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文 〗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 釋義 〗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或被惡人所追趕,金剛山頂落下去,心念觀音威神力,不會損傷一毫毛。)《冥祥記》書有所驗證。
晉代人潘道秀,從軍後就隨軍北征。他平日常專心至志念誦觀音菩薩,睡夢中常見菩薩在身前身後現身。後來軍隊失利,他向南奔逃,在荒山中迷失了道路,正感慌亂,忽在空際看見觀音菩薩聖容,就如同現在的觀音畫像,正在給他指示歸路。潘道秀虔誠禮拜後,就消失不見。他就循菩薩所示道路,平安返家。
《異談可信錄》又記載,貴州修文縣白水洞,盛産水銀。因此洞中常有千余名工人,洞外崖下也有居民數百戶。洞前方二裏許,有清溪。這天,忽來一美貌婦人在溪水中洗浴,雪膚豐乳,豔光照人,引得居民、工人都蜂擁而去觀看。剛走近溪邊,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山崩崖塌,房屋、山洞俱陷沒。溪中浴婦,卻突然杏無蹤迹。衆人方醒悟是觀音大士化身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