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八集) 2009/7/16 臺灣高雄 檔名:12-47-5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本第十一面第四行,我們從第叁行念起,好在文不長。
【二者。威儀住持有則德。謂行住坐臥四威儀也。大乘八萬。小乘叁千。爲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緒。出叁界之梯蹬。越苦海之迅航。】
我們經文讀到此地,上一次我們用《摩诃止觀》裏面「順流十心」來做說明。賢首大師爲我們開示這一個法門「妄盡還源觀」,是教導我們學習《華嚴》、回歸自性最殊勝的方法,簡單扼要。前面叁段爲我們說明諸法實相。這一段是第四段,給我們講四德,第一個是「隨緣妙用」,這一段是第二「威儀住持」。隨緣妙用是道,稱性的大道,威儀住持是德,也就是說我們如何行道,行道就是德,得什麼?得妄盡還源,回歸自性也就是世俗所說的成佛了。所以這是成佛之道,佛是要從修德才能成就的。修德,在中國古人所說的「道德之人」,什麼是道德,我們總得要清楚、要明了。道就是自性,自性的體、相、作用,《華嚴經》經題上講的「大方廣」,都是道。我們學佛的人,佛門弟子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與性德相應這就是德。總的來說是一個,就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德,這是究竟圓滿的大德。在沒有回歸自性之前有沒有道德?有,這個道德意思展開無量無邊。
前面我們講的『小乘叁千,大乘八萬』,這是世尊在經上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確實八萬四千條,是不是只有這麼多?不止。四弘誓願上我們常念,「法門無量誓願學」,法是方法,門是門道,就是道。道一展開無量無邊,歸納就是一個自性,展開來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法門是不是自性?是的,一點都沒錯。沒展開的時候,惠能大師講得好,「本自具足」,展開之後「能生萬法」。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法不是道,你要是明了,你要是隨順,沒有一法不是德,這個法是講你的行,你的造作與性德相應都是德。如果說得太多太細,我們記不住,無從下手。所以諸佛菩薩、大聖大賢,都給我們把綱領提示出來。在中國,我們的老祖宗都是聖賢,我們細心觀察也能肯定,都是諸佛菩薩來示現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跟我們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很好記,這是什麼?這是道。我們能夠理解,能夠把它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我們都做到,五倫做到,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那是德。五常,仁義禮智信;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是道,我們把它做到、我們把它履行就是德,這是真的道德,稱性的。在佛門裏面講的十善、五戒、叁皈是道,統統做到你就有德。在威儀當中怎樣真正做到,就是爲世間衆生做一個最好的樣子,「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做一個好樣子。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
「順逆十心」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先說「順流十心」,順是隨順,流是流轉,這是說六道衆生,就是因爲這十種心,隨順煩惱流轉生死,這個生死就是輪回。所以這十種心是輪回心,六道輪回怎麼來的?就這麼來的,我們總得要清楚。真正清楚明白,不想再搞六道輪回,這十種我們必須把它斷掉。這十種,我們上一次到今天隔了一段時期,怕大家忘掉,簡單的再提一提。第一個是「無明昏闇」,這裏所講的無明,就是十二因緣裏所說的,「無明緣行,行緣識」,就講這個無明,叫枝末無明,這不是根本無明。由于這個無明,讓六道這種境界現前,這是對于諸法實相迷惑顛倒,稱之爲無明昏闇,發生分別執著、起貪瞋癡慢,這是根本煩惱,這是六道輪回的真因。裏面有煩惱,外面有誘惑,業報就現前。惡友,「外加惡友」,善惡不能辨別,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這叫顛倒。告訴你、教導你競爭,爭名奪利,你看這種朋友多好!你把他當作好友。如果有個人教你不貪、不瞋、不癡,你不會跟他交朋友,爲什麼?這種人愚癡,哪有人不要財、不想財?所以善惡顛倒,你不認識,把惡友當作好友,教你什麼?教導你殺盜淫妄,教你作惡,你認爲這是好朋友。佛在經上講「十惡是怨家」,把怨家當作好友;「十善是厚友」,你不會接受,你排斥他,遠離他。以爲這個對你真正有利益,錯了,爲什麼?這些朋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你的煩惱相應,你裏頭有貪瞋癡慢,他跟你這個相應,你不知道他的惡。
現在這個社會麻煩,價值觀顛倒,中國五千年來,祖宗、聖賢教人什麼?教人倫理道德,教人孝悌忠信。讀書人常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孔是孔子,孔子教人要仁慈、仁愛,推己及人,想到自己同時就想到別人。孟子教人取義,義是什麼?合情、合理、合法。我們的思想合情、合理、合法,我們的言論、我們的行爲都能夠合理、合情、合法,這叫義,不講利。可是在孟子那個時代,孟子生在戰國時代,孔子是生在春秋時代,戰國社會混亂,孔孟提倡仁義,想拯救社會。到秦漢中國統一,漢武帝知道教育是治國平天下的大道。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到底哪一家的學說能夠適應社會需求?董仲舒建議孔孟學說,孔孟學說是崇尚仁義,漢武帝采取。所以孔孟由于國家的推崇,它就脫穎而出,成爲中國往後二千年來教學的主流。在這之前,孔子、孟子跟其它諸子百家地位是平等的。可是到現代,由于科學技術的發達,中國人對祖宗的教誨信心動搖,再加上西方文明的滲透,幾乎是取而代之。西方的價值觀是名利,爭名奪利,仁義沒有了,造成今天整個世界的動亂。這個現象很可怕,現在幾乎是舉世之人都感到恐懼,甚至有些知識分子、宗教家,乃至科學家爲大家提出世界末日。也就是說要像現在這情勢繼續發展下去,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五十年到一百年後不適合人類生存,這就末日。而末日的現象,大家每天看新聞、看信息,你們知道比我多,我是幾十年不接觸這些東西。偶爾同修們也會把重要的信息摘錄出來告訴我,我看到很可怕,但是都在意料之中。
有沒有方法拯救?有,中國傳統文化就能夠拯救現前的社會,就能夠化解全世界的危機。可是怎麼?沒人相信。在這個環境裏面,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要有真實的智慧。李老師在往生前一天下午,告訴在身邊的幾個同學說,「社會亂了,諸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今天唯一能夠自救的,念佛求生淨土。」這是老師臨終最後的遺言,說的是真話,我們在現前一定要把念佛往生淨土,當作我們這一生來到這個世間的第一樁大事,這個法門簡單、容易、穩當、快速,無比的殊勝。唐朝時候善導大師講過,「萬修萬人去」,善導大師是什麼人?這史書上有記載,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臺北市有個善導寺,早年日本人建的,日本人跟善導大師的緣分很深,當年在世的時候,日本派了很多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裏面不少人都是善導大師的學生,所以善導寺在日本到處都能看得到。可是在現前我們念佛的人,在家、出家是不是萬修萬人去?恰恰相反。我早年在臺中跟李老師學經教,老師常常舉臺中蓮社的例子。他說「我們蓮社的念佛人多,蓮友幾十萬人,真正往生的萬分之二、叁。」一萬個蓮友當中,真正往生的二、叁個人,爲什麼?這說明現代人學佛,只學了個外表的樣子,不是真學。沒有真正依教奉行,做假的,做好看。李老師甚至說「消遣佛法」,沒地方消遣,到寺院庵堂、蓮社道場來消遣,哪裏是真學佛?
真正學佛的秘訣,我在年輕的時候初入佛門,章嘉大師告訴我「看破放下」,這真學。看破是真搞清楚、搞明白,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入門。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你入小乘之門,證阿羅漢果;放下分別,放下妄想,你才能夠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法身,你入了大乘之門。幾個人在這上下功夫?我們一生都沒看到!我感激老師,老師把這個方法教給我,給我選擇這個行業,教導我學釋迦牟尼佛,我學了五十八年。成果怎麼樣?我跟大家說老實話,我學到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外表,我走的路,方向、目標是正確的,沒走錯。精進不夠!佛門講悟處,我有一點,但是悟處有解悟、有證悟,我只有解悟,沒有證悟。
最近的十年,從一九九九年,今年二00九年,我們在國外遇到一些特殊的緣分,知道這世界的危機。沒有這個緣,我們不攀緣,老實念佛。有了這個緣,看到衆生這麼苦,災難這麼多,中國傳統文化跟大乘佛學確實可以幫得上忙,幫這個世間化解沖突、促進安定和平,這是樁好事情。我們代表澳洲大學,參與國際由聯合國主導的這些和平會議,參加十幾次。對我們修行有沒有妨礙?不能說沒有,確實有妨礙,可是到現在這個事情我可以告個段落。我們最近的叁、四年,四年前,二00六年、二00七年、二00八年,我們爲了要使外國人士對中國傳統文化、對大乘佛法真正能生起信心,我們做了實驗,這個實驗做成功,也讓他們看見。我們這方面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現在回過頭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我們要在正務上下功夫;我們如果不再回頭,往生就沒把握。我勸了許多人念佛往生,我也看到成就,無比的歡喜。臨到我自己我還去不了,這能象話嗎?所以我現在要徹底放下。幫助社會,幫助世界化解沖突,促進安定和平,有一些年輕的同學們他們去做,我也非常歡喜,我也很放心。他們的慈悲心,他們的智慧、能力可以做得到,真正發心,我相信叁寶加持。
《華嚴經》,古來祖師大德告訴我們,是引導我們回歸西方極樂世界的一部大經,真的嗎?真的。《華嚴經》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文殊菩薩十波羅蜜,指歸淨土。這經文上有,所以古大德說,《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這叁部經是一而叁、叁而一,大經講得詳細,小經…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