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九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很了不起,發現物質不是真的,他說物質是假的,無中生有,它存在的時間很短,都沒有像佛經上講得這麼詳細。短,短到什麼程度?佛經上講的,我們現在用一秒鍾,一秒鍾是四次彈指,彈四次,一秒鍾,叁百二十兆乘四,一千二百八十兆。現在用秒做單位,一秒鍾這裏面出現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這微細念頭。所以彌勒菩薩講,這個念太微細,不可執持。你沒辦法執著,你沒辦法保持,它一下就過去了,一個念頭就是一個形相,就是一個識。這個識,我們講的阿賴耶識,《百法》裏面講的八識五十一心所,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不相應,都在那一念之間具足,念念具足,而念念不相同。我們在體會當中只能夠說是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是完全相同的,它不同,念念都不相同。這不是跟別人,自己一個人,自己尚且如此,這個地球上六十七億的人口決定找不到兩個念頭是完全相同的。

  我們從佛經這個意思也可以說,一念就是一個法界。法界是從相上說的,法性是從體上說的,法相是法性變現出來的,法性永恒不變。那個法相千變萬化,永遠不停的在變,就好像那個波動它永遠不停,它在那裏動;什麼時候不動,相就沒有了。我們現在看電視,諸位曉得,電視熒光幕裏面是電波在動,如果電波不動了,這相馬上就沒有了。你在看電視,連續看兩個小時,看叁個小時,看十個小時,它就在那裏頭,沒停過,如果一停,畫面就沒有了。我們現實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亦複如是,我們心的波如果停了,這個現象就沒有了。沒有,變成什麼?大光明藏就出現了。有沒有見性?我們可以從一個實際的例子上來作證明,如果你永遠看不到黑暗,見性了。黑暗是什麼?那是無明,無明煩惱破了,黑暗沒有了,那就明心見性。心在定中,心地很清淨,也會暫時出現這種現象,它不能保持很久。這就跟禅定一樣,爲什麼不能保持很久?煩惱習氣現行它就産生變化,就是出生無盡,産生變化,像舍受一樣,大家就更容易明了。這個時候心裏沒有憂喜,平靜的,身也沒有苦樂,保持在這種狀態,這個狀態是定中狀態。

  我初學佛的時候,民國四十二年,在那個時候我看到《虛雲老和尚年譜》,很吸引人,他有很多神奇不可思議的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年譜》上記的有這麼一段事情,過年的時候,老和尚住茅蓬,沒有住在廟裏,住茅蓬,清修,可是糧食蔬菜還是要寺廟裏面來供應。過年,他就到寺廟裏面去拿一點米、拿一點油鹽,回到茅蓬去。我想茅蓬跟寺廟是有一段距離,時間應該是在黃昏,他取了東西就回去,回到茅蓬。走到半路遇到兩個出家人,也是住寺廟的常住,提著燈籠,迎面走過來,看到虛老和尚就跟他講:虛老,你怎麼沒拿個燈,天這麼黑了?虛雲老和尚一聽到這個話,天立刻就黑了,沒有人提醒他的時候,譬如他五點鍾出門,他永遠在五點鍾那個狀態之下,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他是十二點鍾出門,永遠就是十二點鍾那個狀況,沒有動念頭。真的,佛跟你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天怎麼黑下來?到那時候,「天黑了」,它就黑了,「天亮了」,真的就亮了。現在我們白天晚上明白這個道理,地球自轉,對著太陽那一面是白天,背著太陽那一邊是夜晚。晚上我們看到天空是黑的,如果你破了無明的話,晚上是明亮的,那是自性的光明,不需要陽光,日月星光都不需要,它是明亮的。而且自性的光明不刺眼睛,柔和的,不像陽光刺眼睛。自性的光明像月光一樣,但是光明很大,它不刺眼睛。從這上面我們也能夠測驗我有沒有見性,這個不能欺騙別人。

  古時候這些大德,明心見性是禅宗的,大開圓解是教下的,淨土宗講理一心不亂,名稱不一樣,境界相同。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的時候,大光明藏就現前,到這個境界往生西方淨土他是生實報莊嚴土,他不是凡聖土,也不是方便土,他生實報土。要怎樣才能夠契入這個境界?于一切法裏面不起心、不動念就行了,起心動念是無明。不起心、不動念,無明就破了。我們雖然沒證得,我們相信佛在經典裏面教導我們的句句都是實話,佛不會騙我們。騙人都是有目的、有企圖,佛不但是在當年在世,佛滅度距離我們現在已經將近叁千年,哪有騙叁千年以後人的道理,哪有這種道理!所以我們要有信心,相信佛菩薩,佛菩薩不欺騙我們,佛菩薩所說的都是真實的。他教我們放下,放下一定有好處,好處大!讓你回歸自性,自性裏頭樣樣圓滿,一點欠缺都沒有,智慧圓滿,德行圓滿,相好圓滿,究竟圓滿的幸福,是自性裏頭的。心外求法都不是真的,全是幻境,佛在經上講的夢幻泡影,你能不能得到?得不到,這個一定要覺悟。六道裏頭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道是我們的業力變現出來的,你過去生造善因,你在叁善道享福;你要是造惡業,那你在叁惡道受苦報。六道怎麼回事情?消業障的,叁善道消善的業障,都消掉才行,叁惡道消惡的業障,全是消業障的。可是衆生不了解事實真相,業障永遠消不掉,爲什麼?消業障他又再造業,他要不造業,業障不就消光了嗎?一面在消,一面在造。在叁善道裏面,一面在造,一面起貪心,貪戀,貪不到就怨恨;叁惡道裏面受苦受難是消惡業的業障,但是消業障他不服氣,怨天尤人,所以他又造惡業,這是事實真相。六道從哪裏來的?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沒人製造。佛在經上講,是我們的執著變現出來的,執著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四聖法界是分別變現出來的,分別沒有了,四聖法界就沒有了。諸佛的實報莊嚴土是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不起心、不動念,實報莊嚴土也沒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不是真的。只有常寂光是真的,永恒不變,常寂光才是自己本來面目。

  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應化在六道,來接引衆生,來幫助衆生,他的示現,一塵都能出生無盡,何況佛菩薩已經證得自性,妄盡還源了,他那個出生真的是無盡。隨衆生心,應所知量,衆生心怎麼想他就怎麼樣示現。記住,他自己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所以他全沒有,這叫妙用。我們凡夫起心動念,把這個境界以爲是真的。他能到我們這裏來示現就是恒順衆生、隨喜功德,衆生有感,自然就有應。我們學佛菩薩,最高、第一手法來學他,那就是學他那種生活的心態。我們凡夫總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沒有,所以他得大自在。我們想放下,放不下,業障習氣太深。不錯,在曆史上,朝朝代代有沒有放下的人?有,人數不少。我們知道這些人也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學佛累積的功德,在這一生當中成就,我們看到很羨慕,我們不能跟他相比,是我們過去生中修積的功夫比不上他。那我們就曉得,人,假定是人,生生世世,無論在哪一道都要保持不斷向上提升,那就對了。

  人有善願,天必相助,這個天是什麼?就是諸佛菩薩。爲什麼?他自然來相助,感應。我們有這一個願,生生世世什麼都不求,只求提升自己的境界,轉煩惱成菩提,就那麼一個單純目標,那你就會感得一切諸佛菩薩常常照顧你。沒有這個願不行,這個願就是親近善知識,親近佛陀。在淨土宗裏面講,大勢至菩薩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大勢至菩薩是這樣修成的,他把他成功的秘訣傳授給我們。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我們凡夫六根都往外面跑,向外攀緣,眼攀緣色,耳攀緣音聲,喜歡看的要多看幾眼,喜歡聽的要多聽幾聲,這攀緣,這個不行,就是你的心性向外跑。修行怎麼樣?修行把向外跑的回來,眼不緣色塵,耳不緣聲塵,不是說你不起作用,起作用,眼看見了不放在心上,耳聽到了也不放在心上。事情難,很不容易做到。淨宗有方便法,心裏是什麼?心裏是阿彌陀佛,無論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往心裏總是阿彌陀佛,不是外面六塵境界,這就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清淨,阿彌陀佛不是染業,淨業,你的心清淨,要淨念,這個淨念是你沒有夾雜,沒有懷疑,這就是淨念;相繼是不中斷,我們心裏面的佛不能中斷。你看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做到就成功了,這就是我們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功夫得力了。

  我們現在念佛人多半是什麼?對這個法門半信半疑,真的嗎?誰見到了?真能往生、真有極樂世界嗎?這個事情難。如果他曉得是真的,他自然把這邊就放下了,對這個世界不會留戀了。對這個世界還有絲毫留戀,說明你對極樂世界信心不夠,願不切,你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所以我們修行,菩薩給我們做榜樣,菩薩在這個世間示現,幫助這些苦難衆生,幫助他們回頭,做好樣子給人看。什麼好樣子?放得下是好樣子,放不下不是好樣子,就做這個東西給我們看。樣樣放得下,時時放下,處處放下,沒有一樣放不下。衆生之所以不能回頭,衆生之所以不能見性,原因在哪裏?原因就在此地。所以佛菩薩總是做這樣的示現,讓我們恢複性德,與性德相應,這就對了。

  在這個世間,性德跟這個世間人也融會成了一體,性德是什麼?是倫常、是道德。中國古聖先賢講的十二個字是性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如果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面對著或是順境、或是逆境、或是善緣、或是惡緣,都不離這十二個字的標准,那你就對了,這叫真修行。這是什麼?這是人天法,你看《十善業道》裏面講的,從人天講起,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都是依十善業爲根本。我們在人道先把人道修好,我們剛才講的十二個德目,什麼叫孝?我們對父母,這十二個字裏頭,每個字裏面都包含了十善業道,這是佛的孝,是佛的悌,是佛的禮,是佛的義,那就是菩薩化身。在沒有見性之前,一定要抓住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意思很深,悅是快樂,喜悅,喜悅從哪裏來的?不是從財富來的,財富不能帶給你喜悅,也…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