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很了不起,发现物质不是真的,他说物质是假的,无中生有,它存在的时间很短,都没有像佛经上讲得这么详细。短,短到什么程度?佛经上讲的,我们现在用一秒钟,一秒钟是四次弹指,弹四次,一秒钟,三百二十兆乘四,一千二百八十兆。现在用秒做单位,一秒钟这里面出现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个念头,这微细念头。所以弥勒菩萨讲,这个念太微细,不可执持。你没办法执着,你没办法保持,它一下就过去了,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形相,就是一个识。这个识,我们讲的阿赖耶识,《百法》里面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不相应,都在那一念之间具足,念念具足,而念念不相同。我们在体会当中只能够说是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是完全相同的,它不同,念念都不相同。这不是跟别人,自己一个人,自己尚且如此,这个地球上六十七亿的人口决定找不到两个念头是完全相同的。
我们从佛经这个意思也可以说,一念就是一个法界。法界是从相上说的,法性是从体上说的,法相是法性变现出来的,法性永恒不变。那个法相千变万化,永远不停的在变,就好像那个波动它永远不停,它在那里动;什么时候不动,相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看电视,诸位晓得,电视荧光幕里面是电波在动,如果电波不动了,这相马上就没有了。你在看电视,连续看两个小时,看三个小时,看十个小时,它就在那里头,没停过,如果一停,画面就没有了。我们现实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亦复如是,我们心的波如果停了,这个现象就没有了。没有,变成什么?大光明藏就出现了。有没有见性?我们可以从一个实际的例子上来作证明,如果你永远看不到黑暗,见性了。黑暗是什么?那是无明,无明烦恼破了,黑暗没有了,那就明心见性。心在定中,心地很清净,也会暂时出现这种现象,它不能保持很久。这就跟禅定一样,为什么不能保持很久?烦恼习气现行它就产生变化,就是出生无尽,产生变化,像舍受一样,大家就更容易明了。这个时候心里没有忧喜,平静的,身也没有苦乐,保持在这种状态,这个状态是定中状态。
我初学佛的时候,民国四十二年,在那个时候我看到《虚云老和尚年谱》,很吸引人,他有很多神奇不可思议的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年谱》上记的有这么一段事情,过年的时候,老和尚住茅蓬,没有住在庙里,住茅蓬,清修,可是粮食蔬菜还是要寺庙里面来供应。过年,他就到寺庙里面去拿一点米、拿一点油盐,回到茅蓬去。我想茅蓬跟寺庙是有一段距离,时间应该是在黄昏,他取了东西就回去,回到茅蓬。走到半路遇到两个出家人,也是住寺庙的常住,提着灯笼,迎面走过来,看到虚老和尚就跟他讲:虚老,你怎么没拿个灯,天这么黑了?虚云老和尚一听到这个话,天立刻就黑了,没有人提醒他的时候,譬如他五点钟出门,他永远在五点钟那个状态之下,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如果他是十二点钟出门,永远就是十二点钟那个状况,没有动念头。真的,佛跟你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天怎么黑下来?到那时候,「天黑了」,它就黑了,「天亮了」,真的就亮了。现在我们白天晚上明白这个道理,地球自转,对着太阳那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那一边是夜晚。晚上我们看到天空是黑的,如果你破了无明的话,晚上是明亮的,那是自性的光明,不需要阳光,日月星光都不需要,它是明亮的。而且自性的光明不刺眼睛,柔和的,不像阳光刺眼睛。自性的光明像月光一样,但是光明很大,它不刺眼睛。从这上面我们也能够测验我有没有见性,这个不能欺骗别人。
古时候这些大德,明心见性是禅宗的,大开圆解是教下的,净土宗讲理一心不乱,名称不一样,境界相同。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的时候,大光明藏就现前,到这个境界往生西方净土他是生实报庄严土,他不是凡圣土,也不是方便土,他生实报土。要怎样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于一切法里面不起心、不动念就行了,起心动念是无明。不起心、不动念,无明就破了。我们虽然没证得,我们相信佛在经典里面教导我们的句句都是实话,佛不会骗我们。骗人都是有目的、有企图,佛不但是在当年在世,佛灭度距离我们现在已经将近三千年,哪有骗三千年以后人的道理,哪有这种道理!所以我们要有信心,相信佛菩萨,佛菩萨不欺骗我们,佛菩萨所说的都是真实的。他教我们放下,放下一定有好处,好处大!让你回归自性,自性里头样样圆满,一点欠缺都没有,智慧圆满,德行圆满,相好圆满,究竟圆满的幸福,是自性里头的。心外求法都不是真的,全是幻境,佛在经上讲的梦幻泡影,你能不能得到?得不到,这个一定要觉悟。六道里头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道是我们的业力变现出来的,你过去生造善因,你在三善道享福;你要是造恶业,那你在三恶道受苦报。六道怎么回事情?消业障的,三善道消善的业障,都消掉才行,三恶道消恶的业障,全是消业障的。可是众生不了解事实真相,业障永远消不掉,为什么?消业障他又再造业,他要不造业,业障不就消光了吗?一面在消,一面在造。在三善道里面,一面在造,一面起贪心,贪恋,贪不到就怨恨;三恶道里面受苦受难是消恶业的业障,但是消业障他不服气,怨天尤人,所以他又造恶业,这是事实真相。六道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没人制造。佛在经上讲,是我们的执着变现出来的,执着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四圣法界是分别变现出来的,分别没有了,四圣法界就没有了。诸佛的实报庄严土是起心动念变现出来的,不起心、不动念,实报庄严土也没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不是真的。只有常寂光是真的,永恒不变,常寂光才是自己本来面目。
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应化在六道,来接引众生,来帮助众生,他的示现,一尘都能出生无尽,何况佛菩萨已经证得自性,妄尽还源了,他那个出生真的是无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怎么想他就怎么样示现。记住,他自己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所以他全没有,这叫妙用。我们凡夫起心动念,把这个境界以为是真的。他能到我们这里来示现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我们学佛菩萨,最高、第一手法来学他,那就是学他那种生活的心态。我们凡夫总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没有,所以他得大自在。我们想放下,放不下,业障习气太深。不错,在历史上,朝朝代代有没有放下的人?有,人数不少。我们知道这些人也都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佛累积的功德,在这一生当中成就,我们看到很羡慕,我们不能跟他相比,是我们过去生中修积的功夫比不上他。那我们就晓得,人,假定是人,生生世世,无论在哪一道都要保持不断向上提升,那就对了。
人有善愿,天必相助,这个天是什么?就是诸佛菩萨。为什么?他自然来相助,感应。我们有这一个愿,生生世世什么都不求,只求提升自己的境界,转烦恼成菩提,就那么一个单纯目标,那你就会感得一切诸佛菩萨常常照顾你。没有这个愿不行,这个愿就是亲近善知识,亲近佛陀。在净土宗里面讲,大势至菩萨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大势至菩萨是这样修成的,他把他成功的秘诀传授给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我们凡夫六根都往外面跑,向外攀缘,眼攀缘色,耳攀缘音声,喜欢看的要多看几眼,喜欢听的要多听几声,这攀缘,这个不行,就是你的心性向外跑。修行怎么样?修行把向外跑的回来,眼不缘色尘,耳不缘声尘,不是说你不起作用,起作用,眼看见了不放在心上,耳听到了也不放在心上。事情难,很不容易做到。净宗有方便法,心里是什么?心里是阿弥陀佛,无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往心里总是阿弥陀佛,不是外面六尘境界,这就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清净,阿弥陀佛不是染业,净业,你的心清净,要净念,这个净念是你没有夹杂,没有怀疑,这就是净念;相继是不中断,我们心里面的佛不能中断。你看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做到就成功了,这就是我们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功夫得力了。
我们现在念佛人多半是什么?对这个法门半信半疑,真的吗?谁见到了?真能往生、真有极乐世界吗?这个事情难。如果他晓得是真的,他自然把这边就放下了,对这个世界不会留恋了。对这个世界还有丝毫留恋,说明你对极乐世界信心不够,愿不切,你对这个世界还有留恋。所以我们修行,菩萨给我们做榜样,菩萨在这个世间示现,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帮助他们回头,做好样子给人看。什么好样子?放得下是好样子,放不下不是好样子,就做这个东西给我们看。样样放得下,时时放下,处处放下,没有一样放不下。众生之所以不能回头,众生之所以不能见性,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此地。所以佛菩萨总是做这样的示现,让我们恢复性德,与性德相应,这就对了。
在这个世间,性德跟这个世间人也融会成了一体,性德是什么?是伦常、是道德。中国古圣先贤讲的十二个字是性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如果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面对着或是顺境、或是逆境、或是善缘、或是恶缘,都不离这十二个字的标准,那你就对了,这叫真修行。这是什么?这是人天法,你看《十善业道》里面讲的,从人天讲起,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依十善业为根本。我们在人道先把人道修好,我们刚才讲的十二个德目,什么叫孝?我们对父母,这十二个字里头,每个字里面都包含了十善业道,这是佛的孝,是佛的悌,是佛的礼,是佛的义,那就是菩萨化身。在没有见性之前,一定要抓住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意思很深,悦是快乐,喜悦,喜悦从哪里来的?不是从财富来的,财富不能带给你喜悦,也…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