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大門
第十大門兩番料簡,引經證明西方淨土不可思議。此土衆生修行艱難且緩,諸佛大悲,勸以所修諸業回向西方以成大益。
△第十大門中,有兩番料簡:
第十大門中,分二部份來講:
第一、依《大經》引類證誠。
第一、引用《無量壽經》同類型的事來加以證明。
第二、釋回向義。
第二、解釋回向的意義。
○第一、依《大經》引類證誠者。
第一、引用《無量壽經》同類之事來證明。
十方諸佛無不勸歸西方,十方菩薩無不同生,十方人天有意齊歸,故知不可思議事也。
十方的諸佛,沒有不勸人往生西方淨土的。十方的菩薩,沒有不同生西方淨土的。十方的人天,也都有意要往生淨土。所以知道,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是故《大經贊》雲:
“神力無極阿彌陀,
十方無量佛所贊,
東方恒沙諸佛國,
菩薩無數悉往觐。
亦複供養安樂國,
菩薩聲聞諸大衆,
聽受經法宣道化,
自余九方亦如是。”
所以昙鸾大師的《贊阿彌陀佛偈》稱贊說:“神通力量無限的阿彌陀佛啊,十方無量諸佛都贊歎您。東方如恒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國中,有無數的菩薩都去西方淨土朝拜。都供養您的安樂淨土,菩薩及聲聞等等聖衆,聽了您的講法之後隨處宣化,其余九方的聖人也都如此。”
○第二、釋回向義者。
第二、解釋回向的意義。
但以一切衆生,既有佛性,人人皆有願成佛心。然依所修行業,未滿一萬劫已來,猶未出火界,不免輪回。是故聖者愍斯長苦,勸回向西,爲成大益。
所有的衆生,既然他們都有佛性,人人都有願成佛的心,然而依照他們所修行的善業來看,如果還未修滿一萬劫,仍然不能出離叁界火宅,而免不了要繼續輪回。所以聖人憐愍衆生受此長久之苦,勸諸衆生將功德回向往生西方,以成就大的利益。
然回向之功,不越于六。何等爲六?一者將所修諸業回向彌陀,既至彼國,還得六通,濟運衆生,此即不住道也;二、回因向果;叁、回下向上;四、回遲向速,此即不住世間也;五、回施衆生悲念向善;六、回入去卻分別之心。回向之功,只成斯六。
回向的功用,不出下面所說的六種,是哪六種呢
一者、將所有修行的功德善業,回向阿彌陀淨土。待往生淨土之後,獲得六種神通,再去濟度衆生,這即是不住著在道法之中。二是把修因回向果報。叁把下界生回向上界生。四把遲成就回向速成就,也就是不住在世間而往生淨土。五將所修功德回施衆生,令他們産生向善之心。六回向自心內部以除卻分別之心。回向的功用,大概可以成就這六件事。
是故《大經》雲:“其有衆生生我國者,自然勝進,超出常倫諸地之行,至成佛道,更無回複之難。”
所以《無量壽經》說:“若有衆生生到我的國土,自然獲得殊勝的進步,超出平常每一地修行的常規,一直到成就究竟佛果,都不會有倒退需要重修的困難。”
故《大經贊》雲:
“安樂菩薩聲聞輩,
于此世界無比方,
釋迦無礙大辯才,
設諸假令示少分。
最賤乞人並帝王,
帝王複比金輪王[1],
如是展轉至六天,
次第相類皆如始。
以天色像喻于彼,
千萬億倍非其類,
皆是法藏願力爲,
稽首頂禮大心力[2]。”
因此,昙鸾大師的《贊阿彌陀佛偈》稱贊說:“安樂國中的菩薩及聲聞,在娑婆世界找不到可以相比擬的。以釋迦牟尼佛無礙的大辯才,設諸比喻略示其功德利益。譬如最微賤的乞丐與帝王相比,猶如帝王與金輪王相比,如此展轉一直相比到第六天,次第差別都如乞丐與帝王。以第六天子比于淨土衆,美醜相差又何止千萬億倍,這都是法藏菩薩的願力所成,故向偉大心力的阿彌陀佛頂禮。”
[1] 金輪王,四種轉輪王之一。轉輪聖王所感得之輪寶,有金銀銅鐵四種之差等,因之而生金輪王乃至鐵輪王之優劣。《俱舍論》十二曰:“謂鐵輪王王一洲界,銅輪王二,銀輪王叁,若金輪王王四洲界。”
[2] 大心力,佛陀之尊稱,用以贊佛陀心力之大智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