沒有做成功。我有一天在方老師家裏,我去看他,正好遇到教育部有叁位官員,好像是處長、司長這個階級,他們來拜訪方教授。向他請教,政府現在提倡複興中華文化,請他老人家指導從哪個地方下手,教育部還真想做。方老師聽到他們的話之後,沈默了大概有五分鍾,態度很嚴肅,一句話都不說。五分鍾之後,他開口了,第一,臺灣那時候叁家電視臺,有臺視、中視、華視,電視臺關閉,無線電廣播關閉,報紙雜志一律停刊。這些教育部的官員聽了之後,跟老師說這個不行,這辦不到。老師就說,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華傳統文化,有這些東西存在,文化還能複興嗎?真的,不是假的。到後來這些人還問了一個問題,那時候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強國,他們問老師,羅馬也有亡國的一天,美國不可能永遠這麼強盛,美國將來亡國第一個因素是什麼?老師沒有考慮,隨口答應:電視。隨後說了一句,臺灣電視還沒有到那麼嚴重,但是要小心,如果走像美國那個,臺灣也就不能收拾。我那一天碰到,方東美先生如是說,想想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以後就把這個東西斷絕了,我沒有權力叫你關閉,我有權利不看你的、不接受你的,這個我可以做到。所以我不看報紙、不看雜志、不聽廣播、不看電視,才能保持著清淨心。如果天天跟它們往來的話,你的心怎麼能清淨?
修淨土,《無量壽經》的經題,那是告訴我們修行的綱領,就是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悟的心,「清淨平等覺」。果報呢?果報是經題上半段,「大乘無量壽莊嚴」,果報。大乘是智慧,覺的果報是大乘,平等的果報是無量壽,清淨的果報是莊嚴,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的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怎麼來的?清淨平等覺顯現出來的。我常想,我們現在居住在地球的人,特別是居住在臺灣的同修,我們真的懂得這個道理,真的明白,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向著清淨平等覺,那麼臺灣這個社會就會變成大乘無量壽莊嚴,極樂世界在這個地方就成就了。要相信佛的話,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心裏面想清淨平等覺,這個世界就是大乘,大乘是智慧,充滿了智慧的無量壽莊嚴,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美好,我們人世間常講的真善美,莊嚴是真善美。所以,付之于行動就是斷惡修善,斷惡修善才能夠守護正法。
第八,「守護正法」。中國五千年來傳統的文化就是正法,它要不是正法怎麼能傳五千年?中國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人口很多,幅員很廣,五千年來長治久安,禮義之邦,和諧社會,怎麼造成的?守護正法的成就。儒是正法,道是正法,佛是正法,曆代的帝王沒有不護持,沒有不認真學習。帝王當中最顯著的、最突出的,不是梁武帝,是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他真幹,對大乘經教他真研究,對于參禅、念佛他真下功夫,不像梁武帝,梁武帝著重在福報,修福,雍正福慧雙修。我們在此地能看到,怎樣守護正法?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就是守護正法,我們要想在一生當中成就,要把目標定在這個地方。我們這一生到世間來幹什麼?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就是真正的守護正法。續佛慧命最重要的是要有傳人,中國古人常講「不孝有叁,無後爲大」,什麼最重要?你家裏要有傳人;兒孫多不是重要的,重要的,兒孫裏頭有沒有傳你的家道、家學、家業的人,這個重要。如果沒有,你就斷了,佛法也是如此,世世代代一代一代的祖師,一代傳一代。我們現在佛法衰,衰在哪裏?沒有人才,寺廟蓋得多沒用,要有人才,人才第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培養人才是第一樁大事。現代儒釋道都缺乏人才,我們這麼多年來大聲疾呼,提醒大家幫助培養人才重要。
第九,「念十方佛」。我們遇到困難,遇到障礙,求誰幫助?求十方佛幫助,求阿彌陀佛幫助。中國人信觀音菩薩的人多,行,念觀世音菩薩,求菩薩幫助。在今天,我還再介紹一位,沒人護法,我們要念韋馱菩薩,要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護法韋馱尊天菩薩」。護持正法,化解障礙,讓真正有心修學的人有個安身修道的處所,這在現前是迫切需求的。
最後一條是講理,「觀罪性空」,這個道理深。這段文我們在此地把它念下來,「謂修行之人,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諸惡,今則了知貪瞋癡等一切惡行起于妄念,妄念起于顛倒,顛倒起于人我之見,今既了達我心本空,罪性無依,以此翻破無明昏闇之心」。這段意思很深,是大乘教裏面常講的,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不但超越六道,真的他超越十法界,這個人圓滿成佛了。在淨土法門裏面說,他往生的,他是念佛念到上上品理一心不亂,生極樂世界什麼地方?實報莊嚴土,一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是這個層次的人物。今天時間到了,這句我們下一堂課細細的來研究。謝謝大家。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九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