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麼樣?這世界太苦了,看破了,看破你才放下,你對這個世界沒有一絲毫的留戀。在從前,兒孫孝順,那個親情難舍;現在不孝順。在從前,師徒如父子,學生孝順老師,現在學生心目當中沒老師,你還有什麼好牽挂的!所以我們處在這個時代好,不是沒有好處,有好處,讓真正修行人對于貪戀這個世界的心斷掉了,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
真念佛求生淨土,徹底放下,連經教都得放下,頂多(這是過去老師教我的)念一部《彌陀經》,爲什麼?課誦之前念一遍《彌陀經》是定心的、收心的,一遍《彌陀經》念完心定了,持名才有功德。我們念阿彌陀佛這句名號,裏面還摻雜著妄想、疑惑,功德就全破壞掉了。真正功夫就在執持名號,就在「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的。憶是什麼?心裏真有佛。這個世界不想了,好也好,不好也好,爲什麼?這是衆生的共業、別業之所感,我們清楚,我們明了。佛在經教裏面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佛大慈大悲,怎麼會不度無緣之人?無緣是什麼?是衆生不相信、不理解、不肯真幹,佛來教化他沒用處,怎麼辦?不教了,不教他,讓他隨業受報。受報他吃苦頭,尤其是到叁途,特別是地獄。受盡苦頭他回心轉意了,想學、想求解脫,只要有這個念頭生起來,緣就成熟,佛菩薩就出現,你看多慈悲。你不能相信,你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見面也不會教你。
所以你就曉得,叁途雖然佛講是叁惡道,講人天,雖然說的是叁善道,我學佛五十八年了,我心目當中了解,佛說的叁善道未必是善,佛說叁惡道未必真惡。爲什麼我有這樣的體會?實際上佛說得很清楚,連真妄都不是真的,染淨也不是真的,善惡哪裏會是真的!所以我明白,叁善道是什麼?是因爲你做的善業,那你得去消這個善業;叁惡道,你造的惡業,惡業要消掉,那是消惡業的地方,是消化的地方。你從這個角度上去看,善惡就平等了。只要是業,都要把它消掉,業不消掉怎麼?業不消掉你心不清淨。如果在叁善道生起貪戀,壞了,爲什麼?出不了六道輪回。所以要曉得那不是壞事,就像我們犯了過失,從前學校有體罰,現在沒有了,老師罰學生,打手心、罰跪,受處分的時候是不是壞事?不是壞事。古時候老師用戒尺打手心,這常常有的事情。我們李老師比我們受的苦多,讀書的時候常常挨打、常常罰跪,跪還不是普通的,跪下面用個磚,讓你跪在磚上,很難過,像受刑罰一樣。學生對老師感激,不會怨恨他,爲什麼?要打記性,書叫你背的時候,這個地方背不出來,挨過打的,他就特別留意;這個地方聽講沒聽懂的,挨過打的,叫打記性,會記得特別清楚。所以它是教學方式,不能不知道。老師愛學生,不是恨你,不是討厭你,是歡喜你、愛你,這個道理要懂。
所以墮落在叁惡道,不是別的,消惡業,惡業也是障。叁善道裏面,要緊的是你享受種種福報的時候不起貪戀,那你是真的在享福。如果享福報對福報生起貪戀的心,生起自私自利的心,那就壞了,那就是善業轉變成惡業。轉變得很快,都在念頭上,沒有智慧往往就轉錯了,錯的轉得更錯,善的也轉錯了,這個事情就很麻煩。如果有智慧,它都轉對了,轉得最殊勝的,無比殊勝、第一殊勝就是轉到極樂世界去,這太殊勝!連十方無量的菩薩都羨慕,你是怎麼轉的,一下就轉成佛?他還在菩薩地修行,還不能提升到佛的地位,你怎麼就轉成了?所以淨宗法門不可思議,淨宗法門要是遇到,那個緣分是太稀有!我們這些人遇到遇不到?遇到了,而且跟淨土的緣很深,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世,你會生生世世遇到的,有緣嘛!無論在哪一道,我們常講,除了地獄道沒有,其它的五道都有佛菩薩在應化。其實說是這麼個說法,這個說法也是勸勉大家,其實地獄有沒有佛菩薩?有!地藏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怎麼會沒有?有。不過問題在哪裏?地獄最難轉,爲什麼?太苦了。所以學佛,在一般心理上來講,所謂富貴學道難,貧窮學道難。富貴人他很快樂,他對學佛不在意,所以天上的佛法不如人間,不是大善根的人他不願意接觸。貧窮學道難,他生活太苦,叁餐飯都成問題,哪有什麼心思來學佛?所以學佛緣最殊勝的是小康之家,不太富,生活也勉強能過得去,這樣的人容易覺悟、容易回頭,容易接受聖賢教誨。在六道裏面,天道就好比是大富大貴,地獄好比是最貧窮的處所,是這麼個原因,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要産生誤會,不要把事實真相錯解了,這個很重要。
我們生在現前這個社會,雖然科技發達,好像很富有,物質生活都還過得不錯,其實現在這個社會危機重重。前天有個同學從網絡上下載一段消息給我看,我還沒有認真去看,我只看了標題。外國有個科學家,也是很有名的,他向社會宣布世界末日,我等一下抽一點時間來看看,完全是消極、悲觀,這世界沒救了。是不是真的沒救?我們細心去觀察,這個世界會變成這個樣子,原因在哪裏?我們來細心去觀察,原因在人性反常;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德能,能挽救。誰有這個智慧、誰有這個德能?諸佛菩薩,我們要承認、我們要肯定,諸佛菩薩有智慧、有德能。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我們肯定這些人都是諸佛菩薩應化而來的,爲什麼?他們有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德能、同樣的慈悲、同樣的善巧。我們放下疑惑,不懷疑,具足信心,從經典遺教裏面去找、去發現、去揣摩,這裏面有拯救現前社會的理論與方法。總的原則,這是佛弟子常常挂在口皮上的口頭禅,都疏忽了,總的原則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災難從哪裏來?真的,災難從貪瞋癡來的,貪瞋癡的反面就是戒定慧。戒是什麼?倫理、道德、因果,這都屬于戒。現在這個社會沒有倫理,這太可怕了,沒有倫理,人與人的關系亂掉了,就會造成整個世界的社會混亂;沒有道德,人與人相處、人與環境相處,標准失掉,原則失掉,所以造成整個大自然的混亂,那就是天災頻繁。從地球自然的現象,明顯的呈現出反常的現象,科學研究不出來,地球上溫度爲什麼會上升?爲什麼這幾年上升得這麼快?這個問題只有佛經上講得透徹。東方傳統的學問裏面講五行,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它有連帶的關系,它跟我們的人性,就是有情衆生的意念息息相關。佛告訴我們,貪心是水,與水有感應。現在人貪婪,貪而無厭,這是什麼現象?水災就現前,嚴重的水患。瞋恚、憤怒、發脾氣、怨恨,我們想想現前這個社會,比起叁十年前、比起六十年前、比起一百年前,以前人心是柔和的,溫和,人心安定,現在浮躁。不要說大人,連小孩你去看看都浮躁,這還得了嗎!叁、四歲小孩都不安靜,呈現出浮躁的現象,瞋恚、嫉妒,從小就學會害人,這還得了!這是什麼?引起火山爆發,引起地球溫度上升,佛給我們講是這個原因。如果我們這個地球上人從今之後都不發脾氣,溫度立刻下降,立刻就能恢複正常。極樂世界、諸佛剎土裏面沒有災難,沒有火災、水災、風災,根本聽都聽不到,什麼原因?人家沒有貪瞋癡慢。愚癡是風災,地震是傲慢,嫉妒、傲慢感來地震。現在你看看一般社會上,稍微有一點好的事情,比別人殊勝的,值得驕傲!這一驕傲就糟糕,一驕傲地震就來了。做好是應該的,有什麼好值得驕傲的?做不好是過失,做好是應該的。佛經裏面才把這個道理講透了。
于是我們請佛住世就明白了,我們發真心學佛,希望在這一生當中真的要開悟,真的我想證果,我不能證佛果,我也想證菩薩果位。《華嚴經》裏面的菩薩,包括沒有開悟的,初學的菩薩,五十一個等次,我們真正要發心,高位我們不敢想,我們想最低的位次,十信,我想在這一生當中能證到初信、二信,我就滿足了。佛菩薩來不來?來,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你發個願,我這一生想證初果,求佛菩薩來幫忙,肯定來,爲什麼?初信位菩薩在大乘裏面是很低,五十一層大樓這是第一層,你想證得也有條件,佛菩薩要不出現,他怎麼教你?這真正請佛住世。還有心量更大的,初信、十信、十住我還不滿意,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證究竟果位,這是大心,那佛菩薩非得要來幫忙不可。你只要動這個念頭,有感,佛菩薩就有應。可是這個念頭要真,要真心,不是開玩笑的,願心一發,念念不忘,要認真努力去做,于是感應會現前;要不是真幹,那就不可能,真幹是什麼?真學,念佛要真念。
真念,念佛有秘訣,大勢至菩薩在《念佛圓通章》裏面教給我們「淨念相繼」,前面一句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念佛的秘訣。「都攝六根」這句話不好懂,換句話你就容易明白,就是放下萬緣,就這個意思。六根是什麼?眼耳鼻舌身意,眼把色放下,耳把聲放下,舌把味放下,鼻把香放下,身把觸放下,意把法放下,就是放下萬緣;放下萬緣,你的心是定的,你就恢複到清淨心。「淨念相繼」,淨念是什麼?不懷疑、不夾雜,這就是淨念。我們今天念佛,對佛半信半疑,好像極樂世界太遙遠,沒見到,佛在經上講得很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信心不具足。念佛的時候妄念很多,很多的夾雜。我們也真有同修真幹的,念佛的時候門關起來,把電鈴拔掉,電話也拔掉,這兩個小時念佛,兩個小時跟外面完全斷絕,這就對了。你正在念佛,電話一來,功夫全破掉了,你要能放得下!第叁個秘訣,不能間斷,這是相繼,不間斷是心裏不間斷。所以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要能信得過,堅定的信心,能不能往生關鍵在此地。念佛往生不需要學很多經教,經教是什麼用處?經教幫助念佛人斷疑生信。我沒有疑惑,我具足了信心,我還要不要念經教?不要,一句彌陀念到底就可以。老修行求往生,多半都是年歲大了,自己知道來日無多,閉關念佛,住茅蓬念佛。住茅蓬跟閉關性質差不多,就是跟外面斷絕,我一心念佛。跟我在一塊學佛的,大致上我們外緣是去掉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