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家裏去拜訪,沒有想到他先來了,他到酒店裏面來看我,我非常感激。因爲在中國的習俗,自古以來的禮節是行客拜訪坐客,沒有坐客拜訪行客的道理。我們是行客,他是主人,客拜訪主人才對,沒有想到他就先到酒店來看我。我們就討論佛法裏一些重要的概念,譬如講叁千大千世界,我們都以爲銀河系至少是一個小千世界,黃老告訴我不對,銀河系是什麼?他說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那大千世界可就大了。他說經上講的,日月繞須彌山在轉,須彌山是什麼?就是銀河系。對,我想對!太陽系帶著九大行星,確實它繞著銀河系在轉。銀河系的中心我們中國人叫黃極,他說那就是須彌山。銀河系中心,現在科學家知道得相當清楚,是黑洞,是很大的引力,連光都會被它吸進去,他說那個就是須彌山。這把我們的概念轉過來了,銀河系才是一個單位世界。那我們就曉得,一千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是多少個單位世界?十億,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大千世界。我們今天科學的探測,還沒有辦法探測到十億銀河系這麼大的範圍,華藏世界就更大,是更大的星系。我們看《華嚴經》上說,華藏世界有二十重,就是二十層,我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世界)在第十叁層,極樂世界也在第十叁層。華藏好像是一棟大樓,我們在十叁層,娑婆世界在這一層的東面,極樂世界在這一層的西面,而這一層的世界就大得不得了,不止這兩尊佛的世界,太多太多了。
『華藏世界所有塵』,塵是什麼?物質裏最小的一個單位,小到不能再小。實際上他講「所有塵」,現在我們有一點概念,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叁百二十兆分之一,就是指那個物質現象,這物質現象裏面就包括著有精神現象,現在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一一塵中見法界』,爲什麼?它的體是自性,所以你在相裏頭就見到性。性在哪裏?性不離開相,相離不開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沒有見性的人,天天想辦法去見性,諸位要是看看禅宗的公案,參禅辛苦!古時候趙州和尚非常勤奮,八十歲還到處參學,爲什麼?沒開悟,就是沒見性,到處參學,向別人請教。一旦覺悟之後,原來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你眼見的、耳聽的、鼻嗅的、舌嘗的、身體接觸到的,沒有一樣不是!一一塵中見法界。這是明心見性,這是法身菩薩境界,在《華嚴經》裏面,初住以上就是這個境界,所以初住以上是真佛,他不是假的。十法界裏面的佛,天臺大師說得好,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很像,修得不錯修得很像,不是真的。爲什麼說不是真的?沒見性。雖沒見性,他的裏面跟外面,裏面是講心,清淨心,外面是講相,跟真佛很像,相似即佛,修得好!就是他還有起心動念,他的分別執著完全沒有了,還有起心動念。什麼時候把起心動念放下,他就是真佛,那就是初住法身菩薩,爲什麼?他在一一塵中見法界。我們曉得,十法界裏面的佛還沒有在塵中見法界,還沒有。法身菩薩就見到了,他見到多少層次與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有關系,這是肯定的。無始無明煩惱習氣重的,他在一一塵中見法界可能見到一個層次、兩個層次,其深無底他還沒有見到,塵中見到法界了。無明習氣薄的,定功就更深,他能看到塵中的法界,法界裏面又有塵中,塵中裏頭又有法界,那是定功深的人,就是煩惱習氣薄的人。看到了底,看到了根,應該就是世尊講的八地以上,他才徹底明白了。講徹底明白,初住就徹底明白了,這個要懂得,徹底裏面還有淺深程度不同。到究竟徹底,那是妙覺位,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再上去叫妙覺,那叫究竟徹底了。還源,完全還源了,像一個大海,深廣無盡,全都容攝。我們比喻一滴海水,一滴水滴在大海裏面,它跟大海就沒有分別,這一滴水就含著大海無量深廣裏面的信息,全都含攝在其中。法界就是法性,見法界就是明心見性,在哪裏見?一一塵中,身體上講是一一毛孔、一一毛端,真是這樣的。
我這次回到臺灣,很難得碰到日本江本勝博士,這是一個從事水實驗的,我跟他見過多次面,老朋友。到高雄來,他先看我,我們在一起進午餐,飯後他去講演。他是個科學家,他不敢接觸宗教,爲什麼?怕人說他迷信,他有這個忌諱。而我在初跟他接觸的時候還不知道,不知道他有這種情形,我完全是以《華嚴經》裏面所說的東西告訴他。我說:你的實驗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你能用科學的方法把它證明出來,那就是什麼?物質裏頭有精神現象,「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見聞覺知是識,你能把這個實驗出來,這很有意義,很難得,你把佛在經上講的東西證明了。他很訝異,怎麼佛經上有?我說佛經上有,比你講得詳細,因爲你現在已經測出它有見聞覺知、有受想行識,這個測出來了,但是在它呈現現象裏面,它有四種現象,你才有一種,那叁種你還沒有能夠測出來。他說那叁種是什麼?我說色、聲、香、味,色你看出來了,現象看出來了,那是色,它有妙音,它有音聲,它有香味,就是妙香,它有味,這叁樣你還沒有能搞出來,你還得努力。他很訝異,宗教裏有這麼妙的東西?我說是,你才沾一點邊緣,還差得很遠。這樣他對宗教才産生興趣,這才接觸宗教,把宗教經典也拿去做實驗,圖案都非常美,以前他不敢用這個。
我又告訴他,不僅是水,任何物質,花草樹木、泥沙塵土,沒有一樣沒有見聞覺知,統統都有。我說你可以把這個實驗範圍擴大,除了水之外,其它的一樣,跟水沒有兩樣,你細心去觀察、去研究。這樣他的興趣就來了,也做了實驗,而且現在這個實驗在臺灣、在日本很普遍。我聽說有很多小學生他們都自己來做實驗,一個蒸籠裏面蒸出的饅頭,同一個蒸籠蒸出來的,拿兩個來做實驗。兩個放在門的兩旁邊,一個饅頭天天對它講「我很喜歡你,我很愛你,你很好吃」,那邊的那個,「我很討厭你,我不喜歡你」。一個星期之後,對它講好話的、給它好信息的這個饅頭發酵了,聞起來很好聞很香。天天罵它,天天給它不好信息的那個饅頭就上黴、腐爛了,變黑色,氣味很難聞。這就說明饅頭也知道人的意思,它也能看、也能聽,像水,它都能,水能饅頭也能。還有人用香蕉,一個樹上摘下兩根香蕉去做實驗,也一樣,統統都實驗出來,這有什麼稀奇?證明佛在經上所說的,你看「一一塵中見法界」,所有物質裏頭都有精神現象。
我們今天講唯心、唯物,都是錯誤的,你都偏在一邊,不知道物裏頭有心,心裏頭有物,它離不開,它是一不是二。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夠看出佛在經典裏面教導我們的原則,修行重要的原則。小乘須陀洹,這是起步,大乘《華嚴經》裏面講初信位的菩薩,這菩薩是一年級。我們如果把十信比喻作小學,十住就是中學,十回向就是大學,十地就好像是研究所,等覺就好像是博士班。十信,初信不就是小學一年級嗎?小學一年級你怎麼樣得到?統統是放下。佛告訴我們,你能夠把見思煩惱裏面的見煩惱,見是什麼?錯誤的見解,就是錯誤的看法,你把它放下你就證得,你就是須陀洹。你的六種能力,你恢複兩種,就是天眼、天耳,你恢複了,你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你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音聲,你有這個能力。
我們得注意,佛教我們怎麼學?放下什麼?放下五種錯誤見解。第一種是「身見」,不要再執著身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好像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衣服穿髒了,我換一件,這身體不好使用了,我換一個身體。所以身體不是我,這個很重要,你就不會爲這個身體去造罪業,它不是我。第二個「邊見」,邊見是對立,這是所有一切煩惱、所有一切過失、罪孽的根源。自性清淨圓明體所現的現象沒有離自性,你就看出這裏頭和諧,性相和諧。要是對立,對立就不和,所以我們從哪裏學?我們不跟人對立,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從對立提升就是矛盾,矛盾再提升就是沖突,沖突再提升就是鬥爭,鬥爭再提升就變成戰爭,錯誤的!佛教給我們,這個東西要斷掉,要把它從根上斷起。今天整個世界混亂,亂的根源在哪裏?就是對立,如果每個人把對立的念頭化解,世界馬上就和諧,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不就落實了嗎?佛教我們這是起步,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功夫,這是佛法小學一年級學習的功課。
再放下成見,成見有因上的成見、有果上的成見,因上的成見佛學名詞叫「戒取見」,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這是佛很具體的舉出來,不要有成見,沒有成見,我們就能隨緣;有成見,會生起控製、占有這個錯誤的念頭。沒有成見的人,不會有占有的念頭,不會有控製的念頭,他心裏多自在,心多清淨。最後一個,所有錯誤的邪知邪見都把它放下。這樣你就能夠證得須陀洹果,要是學大乘,你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初信位的菩薩。這個位次雖然很低,剛剛入門,可是這一入門就是聖人,就不是凡夫。爲什麼?他不會退轉,叁不退裏面叫位不退,就是他不會再退墮到叁惡道,保證你在這個世間,雖出不了六道輪回,你的生活是天上人間,不會到叁途去,保證你不到叁途。我們就曉得,保證不墮叁途是什麼樣一個法寶?就是看破自己,身不是我,放下對立、放下成見、放下錯誤的知見,就行了。
這是聲聞裏面的小果,這個成就就很不可思議。如果有這個成就,發願求生淨土決定得去,不但生淨土,品位高,他不在凡聖同居土,因爲你已經不是凡人,你是聖人,生到極樂世界生哪裏?生方便有余土,境界馬上提升。我們學佛要在這上修功夫,要在這裏幹,真提升。不要說凡聖同居土我中上品位就夠了,那你志量太小了,你還未必能達到。我們中國老祖宗常說,「取法乎上,僅得乎中」,我的目標在方便有余土,如果萬一去不了,我還落個凡聖同居土;如果我只是把目標定在凡聖同居土,可能去不了。所以目標要定高一點,至少我覺得應該要用須陀洹做爲我們這一生追求的目標,《華嚴經》裏面初信位的菩薩。要認真,我覺得不是很困難,真把它放下,不再重視這個身體,不重視所謂身命,大家把這個看得很重。起心動念爲別人,不要爲自己,這就是看破身見它的好處、它的作用,再不爲我自己,起心動念爲別人,我活在這個世界是爲別人。爲佛法,護持佛法怎麼做法?爲別人做出一個好榜樣就是護持佛法,人家一看這個樣子,「這是佛弟子,多麼值得人尊敬,值得人向他學習」,這就對了。要做好樣子,不能做壞樣子,把對立放下,把成見放下,每天放一點,每天放一點,有個十年八年大概就成功了。要真放,可不能有絲毫吝惜。貪吝是第一個煩惱,沒有的我想貪得,有的舍不得,放不下,這是第一個煩惱。所以佛教我們學布施,布施破悭貪,歡喜布施,布施得幹幹淨淨,讓我們的性德透一點光明,這一點光明很有受用。
你在塵中見法界,就是見性了。你看看,見性了。性裏面你看到什麼?你看到『寶光現佛如雲集』。佛比衆生多,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那都是過去無量劫中修成的,這些諸佛如來像雲集,聚集在一起。佛經裏常常有個「雲」字,雲字含義很深。雲是什麼?現在我們體會更深,爲什麼?到外面去旅行坐飛機,飛機穿越雲層,雲有沒有?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雲在佛經裏面就代表這個現象,就代表這個意思,告訴你,所有一切萬事萬物就像雲一樣,看到好像有,實際上沒有,我們遠看有,坐上飛機飛上去沒有了。所以經上用這個字用得最多,我們要懂得世尊說法的義趣,讓我們在這個地方覺悟。只要你見性,你就看到性德自然的流露,流露出來的正報是「現佛」,依報是「寶光」。極樂世界所有一切物質都是無量珍寶集結的,我們這個世界是泥沙、石頭,其實泥沙石頭也是性德,也是自性變的,極樂世界的七寶琉璃還是自性變的。爲什麼那個地方就變得那麼好,我們這裏就變得這麼差?你要明白這個道理。那個地方的人個個都是善人,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介紹,說那個世界是諸上善人聚集一處,所以它什麼都變好了。回想我們地球上住的這些人,是諸上惡人聚集在一起,所以它變壞了。這些東西、這個物質是隨心變的,所以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又說「境隨心轉」,境是外面物質的世界,是隨著我們人心在轉變的。我們心好,樣樣都好;我們心不好,也樣樣都不好,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想拯救地球,現在地球病了,很嚴重,許許多多信息傳過來說這個地球上會有大災難,我們怕不怕?不怕,心一轉變,外面物質環境全變了,真的是如此。從水結晶的變化,江本博士的實驗給我們做了證明,科學的證明,特別他在日本琵琶湖一個灣區裏面做了一次實驗,做得很成功。這個灣區二十多年積水水很髒,味道很難聞,他們就在這個灣區做實驗,大概是一百五十多人,把一切妄念放下,用真誠心,大家念一句,就是祈禱,念什麼?「湖水幹淨了,湖水幹淨了」,一百多個人一起念就念那麼一句,念一個鍾點。大概到第叁天,這水真幹淨了,氣味沒有了,維持半年。今天這個世界災難那麼多,如果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用我們的誠心誠意,「我們的地球變好了,地球恢複正常了」,它就會恢複正常。可是大家不懂,不肯起這個念頭。我們學佛的同學應當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雖然我們人數少,人數少也能産生一定的力量。在全世界的佛教徒,我們要常常想著「地球恢複正常了,地球變好了」,從我們自己斷惡修善,我們自己真幹,這就是治本;我們只是這樣祝福,我們心裏還是有煩惱習氣,那就是治標。怎麼樣才能治本?從自己本身做起,我自己真的斷惡修善,依照經教來學習,本末兼到,災難就沒有了,什麼瘟疫都沒有了。希望我們同學們認真努力。我們就見到寶光、見到如來,『此是如來剎自在』。『准此義』,就是根據這個道理,我們曉得『一塵普周法界』。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八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