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P37

  ..續本文上一頁平等。所以如來他無去無來,也沒有去,也沒有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這諸法平等。

   一多平等,一也就是多,多也就是一。這一粒微塵就是叁千大千世界;叁千大千世界也就是一粒微塵,沒有甚麼分別的。這是在衆生啊,愚癡的衆生,哦!這是多,那是少。哪個是多?哪個是少?多是從少這兒來的;少是從多這兒來的:這叫一多平等。一多平等呢,就是,所以微塵世界啊,世界也就是微塵;微塵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微塵。這一多平等。

   還有諸見平等,甚麼叫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沒有的。這個諸見平等了。你把這個對症下藥,你對這個病啊,來用這個藥來治這個病;病沒有了,怎麼會又用這個藥做甚麼呢?所以,這藥也不要了;病沒有了,藥也不要了,不需要再吃藥了。因爲你有病,所以要吃藥;你那病沒有了,你還吃藥幹甚麼?吃藥?吃藥反而又多了病了。藥是治病的,你沒有病了,你吃藥;藥吃多了一樣又會生病了。所以這叫諸見平等。

   這五種的意思,這是《金剛經》的全部經文的意思。在這個《金剛經》還要有一個信字。這個信,這個般若是個空理,你要信;你要不相信這種空理,講多少也沒有用的。你要信,佛法好像大海水似的,唯信可入。你有一個信心,就可以到這大海裏邊,到這佛法的海裏邊。

   B32. 應化非真分第叁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爲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何以故。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須菩提,說是,假設有這麼樣一個人,以滿,沒有數量那麼多的阿僧祇世界七寶,那個金、銀、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瑪瑙,這七寶,「持用布施」:拿著它來作布施。不是舍一種,七寶都舍了,都作布施。

   現在你們各位居士,問問你自己,說是,哦!有人能把叁千大千世界,無量阿僧祇世界這麼多的七寶,都用來作布施,我現在把我所有的財産,拿出來作布施,我舍得舍不得?哦!舍不得。那舍不得?哈!你的功德就沒有這個人這麼大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我來告訴你,你舍不得是最好了!留著你的這個財産,你怎麼樣呢?你來學佛法,用法來布施。假設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這樣的人,「持于此經。」你祗可以在這個學佛法,念《金剛經》。「持于此經」,也就是持誦這《金剛經》。「乃至四句偈等」:乃至最少,不要全部《金剛經》你都會講,你就單單會講四句偈等。「受持讀誦」:你受之于心,持之以于身。你又可以對著本子來讀,離開本子來誦。「爲人演說」:你再給人講。「其福勝彼」:你這個福德,就比前邊那個以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作布施,比他那個福德都大。你看容易不容易?所以我說,你的財産不必要舍,也就功德非常大了。比前邊那個有七寶,作布施那功德都大 。

   「雲何爲人演說」:這個「爲人演說」是甚麼呢?就是文字般若,這屬于文字般若。「不取于相」:你爲人演說可不要著相,不要執著。你也不要說,哦!我現在給你們講這個四句偈呀,我的功德可大了。不錯!你的功德大,但是你不要存著一個大的想;你要有這一個大的想法又著相了,又取相了;要不取相,你能有若無,實若虛。就像那個顔淵似的,有若無,實若虛,有像沒有似的。本來自己有道德,像沒有道德似的。實若虛,自己有學問,很實在的,還像沒有似的。就是一切時一切處,都要無我相,要沒有我。「不取于相」,這就是觀照般若,這屬于觀照般若。「爲人演說」是文字般若;「不取于相」就是觀照般若;「如如不動」就是實相般若。前邊一開始講這個般若,後邊結束這個經典,還是講這個般若,這叁般若。這個「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就是實相般若,真實的智慧。能以如如理,照如如的智;以如如的智,照如如的理。契如如的理,合這個如如的理,這都是無法不如,這實相般若。

   「何以故」呢?甚麼緣故啊,要這樣子?又要文字般若,又要觀照般若,又要實相般若。何以故呢?我現在告訴你,釋迦牟尼佛說的。這四句偈,我們聽過《金剛經》的人,都應該常常念的。「一切有爲法」:甚麼叫「有爲法」?「有爲法」,甚麼都是有爲法;你說甚麼不是有爲法?你吃飯是有爲法,穿衣服是有爲法,你行住坐臥,這都是有爲法。這是往外邊講。你做你的生意是有爲法,你一切一切的行動是有爲法,這都是有爲法;這個有爲法,這是外邊的。我們所講的這個「有爲法」呢,五蘊--色受想行識,這是有爲法;四大--地水火風,這有爲法;六根、六塵,這有爲法。十二入,又叫十二處,這是有爲法。十八界,這都是有爲法。這「一切有爲法」,就包括這所有的一切法;一切有爲法都包括在內。一切有爲法像甚麼似的呢?這說得明明白白,「如夢幻泡影」,像這四種;又,「如露亦如電」,這六種。「應作如是觀」:這一切有爲法,都應該有這六種的想法。

   你們各位,現在告訴我,甚麼叫夢?我對這個夢,是不太清楚的。你們做過夢的人,和沒有做過夢的人告訴我,甚麼叫夢? Everybody understands what is dreaming

   Talk to me. 甚麼叫 dreaming (夢)

   What is called dreaming

  

   弟子: …… 。

   上人:嗯?甚麼叫夢?有沒有人講啊?

   弟子: Maya, mother of Buddha.

   上人: Quickly talk to me. 他說甚麼?

   弟子: …… 就是像那個佛的母親, Maya (音)那種化來化去的。

   上人:瑪雅?嘿,瑪雅就是果進,啊! … 。

   弟子: Dream was you see things that when you were awaken, you realize were not there. You know you didn”t actually.

   翻譯者:做夢就是所見的東西啊,是醒了以後才知道那個所見的是不存在的。

   我們沒有一個人知道怎麼叫夢。我們要知道甚麼叫夢啊,就不夢了!這個夢,我們人生就是夢;不要說做夢的時候是夢,有的人哪,昨天晚間,那個 Lancaster 說是啊,前生是怎麼回事,他想不起來了。我們在夢裏邊,做夢的時候,醒的事情我們想起來想不起來呀?也一樣想不起來。我們在夢中,在醒著的時候所行所作都想不起來了,我們前生的事情,所以就想不起來了。爲甚麼呢?我們前生那個事情啊,又走到今生這個夢裏邊來了。所以走到今生這個夢裏邊,把前生那個夢的事,所做的夢,怎麼會想起來呢?!

   「夢」,我再給你講一講這個夢。有一個人做個夢。做個夢啊,也發了財了,也當了官了,哦!甚至于將要做國王了。這時候來一個人,告訴他,說是,你呀,先生!你現在是正在做夢呢!這一個做夢發財、當官,將要做總統、國王這個人不相信!我現在都是實實在在的,又發財又當官,又要做總統,又要做國王,你怎麼說我做夢呢?這豈有此理!等他這個夢醒了,沒有人告訴他,他自己也知道了,哦!原來我這個發財、當官、做總統、做國王,這是在夢中做的。那麼他知道了;知道這個,沒有人告訴,他也知道了。

   就好像,我們人生好像做夢似的。我現在對你講,說,這是做夢呢!嘿!實實在在就在這兒擺著的事情,你怎麼說是做夢呢?這真是騙人呢!等到修行成了,這個夢醒了,不需要有人告訴他,他也知道,哦!原來我以前所行所做,所有的經過;我又做過某某地方的長官,又做過某某的國王,又做過總統,又做過這個外交部長啊,國務卿之類的。哦!原來這都是做夢哪!這個,但是他還想這個夢的回憶。說,這個夢真是一個甜蜜的夢!可是,再想到這個夢裏邊又不容易了。我們等到開悟了,知道我們所行所做都是夢了。爲甚麼現在我告訴你是夢,你還不相信?就因爲你這個夢還沒覺悟呢!你要覺悟這是夢了,那時候,你就說,對的,這是夢!那麼這是個夢。

   「幻」,甚麼叫幻?幻是虛幻,就像那幻術師似的。他念一個咒,水裏就生出一棵蓮花。本來這水裏沒有魚,他念一個咒就有了魚了。本來這是一盆火,他在這個火裏頭栽一朵蓮花,生出來了。他有這種神通妙用。其實,這都叫幻術,幻妄不實的。你看著,是好像有,那麼你往真了研究,沒有了。這就是,在這個小孩子,那個愚癡的人一看,哦!這有一條魚--他不知道這個魚是假的。這火裏有一棵蓮花--他不知道這個蓮花,也是虛妄的,是一種幻術變成的。那個大人,一看,哦!這是耍戲法呢。耍戲法就是耍魔術的,魔術啊,原來這不是真的。所以大人才能知道,小孩子就不知道。

   佛法,你這個明白的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幻的,這個世界也是虛幻的,也是這個因緣和合而成的;那麼不明白佛法的,就等于小孩子一樣,就等于那些個愚癡人一樣。不明白佛法的人,的確是愚癡,的確是小孩子。我這不是輕看人。那麼他就認爲這都是實在的--發財也是真的,哦!當官也是真的。其實,都是一個,發財也是這個人,受窮也是這個人,沒有甚麼分別的。你要是明白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就不會被它所迷,不會執著這個虛幻不實的境界了。

   如泡,那個「泡」,也是虛而不實的。如影,這個「影」,是隨著人而有的這個影。有形,然後有影;這個形是實體,這個影是個虛的。那麼再往深了一層講,就連這個形也都是虛的,並不是個實有的。你不信?那你不信,你就執著你這個形,你就保持你這個形,看它死不死?

   「如露亦如電」:就好像那個露水似的。露水,一早起,你看著是有露水,太陽一出來,一照就沒有了。「電」:電光石火也是不常的。「應作如是觀」:應該像這樣子來看法。你要能這樣的看法,哦!天空地闊。你那心量,有天那麼大,有虛空那麼廣泛,無拘無束,無罣無礙;無罣礙就無有恐怖。你爲甚麼怕?怕的是甚麼?我怎麼不怕?我生來我就甚麼都不怕。我告訴你,無論是死人,是活人,是妖精,是甚麼鬼怪,甚麼我都不怕的。甚至于老虎、獅子,你放這一個老虎,我敢把它毛給拔下來。你試一試!爲甚麼呢?我就因爲無罣礙,我無所罣礙,怎麼樣都可以。所以我去年就對你們講,我是 Everything OK 。爲甚麼能這樣子?就是一切都是像如露如電,如夢如幻泡影了嘛!那麼你還罣礙甚麼?無罣礙,所以就無有恐怖。

   今天果甯對我講,說是大家又想請法,請講這個《心經》。這是《心經》;講《心經》最好了。所以我不等你們請,我就答應了,說:「好,我一定給你們講。」那麼這個講《心經》。《心經》上就說,無罣礙,甚麼也不罣,甚麼也不礙,所以就無有恐怖了;無有恐怖才能遠離巅倒呢!遠離顛倒,也就遠離夢想了。所以我說,我不怕老虎。不是說,我口頭上講不怕老虎。你就老虎,你不信?你要有辦法,你拿一只老虎來,我就可以和這個老虎在一起來打坐!參禅!

   「佛說是經已」,釋迦牟尼佛說完了這一部般若真空的《金剛經》之後。「長老須菩提」:這個,有十種德行這個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和這一切的比丘。「比丘尼」:和這個出家的比丘尼。「優婆塞」:近事男。「優婆夷」:近事女。「一切世間」:就世間。「天」:天上的天人,和人間的人。「阿修羅」:就是,那個有天福沒有天權的,又是沒有酒喝的那個阿修羅王。「聞佛所說」,聽見佛所說的這個般若真空的妙理,「皆大歡喜」:哦!就都高興起來了。「信受奉行」,歡喜呀,就好像如得寶珠一樣,都得了至寶了,都得這個般若的法寶了。大家都高興起來了。都高興起來,相信把一切的這個 desire (欲)就都丟了,就都扔到一邊去了。

   我希望我們聽完《金剛經》的人,也把所有的這個顛倒的思想,都撇到九霄雲外去,都扔得它遠遠的。把你好吃的那種的心,也丟得遠遠的去;好睡覺的那種的心,也丟到遠遠的地方去;好名的那種心,也丟到遠遠的地方去;好金錢的這種心,也丟到遠遠的地方去;好一切的形形色色這種的欲望的心,都把它丟到遠遠的地方去;能把這個財、色、名、食、睡,都丟到遠遠的地方去,地獄那五條根就斷了;地獄五條根斷了,那麼將來你到甚麼地方去?不到地獄去了嘛!不到地獄去,那說,哦!那我到甚麼地方去呀?我沒有地方去了!你不要怕!到佛國那個地方去,到常寂光淨土的地方去。所以「信受奉行」,大家都生出一種信心,頂戴奉持這個般若的妙法 。

   那麼這一部《金剛經》,已經講完了。我們所有聽《金剛經》的人,都要把你們的身體變得像金剛那麼堅固,把你們的志願和心也都像金剛那麼鋒利;你那個智慧,和金剛那麼光明,一定要領受這個般若的妙理。你身體力行去,才能般若波羅蜜多呢!才能到彼岸;你若不去行去,那還是要落後的。我們人人不要落後,要勇猛向前,都是向前去精進精進,精精進。誰也不要落後,各人都爭先恐後,我一定要先成佛。要發這個願,成佛不要落人後。說:「那師父!您怎麼發願說是您的徒弟不成佛,你不成佛呢?」你不要學我這麼個沒有出息的人。我是呀,把自己已經忘了,使勁幫人家去開荒,來種田;我自己的田,我不管它。所以,你不要替我擔心,或者我跑到你更前頭去也不一定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