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就是講求外表,形象要做得好,讓人家接觸到,看到、聽到、接觸到,生羨慕的心、向往的心、仰慕的心。由此可知,種種示現爲什麼?接引衆生,接引衆生的方便。所以佛氏門中不舍一法,佛氏門中也不受一法,爲什麼?你要是接受,受就染汙;你要是舍棄,性德就虧損。學佛沒有別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完全跟性德相應,真正做到隨緣妙用,不舍不受是隨緣妙用。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表演,八相成道,示現的求學,他是代表一個知識分子,好學,離開皇宮,他是王子,在外面參學十二年,十九歲離家,叁十歲成道,叁十歲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怎麼悟的?這不能不知道。開悟與學、與十二年求學不相幹,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樣的地方。世法要學,爲什麼?知識。《老子》說得好,「爲學日益」,這世間法,你所學的天天增長,「爲道日損」,爲道是什麼?天天要減,天天減,損就是放下,天天放下,什麼時候把放下也放下,你就大徹大悟。釋迦牟尼佛學了十二年沒開悟,這不是辦法,怎麼辦?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這一放下開悟了;他不放下,十二年所學的叫所知障。障礙有兩大類,障礙無量無邊,佛把它分爲兩大類,第一叫煩惱障,有煩惱不能開悟,有所知也不能開悟,你學那一大堆東西,不能開悟。記住,學經教也不能開悟,你執著在經教怎麼能開悟?所以佛在《金剛經》才提出警告,「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是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法,要放下,不是佛說的更要放下。放下就對了,就開悟,爲什麼?自性清淨心裏面沒有法。惠能大師說得好,「本來無一物」,這是講自性清淨心,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它的原文是「何處惹塵埃」,是改神秀法師的偈子。我跟你講是何處有塵埃,根本就沒有!煩惱是塵埃,所知障也是塵埃,自性清淨心裏沒有。所以你把煩惱放下,煩惱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把你所學的東西也放下,你就大徹大悟,學的佛法也要放下,佛法也不是真的。所以你要會學,什麼叫會學?不執著它。學它,不執著它,叫會學。也就是我學佛法,在學習佛法當中,沒有分別執著,這叫會;修學佛法,這裏面産生分別執著,叫不會。
由此可知,佛法真正修行的秘訣就是放下,徹底放下你就成功,你就回歸自性。所以釋迦牟尼佛爲我們做榜樣,他把十二年所學的放下,這才一心專注,大徹大悟。悟了之後,這就是自性裏面無量無邊無盡的智慧德能統統現前,立刻就展開教學,展開教學是叁轉*輪。這個叁轉,一般講的是示轉、勸轉、作證轉;我跟諸位講的是另外一個意思,身語意叁業轉輪。對待一切衆生,身語意是用什麼擺在第一?身,做樣子,做出榜樣給衆生看。威儀有則是做樣子,今天我們常說的「學爲人師,行爲世範」。釋迦牟尼佛從開悟一直到圓寂,他老人家七十九歲圓寂的,叁十歲開始教學,七十九歲走的。他的教學沒有一天停止過,他的講經沒有一天中斷過,對一個人也講,對兩個人也講,對幾百、幾千個人也講。不但對人講,還對六道衆生講,我們今天講不同維次空間的衆生,統統講,統統做示範。那種示範不可思議,現在我們要是用經典來介紹,跟大家初學人講,人家不相信,說那是神話。殊不知,程度淺的人以爲是神話,程度高的人那是究竟圓滿的哲學。這是究竟法,每個人根性不相同,他聽了感受不一樣。
我們最近這段時期,常常舉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言語不多,把諸法實相真的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段對話出在哪裏?《菩薩處胎經》,在這部經裏。這個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天下降,找到摩耶夫人做母親,就是摩耶夫人懷孕的時候,他沒休息,也在那裏轉大*輪,開大法會,無量無邊的那些法身大士都在那裏聽經說法,沒中斷過。他問彌勒菩薩話的時候,是在處胎裏面講的,你看這個經裏面,釋迦牟尼佛在坐胎的時候,不是神話,是事實真相,哪是神話!我們一般人在母親肚子裏坐胎是胡裏胡塗,無明煩惱蓋覆住他,出胎的時候非常痛苦,把那個事情都忘掉。如果出胎的時候沒有痛苦,你在坐胎那個狀況你都會知道。可是現在人他也有方便法,我們看到美國有一些催眠的報告,把這個人催眠狀態下,他在沒有出生,在母親胎胞的時候,問他那個狀況,他能說得出來,所以證明胎教重要。這外國人不曉得,我們中國人知道。這個小孩子入胎他就有知覺,他不是無知,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他在胎胞裏面,雖然還沒有長成人形,他也有識,他也有見聞覺知,他也有受想行識,所以他沒有不知道的,真的是出胎的時候痛苦,那個痛苦把它忘掉了。
我們在這個世間,你仔細觀察小孩,你能夠發現,很聰明的小朋友,如果在五、六歲生一場大病發高燒,以後病雖然好了,他變成遲鈍,記憶力是大幅度的衰退,有!我以前有個很好的朋友,他的兒子。他告訴我,我見他面的時候,他的小孩大概十一、二歲,五、六歲得一場大病,以後就變成很遲鈍,癡癡呆呆的。使我們想到佛告訴我們,出胎的時候受那個苦像夾山地獄,小孩出胎,接觸到外面的空氣就如同風刀解體。佛經上用這個話來形容,太苦!所以把坐胎裏面那些事情統統都忘掉了。有很少數,出生的時候可能沒有受到那麼多的痛苦,他就能夠記得前生的事情,能夠記得在胎胞裏面一些事情。從這些經驗來證明,胎教是有道理的。胎教,我們在全世界也只聽到中國人重視,外國人很少談這個。
還有順便在此地提醒同學,飲食愈簡單愈好,爲什麼?你一生不受苦難。我在臺中跟李老師十年,我才知道他老人家,他學佛比較晚,大概是叁十五、六歲開始學佛,他是遇到一次戰爭,炮彈落在他的附近,他才叫著「觀世音菩薩,這個災難要過去我就學佛,這個災難要不死我就學佛。」災難沒有死,他是這麼學佛的。他人很聰明,有善根,所以他就選擇素食。而且叁十多歲的時候他就日中一食,一直到晚年,他每天吃一餐飯,而且吃得很少,自己料理,沒有人侍候他。我到他住的地方,他住的地方很小只有十五坪,他住的房子,在那裏住了叁十多年。十五坪,後面是他的臥室,當中是佛堂,外面是個小客廳,讀書在臥室裏面,臥室有床鋪、一張桌子,很簡單。吃飯自己料理,他一個小鍋,鍋是帶把子的一個小鍋,鍋是它,碗也是它,洗方便。他是山東人喜歡面食,他的主食,臺灣人講面線,我們家鄉人叫挂面,面條,這是他的主食,一餐只有一點點。先把水燒開,幾片菜葉,一、二片豆腐放在鍋裏面去燒,統統煮好,水燒開煮好,面放下去,面一燙就熟。放下去之後火就熄掉,蓋子蓋上焖五分鍾打開就能吃。這餐飯從煮飯到吃飯吃完,統統收拾幹淨,多少時間?十五分鍾,多省事!油鹽是吃的時候再調,很有一點像外國的味道,油鹽、胡椒擺在旁邊,自己調味,煮的沒有味道,叫清湯挂面,飲食愈簡單愈健康。
我跟他那個時候,到臺中跟他的時候,我是晚上這一餐斷掉,我吃早飯跟午飯,看到老師這樣子,我就試試看,把早晨這餐也斷掉,只吃一餐,很習慣,吃得很舒服。所以我們自己照料自己的時候,從來沒有炒過菜,沒有煎過菜,沒有這個,統統都是水煮。特別是沒有放油,這個鍋很好洗,不油膩,很容易洗,所以油鹽就在碗裏面調。老師他沒有碗,他的鍋就是碗,非常方便。油是先把它煉熟,所以它不是生油是熟的,煉好之後讓油涼了,涼透了再倒回瓶子裏面去,用的時候就很方便,生活簡單,不浪費時間。我跟老師學,我學吃一餐,我到第八個月才告訴老師,我說:我現在也吃一餐。他問我:身體感覺怎麼樣?我說:很正常。他把桌子一拍,「永遠做下去,一生不要求人」,生活簡單!也不浪費時間。我們在那個時代沒有電爐,用什麼?用煤油爐,也許年歲大的人還記得,最早的時代是燒煤球,不用煤炭用煤球。以後就是用煤油爐,就更方便,一點火就燃;到以後,現在用電、用瓦斯,更方便了。
在遇到有災難的時候,我們清淡的生活過習慣了,不會感覺得難過,會感覺得日子很好過。災難來的時候也不會感覺得有災難,平平安安度過,平平穩穩的度過。所以災難的信息我們並不害怕、不恐懼,我們加功用行。治本是從修清淨心、修慈悲心,治標,我們可以用宗教裏面一些儀式來做祈禱,那是治標,也有效,可以把災難減輕,可以把災難推遲,那不是究竟的方法。究竟方法是真修、真幹,斷惡修善,那個災難就永遠遇不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方便度就學到此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八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