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九集) 2009/5/24 臺灣高雄 檔名:12-47-3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本第六頁第七行,從二者這裏看起:
【二者。一塵出生無盡遍。謂塵無自體起必依真。真如既具恒沙衆德。依真起用亦複萬差。】
在這一大段裏面,顯示一切法有叁種周遍,這個周遍是沒有限量的,從空間上來說它沒有邊際,從時間上來講它沒有始終,任何一法無不具足,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爲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都是舉『一塵』,舉這一個例子,前面第一條「一塵周遍法界」,這個地方第二種是『一塵出生無盡』,生就是生起,這一塵裏面出生無盡。這個話的意思我們要會聽,你看我們現在這個宇宙,宇宙怎麼形成的?微塵集聚的,《金剛經》上說得好。現在科學家也用這個方法,把物質分析,分析到最後就變成粒子、誇克。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從物理上來講就是這些物質組合的,我們說組合的方程式不一樣,所以就千差萬別。千差萬別,說到它的根本就是一微塵,這個道理我們要冷靜的去觀察。科學家只看到這個地方,而佛眼那不一樣,《般若經》上說佛有五眼圓明,那看東西就不相同,他看得透徹,他才能真正看到真相。菩薩雖然能看到,沒有佛看得那麼清楚。等覺菩薩的法眼跟如來的佛眼比還差一等,經上是用比喻說,等覺菩薩好比看月亮,隔羅見月,羅是很細的紗,绫羅綢緞,很細,幾乎好像是透明的,還是隔一層,到究竟果地才沒有障礙。現在我們曉得,他那種障礙是無始無明的習氣,並不是真的有障礙。但是只要有習氣存在,當然也會起作用。但是這個作用我們凡夫是決定見不到,它太微細了。
這一粒塵裏頭有世界,一一塵裏面都有世界、都有宇宙,這是真正出生無盡的意思。可是這個世界不是真的,世界怎麼變出來的?我們一定要記住前面所說的,宇宙從哪裏來的?宇宙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從哪裏來的?自性沒有來處,自性沒有因果,它就是這樣的,不生不滅,所以它是真的,真的只有這一個,叫一真,所有的現象都是從它變現。所以賢首大師這篇文章,在佛法裏面它算是論,宗經論,根據《大方廣佛華嚴經》所講的道理,爲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起源。後面還有兩段教我們要怎樣回歸自性,這是不能少的。如果你講出來,我們沒有方法證得,那還是枉然,所以後面有五止六觀,那是幫助我們還源,這才叫圓滿。
源起,我們曉得是一個自性,宇宙是一個自性,沒有第二個自性。自性是清淨的,沒有染汙,自性是不生不滅,自性本來具足一切法,一切法真的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什麼道理?因爲這一切法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我們不說多,就說這個地球,現在地球,科學家告訴我們,他們統計一個數據,現前大約有六十七億人,有六十七億人口。每個人從早到晚有多少個念頭?這麼多人,念頭都不一樣。佛給我們講的念頭講得很微細,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他念不同,相就不一樣,作用就不一樣。我們經文讀到這些地方,想不通,總有個道理,佛講的這些事,事總有個理,這事才能夠講得通。理是事之理,事是理之事,它總有個理論依據。理論依據沒錯,前面是說過了,自性本自具足,一樣都不缺,我們還是不容易體會。所以我就想起來,我們小時候玩的萬花筒跟佛經講的這一句很像。我桌上同修給我放了個萬花筒,這萬花筒轉動,你看裏面叁片玻璃,一些不同顔色的碎片放在裏面,你去轉,你從這個孔裏面去看它的圖案,你轉上一天,你找不到兩個圖案完全相同。「一塵出生無盡遍」就是這麼個道理,萬花筒裏面無量無邊的這些圖案它本自具足,就這麼個道理。
我們要怎麼變?變的人不一樣,諸佛菩薩只有起心動念,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現的是什麼境界?叫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報土,我們叫淨土,真清淨。你看心沒有染汙,叁寶,叁寶現前,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是那樣的世界,覺正淨的世界。這是什麼?只有起心動念,其它的統統沒有。起心動念,我們在前面一段看出來了,就是起二用,第一個作用宇宙出現了,第二個作用是我出現了,就是我從哪裏來的,我出現了。我跟宇宙是同時生起來的,因果也是同時生起來的,你看起心動念是因,世界跟我出現這是果,因果。爲什麼會起心動念?這沒有因,起心動念沒有因。佛只講了一個,或者是講它是迷,或者是講不覺,一念不覺、一念迷沒有原因,所以叫妄念。如果有原因的話,那就是真的,那就不是假的。所以佛法裏頭用這個字用得好,妄想,妄念。妄念本身沒有前因,但是它能做後面果報的前因。如果這一念不覺沒有了,連習氣都沒有了,那你就回歸自性。
自性是什麼樣子?自性是常寂光,一片光明,這是本有的,從來沒有染汙,所現的一些幻境是有,但是它不會染汙自性。就好像我們看電視,電視的屏幕就好比是自性,裏面的形相,頻道裏面出現的形相,就是此地出生無盡遍,就像這個樣子。頻道很多,都在這一個屏幕上出現。頻道的現象就千差萬別,有佛、有菩薩、有十法界、有六道、有叁途。怎麼變的?佛跟我們講,把因果說出來了,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我們講粗的起心動念,我們不是講《華嚴經》上講的起心動念,那個太微細,那是根本無明。我們平常講起心動念是枝末無明,就是十二因緣上講的無明,這個講得很粗。十二因緣是講六道輪回,六道裏面的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這是大小乘教裏頭都講。我們的念善,也就是有分別、有執著,現的是六道,六道裏面有善惡不同,善是隨順性德,惡是違背性德,違背性德變現出來的現象就不善,什麼現象?餓鬼、畜生、地獄,就變成這種現象。
世尊爲我們說十法界因緣無量,不是那麼單純。無量因緣裏面,最重要的一個因是什麼?佛幫助我們拈出來了,教導我們,這要記住。你能夠記得住,能夠認真修行,你在十法界裏面就有智慧去選擇。佛法界,頭一個講佛,佛是平等心,第一個因,與法性性德圓滿相應。爲什麼?法性裏面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做真平等。從這個地方說,佛在大乘經裏面才講到「一切衆生本來是佛」,爲什麼?你只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是佛,你就回歸自性。這是一切人本有的,平等心是你本有的,所有一切妄心都是從這裏生出來的。怎麼生?那就是一念不覺。本來是平等的,所以一切衆生本來是佛。這個道理很深,但它是事實真相。我們怎麼樣證得?要修定。
再跟諸位說,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修定。佛在《大集經》上講得好,這一句六字洪名是「無上深妙禅」,念佛就是參禅。爲什麼?這個名號就是自性的德號。你看看這個名號,世尊爲我們說出來它的意思,無量光、無量壽。阿彌陀,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單講無量,就是光無量、壽無量。光是光明遍照,是智慧的光明,我們今天講,用現在科學的話來說,它代表空間,壽代表時間,這個名號是無盡的時間與空間,這是我們用現代話來說,大家好懂。佛爲什麼不講空間、不講時間,那我們不就更好懂了嗎?時間跟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在《百法明門論》裏面,它排在不相應行法。但是光跟壽的意思就不一樣,相似,不是完全相同的。光是什麼?智慧無量;壽是什麼?相好無量。世尊在《華嚴經.出現品》裏面講「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壽就是講德相,光就是講智慧,它是性德的名號。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的德號,只有這種念頭,只有這個音聲,佛號跟性德相應,相應當然就感通。
這一句佛號也是波動,現在我們讀這段經文就曉得,我們無論起個什麼念頭,這是心起的波動,這個波動不能講時間,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不可以講速度。我們一般人在速度上來講,光的速度快,一秒鍾叁十萬公裏,從太陽到地球八分多鍾,光的速度,電磁波的速度跟光差不多,這個速度太慢太慢了。我們心是自性,自性沒有速度,念頭一動就周遍法界。前面講一塵普周法界,現在講出生,無論出生什麼樣的形相,形相是物質,無論出生什麼樣的精神現象,統統周遍法界。那我們要問,我們晚上睡覺作夢,夢中起這個念頭是不是也周遍法界?是的,也出生無盡。第叁段講含容空有,夢中的現象也是這樣的。夢中之夢,你們有沒有同學有這個經驗,晚上睡覺作夢,在夢裏又作夢,夢中有夢?確實有人有這個經驗,我作夢,夢裏頭睡覺,裏頭又作夢。這個經驗裏面你就能體會到佛在經上所說的意思,重重無盡!這科學沒法子解釋。我相信科學家也會作夢,他沒在這上面去研究。這就是,無論是見分、是相分,這是唯識學裏面所說的阿賴耶的叁細相,見分是見聞覺知、精神現象,阿彌陀這個名詞,是光的現象,壽是講物質現象,所講的相分,統統都是周遍,無量無邊無數無盡。
可是你要曉得它的真相,剎那就滅了,因爲你的念頭很快,有念它就生起,念沒有了它就滅掉。你那個念頭能支持多久?這個要記住,彌勒菩薩講的一彈指叁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已經有叁十二億百千念。叁十二億乘百千,我們中國人講叁百二十兆,一彈指叁百二十兆,你能夠見到嗎?見不到,太快了!我們這一眨眼比一念還要慢。這一彈指,這一眨眼,就算這一眨眼等于一彈指的速度,這一眨眼裏面也有叁百二十兆這麼多的念頭,這麼多的形相,形相就是物質。所以世尊跟彌勒菩薩問答很妙,佛問的是心有所念,這一念頭裏有幾個念、有幾個相、有幾個識,佛是這麼問法。彌勒菩薩回答,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佛問的是相,他沒有說相,形,這就是相就是形相,物質,形皆有識。你看他們問對的話。我們把形相合起來看大家就更容易懂了,形相是物質。現在科學家也…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