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善人,他的心善、行善,我跟他學,向他學習;看到惡人,自己要反省,這個惡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惡人也是我的老師。所以對于善人、惡人不要分別,不要放在心上,統統恭敬,平等的恭敬,爲什麼?他有佛性,他本來是佛,現在迷惑,在造罪業;造罪業,將來的果報都是叁途,畜生、餓鬼、地獄。你想想看,佛給我們講的叁惡道的業因,業因當然很複雜,許許多多業因裏面,哪個是第一,哪個最重要?佛給我們說出來了,畜生道的業因是愚癡,我們常講胡塗,墮畜生道;餓鬼道是貪婪,貪心墮餓鬼;瞋恚心墮地獄。所以佛教導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息滅貪瞋癡就是跟叁惡道的緣斷掉,你不造惡業,你不會墮叁惡道。
貪瞋癡時時刻刻提起。學佛,我們發現很多學佛的人有貪瞋癡,到佛菩薩面前燒香,他要搶燒第一支,這是貪,落到後面他就不高興,就瞋恚。墮不墮叁惡道?還是要墮,並不是因爲你換了對象,我對這個世間財色名食睡我不貪,學佛裏面起貪瞋癡,還是要墮。墮叁惡道的業因是貪瞋癡,不是換對象,換對象沒用處,這個一定要知道。搞殺盜淫那種貪瞋癡,墮的惡道很苦,佛法裏面貪瞋癡墮惡道就比較輕一點。像鬼道裏面有餓鬼,也有多財鬼、少財鬼,餓鬼,他是屬于多財鬼、少財鬼那一類的。地獄種類也很複雜,他墮在地獄受罪輕一點,不是像那受的那麼嚴重。這些都要搞清楚、搞明白。連佛法也不能貪,時時刻刻保持心平氣和。爲什麼?你看《無量壽經》,這是我們淨宗修學最重要的一個課本,經題裏面「清淨平等覺」,你看多重要!這是提醒我們,修什麼?修清淨心,清淨心就是不能被染汙,自私自利是染汙,貪瞋癡慢是染汙;修平等心,平等心就沒有高下,傲慢、輕視別人,這都是不平等。所以念佛人,這一句佛號要把你自己的清淨心念出來、平等心念出來,把覺悟的心念出來,你就成功。果報是極樂世界,經上講的,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能,莊嚴是相好。你看佛在《華嚴》裏面講,「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都在《無量壽經》的經題裏頭,有因有果。
所以我們的修學一定要懂得,要常常注意,我念佛念什麼?把清淨心念出來,決定不能記別人的過失,看這個人也不是,看那個人也不是,你的心裏面很肮髒,完全是染汙的,錯了。我們的心本來是好的,良心,把我們的良心當作別人的垃圾桶,你這個人沒有智慧,你是愚癡人。所以決定不裝別人的不是,你要裝,裝別人的功德,裝別人的好處,記別人的好處,不要記別人的過失,這非常重要。把別人的過失記在我們自己心裏,我們的心就被染汙了,那就是自己的過失,那就錯了。學,常常看人家的好處,不要看人家的壞處,禮敬諸佛、廣修供養你才能做到。常常看別人好處,不看別人壞處,你那個忏悔心才能現前,你修學的功夫才能夠得力。
所以對外面的環境,惡友是講人事環境,要知道這裏面的惡友,有些人把他當成好朋友,「他很喜歡我」,很喜歡你就麻煩,他障道!這個惡友常常、天天供養我,供養是增長你的欲望,增長你的貪心。是惡友嗎?是惡友,可是你自己不曉得。你看看,天天引誘你去殺生,去占人家便宜,占人家便宜就是偷盜,邪淫,增長貪瞋癡慢,都是惡友;現在一般人,好朋友。現在把修道人,天天叫你遠離貪瞋癡,這個人是壞朋友,這個人不能交。這就是善惡顛倒。善惡顛倒,果報就顛倒。真的,天堂有門你不去,地獄無門偏偏往裏面鑽,這是現代人沒有智慧。我們現在的名詞說價值觀錯誤,想法、看法顛倒。
第叁是「善不隨喜。謂諸衆生內外惡緣既具,即內滅善心,外滅善事」,這個太可怕了。「又于他人所作善事,不生隨喜之心,是以流轉生死」。這個我們要特別注意,順流十心都是從反面講的,我們要是有,要知道改過。先改過,才能夠修善;如果過沒有改掉,修的那個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這些道理很淺顯,並不難懂。所以第一要把自己身心洗幹淨。我們讀這些經文,處處都要向自己身心裏面去回歸,就能夠得受用。佛講這個經,不是講別人,是講我,我學才真正得受用。如果看到經典,這是講社會大衆,不是講我的,我這一生還會有成就嗎?決定不能成就。所以會學的,佛菩薩所有一切經是對我一個人說的,我才能真正得受用,對佛菩薩真正生起感恩的心。如果不是他的教誨,我這麼多毛病我怎麼知道?都是自以爲是。
內外惡緣,內裏面,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煩惱習氣,煩惱怨恨怒,這是內的緣;外面是什麼?外面一切誘惑,有人的誘惑、有事的誘惑、有物質的誘惑。在今天這個社會修行成就太難太難,比古時候難多了,古時候外面沒有這麼多誘惑,你在這個環境裏頭能夠不動心,這叫真功夫。真功夫靠什麼?我這麼多年常常在反省,靠深信因果。爲什麼?深信因果,不敢!我自己苦,餓死,餓死不會墮地獄;我要不甘心餓死,我去搶奪別人的,那個得入地獄,你說哪個是對?餓死,我心還是善,不占人一點便宜,死了之後生天,德行具足,不害別人。如果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那沒有一個不墮叁途,這事情能幹嗎?所以餓死事小,破戒事大。你細心去觀察,你就明了。所以內外惡緣具足,我們的善心生不起來,外面的善事你也不認識,你把善事看作惡事。善事是利益社會,是利益大衆。今天中國有天大的善事,那就是傳統教育,中國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能救整個世界,誰要是能發心做這個好事,他的功德不在人間,在天上。這個道理不能不了解,不能不清楚。看到別人做好事,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全他,這就是隨喜功德;沒有這個力量,生歡喜心,贊歎他,也是隨喜功德。所以不能夠隨喜善事、善緣,這也是流轉生死,這流轉生死都往下流,他不往上。
第四「叁業造罪。謂諸衆生恣縱身口意叁業,起殺盜淫妄貪瞋等過,無惡不爲,是以流轉生死」。這個諸位一看,再以現前這個社會一對照,你就很清楚、很了解爲什麼世間災難這麼多,這個災難是怎麼造成的?就這樣造成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講席當中,前面講過多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跟我們的地球有什麼差別?給你講真的,毫無差別。爲什麼苦樂懸殊?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的居民都是上善之人,《彌陀經》上寫得很清楚,「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呢?我們這個世界就是這裏所講的「叁業造罪,惡心遍布」,我們現在是這個社會。外面的山河大地是隨著人心在轉,我們的心善,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善,都變善了;我們不善,外面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都變不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要記住,叫「境隨心轉」。最近的、最貼近的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心要善、言行善,你身體就好,什麼病都沒有;我們的心不善、行爲不善,毛病就很多。所以你要想身體好,永遠不生病,你永遠沒有一個惡念,你就會永遠不生病。現在一身的病很多,把念頭改過來,惡的念頭、不善的念頭放下,把善的念頭能夠激發出來,你的病就好了,甚至于不需要醫治。都是真事、真理。人到中年以上,大概對自己身體就比較重視,年輕不知道,五十以上都曉得這個身體很重要,與我們的念頭有密切關系。
我們居住的環境與念頭也有關系。現在這個社會,雖然不善的人不少,善的也有,我們自己善,能夠影響別人,能夠感化別人,這個很重要,一切都要從自己做起。現在居住在都市,都市都是大樓,一棟大樓幾十戶人家,我們居住在這裏面,我們的心善、行善,我們要感化人。大樓裏面任何一個人,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笑面迎人,見面會打招呼,見面會行禮,不管他反應如何,我們長年累月這樣做下去,慢慢就都受感化。這應該做的,不能說那個人好傲慢,離他遠一點,別跟他打招呼,傲慢更應當跟他恭敬。慢慢熟了,你就把這整個一棟大樓所有的住戶都感化。感化沒有別的,真誠心,真誠心能感化人。佛弟子應該要這樣做法,不這樣做法就不是佛弟子。所以叁業,身口意叁業要善。《無量壽經》教給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要常常記在心上,念念不舍。
底下第五,「惡心遍布。謂諸衆生雖所造惡事不廣,而爲惡之心遍布一切處所,欲以惱害于人,是以流轉生死」。這個現象在現前社會也很普遍,這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我們把聖賢教誨疏忽了。要知道聖賢教誨疏忽了,現在的人他學什麼?他有人教他,電視教他、網絡教他,還有教科書。教科書是什麼?報紙、雜志,這是現在社會教育的教科書。這裏面什麼內容?我是不看這些東西,報紙、雜志、電視、廣播我一概拒絕,我離開有四十多年了,所以心地清淨,天下太平。有人問我,我說很好,沒事。你一接觸,事情那麼多;你不接觸,沒事。他有權利去宣揚,我有權利不接受。在今天這個社會,你要不是這樣的話,你的心怎麼能得清淨?我連電話都不聽。
這次我回到臺灣來治牙齒,離開了十幾年,沒想到臺灣的同修對我這麼熱情、這樣熱愛,我很感激,所以我也想回來定居。我讓簡居士給我搞一個小茅蓬,他問我要不要裝電話?不裝,我不要電話,有電話就麻煩。從前沒有電話時代,日子不是過了嗎?我們小時候住在農村哪有電話!城裏發生的事情,有的時候半個月才曉得。好,過清淨日子,別自己給自己找麻煩。科學東西不是好東西,這些東西帶給我們很多災難,我們要知道。我們有必要拒絕它的時候是要把它斷掉,所以電話不裝。我告訴簡居士,將來給我准備一個手機就可以。手機是常關,我有事情找人方便,別人別找我,我也很難得找別人。我有一個手機,一個月充一次電,你們就曉得我用多少次,一個星期難得用一、二次,都常關著的。這個惡心真的是遍布,時時刻刻都是損人利己的念頭,這個念頭不好,這是叁途惡道的業因。
第六「惡心相續。謂諸衆生唯起惡心,增長惡事,晝夜相續,無有間斷,是以流轉生死」。這個惡的念頭,根源無非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一切惡的根源。我們在講席裏頭常講,自私決定不能夠自利,怎樣才能自利?利他才是真正自利。自私,諸位細心去揣摩、去觀察,沒有不害自己的,大錯特錯。爲什麼會有這個念頭?被迷惑了,愚癡到了極處。我們的老師、父母,從小就教給我們與人爲善,不能占人便宜。中國儒家講的是仁義,這兩個字好。仁是什麼意思?仁是愛人,能夠舍己爲人;義是循理,用現在的話來說,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不義是違背情理法,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那叫不義。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社會價值觀就是仁義,現在這兩個字沒有了。別人沒有,我要具足,我要學習。
特別是對我有意見的人、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更要對他有仁有義。爲什麼?我明白他胡塗,他做錯事情,我要原諒他,不能跟他一般見識。他有長處,我贊歎他;他的缺點,我一句話不提,久而久之,他會覺悟。他這一生真的遇到一個善人,他會想到。你以惡意對人,人家以惡意對你,你防不勝防,那個防人也很苦,何必去防人?社會上一般人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說防人之心也把它丟掉,你才得自在;天天防人,累死了,那是恐怖戰爭,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所以不要去防人,沒有這個必要。要愛人,不要去害人,不要去防人,我們自己才真正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才在日子裏面無限的喜樂,這個人生多美。縱然在今天這個社會,我們還是可以生活在喜樂、美滿的人生裏面,問題你要覺悟,跟聖賢走,就能夠得一生喜樂。所以我是非常感謝父母、感謝老師,父母在早年的時候,十歲之前給我奠的基礎;老師指導我一生的道路,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身心都沒有事,沒有事就是最圓滿,就是最究竟。
底下第七段,「覆諱過失。謂諸衆生所作惡行,諱忌人知,不自發露,無悔改心,是以流轉生死」。這就是不知道忏悔,把自己的過失掩飾起來,盡量不要讓人知道。人家雖然不知道,可是你自己會受良心責備,這也是很痛苦的一樁事情。這種惡習愈積愈久就會變成病毒,這種病毒也會讓你喪失生命。生命喪失不要緊,來生必墮叁惡道,那個麻煩就大了。真的是死了就不得了,後悔莫及。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發露忏悔,對自己的利益無量無邊,這不能不知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七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