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大門
第九大門兩番料簡,說明在此娑婆世界中雖有苦樂二報,但樂少苦多;彌陀淨土則有善無惡,有樂無苦。又此土壽命大期不過百年,彌陀淨土則壽命長遠不可思議。
△第九大門中,有兩番料簡:
第九大門中,可分兩部份來說明。
第一、苦樂善惡相對。
第一、用苦樂與善惡相對比。
第二、明彼此壽命長短比較。
第二、以此土和西方的壽命長短作比較。
○就初段中有二:一、苦樂善惡相對;二、引《大經》爲證。
分二個方面來講明道理,一、用苦樂、善惡的對比來解釋,二、引《無量壽經》作證明。
初、言苦樂善惡相對者。在此娑婆世界,雖有苦樂二報,恒以樂少苦多。重則叁途痛燒,輕則人天刀兵疾病,相續連注,遠劫已來,無有斷時。縱有人天少樂,猶如泡沫電光,速起速滅,是故名爲唯苦唯惡。彌陀淨國,水鳥、樹林,常吐法音,明宣道教[1],具足清白,能令悟入。
所說苦樂善惡相對照,是在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中,雖然有苦樂二種果報,但常常是樂少苦多。重則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中遭受各種痛苦,輕的苦就是諸天及人間的戰爭和疾病,連續不斷的發生,從曠劫以來,就沒有斷過。雖然人間和天上也有快樂,但像泡沫、閃電那樣速起速滅,所以說娑婆世界只有痛苦與惡事。而阿彌陀佛的清淨國土,流水、鳥雀和樹林,也會經常發出演講佛法的音聲,流暢地講說修行佛道的義理及方法,既清淨又明白,聽聞的人全都會悟入佛性。
二、引聖教爲證者,《淨土論》雲:“十方人天生彼國者,即與淨心菩薩無二。淨心菩薩,即與上地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忍[2]故,更不退轉。”
二、引用經典來證明,《淨土論》說:“十方世界的人天生到極樂國土的,就和心地清淨的菩薩沒有兩樣。心地清淨的菩薩和修到十地果位的菩薩一樣,都能證到寂滅忍,所以是不會退轉的。”
又引《大經》四十八願中,有五番大益:
引《無量壽經》中法藏比丘所發的“四十八願”,說到西方淨土有五種大利益:
第一、《大經》雲:“有十方人天,來生我國,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第一、《無量壽經》說:“十方世界的人天生到我的國土之後,如果身體不是真金色的話,我就不證佛果。”
二雲:“十方人天,來生我國,若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第二、經上說:“十方世界的人天生到我的國土之後,如果身體的形狀相貌不相同,有美好醜陋之分別的話,我就不證佛果。”
叁雲:“十方人天,來生我國,不得宿命智[3],下至不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第叁、經上說:“十方世界的人天生到我的國土之後,如果沒有宿命智,不知道百千億那由他諸劫的事,我就不證佛果。”
四雲:“十方人天,來生我國,不得天耳通[4],下至不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第四、經上說:“如果十方世界的人天生到我的國土之後,沒有天耳通,聽不到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的法,並不能全部照著做的話,我就不證佛果。”
五雲:“十方人天,來生我國,不得他心智[5],下至不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第五、經上說:“如果十方世界的人天生到我的國土之後,沒有他心智,不知道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所有衆生之心想的話,我就不證佛果。”
欲論彼國利益之事,難可具陳。但當願生,必不可思議。是故彼方唯善唯樂,無苦無惡也。
若要說該國利益的事,根本就講不完,只要發願往生,一定都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西方淨土只有好事,只有快樂,沒有痛苦,也沒有壞事。
○第二、明壽命長短者。
第二、說明壽命的長短。
此方壽命,大期不過百年。百年之內,少出多減。或生年夭喪,乃至童子身亡,或複胞胎傷墮。何意然者?良由衆生作因時雜,是以受報亦不得齊同也。
此娑婆世界人們的壽命,大多不超過一百年,而且超出百歲的少,不到百歲的多。有的人在出生的那年就夭亡了,有的人在兒童時就死亡,甚至在母胎中就受傷或被墮胎。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衆生造的業很複雜,故所感受到的果報也就大不一樣了。
是故《涅槃經》雲:“作業時黑,果報亦黑。作業時白,果報亦白。淨、雜亦爾。”
因此《涅槃經》說:“造作的業力如果是黑色的,所受果報也是黑的。造作時的業力白,果報也是白的。造作清淨的業,或造作混雜的業,果報也同樣是清淨或混雜。”
又據《淨度菩薩經》雲:“人壽百歲,夜消其半,即是減卻五十年也。就五十年內,十五已來,未知善惡。八十已去,昏耄虛劣,故受老苦。自此之外,唯有十五年在。于中,外則王官逼迫,長征遠防,或系在牢獄。內則門戶吉凶,衆事牽纏,茕茕忪忪,常求不足。如斯推計,可有幾時得修道業?如此思量,豈不哀哉!何得不厭?”
又據《淨度菩薩經》說:“人在一百年的壽命中,夜晚就去掉了一半,也就是減了五十年。在剩余的五十年中,十五歲以前還是小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善惡。八十歲以後已是老年,頭腦昏沈、身體虛弱,只能感受到年老的痛苦。除此之外,就只剩十五年了。這十五年中,外面有當政官員的牽製,不但要戍邊征戰,服各種勞役,也可能被關進牢獄。裏面則要管家裏的吉凶之事,家務雜事牽纏不已,獨自忙個不停,有欲望而得不到滿足。照此推算起來,還有多少時間可以修行道業呢?仔細思量,人生豈不可悲,怎能不生厭惡之念呢?”
又彼經雲:“人生世間,凡經一日一夜,有八億四千萬念。一念起惡,受一惡身。十念念惡,得十生惡身。百念念惡,受一百惡身。計一衆生一形之中,百年念惡,惡即遍滿叁千國土,受其惡身。
此經又說,人生在世間,一日一夜之間,有八億四千萬個念頭。如果有一個念頭生出惡念,就會受到一個惡業之身的報應。有十個惡念的念頭,就會受十生的惡業之身。有一百個惡念,就受一百世惡身。如此一個衆生,在一生之中,一百年都生惡念的話,那其惡將遍滿叁千大千世界的國土,所受惡身也將遍滿此數。
惡法既爾,善法亦然。
惡法既然如此,善法也是這樣。
一念起善,受一善身。百念念善,受一百善身。計一衆生一形之中,百年念善,叁千國土,善身亦滿。”若得十年、五年,念阿彌陀佛,或至多年,後生無量壽國,即受淨土法身,恒沙無盡,不可思議也。今既穢土短促,命報不遠。若生阿彌陀淨國,壽命長遠不可思議。是故《無量壽經》雲:佛告舍利弗:“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十方人天,往生彼國者,壽命長遠,億百千劫,與佛同等,故號阿彌陀。”各宜量此利大,皆願往生也。
如果有一念起善心,就可受一個善業之身的報。有百念起善心,就受一百個善業之身。如此一個衆生,在一生之中,百年都起善念的話,那叁千大千世界,都充滿了這個衆生的善業之身。如果衆生能夠以十年或五年,來念阿彌陀佛,或者更多年念佛,後來生到無量壽國土時,就會受淨土的法身,此法身猶如恒河沙般無有窮盡,是不可思議的。這個穢土生命短促,很快就會面臨死亡。如果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壽命的長遠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在《無量壽經》中,佛陀告訴舍利弗說:“彼佛爲什麼叫阿彌陀?舍利弗,因爲十方世界的人天往生到該國的,壽命都很長遠,有億百千劫,和佛一樣,所以叫做阿彌陀。”各位都要思量這個大利益,都應發願往生西方啊。
又《善王皇帝尊經》雲:“其有人學道,念欲往生西方阿彌陀佛國者,憶念晝夜一日,若二日,或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至六日、七日,若複于中欲還悔者,聞我說是善王功德,命欲盡時,有八菩薩皆悉飛來,迎取此人到西方阿彌陀佛國中,終不得止。”
又有《善王皇帝尊經》說:“有人學習佛道,想要往生西方阿彌陀佛的國土,晝夜憶念佛,一日、二日、叁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如果中途有後悔的,由于聽聞我說此善王的功德,在命將終之時,會有八位菩薩一同飛來,迎接此人到西方阿彌陀佛國中,而不會不往生。”
自此已下,又引《大經》偈爲證,贊雲:
“其有衆生生安樂,
悉具叁十有二相,
智慧滿足入深法,
究暢道要無障礙,
隨根利鈍成就忍,
叁忍[6]乃至不可說。
宿命五通常自在,
至佛不更雜惡趣,
除生他方五濁世,
示現同如大牟尼[7],
生安樂國成大利,
是故至心願生彼。”
下面引用昙鸾大師的《贊阿彌陀佛偈》,加以證實,偈語贊歎說:
“若衆生生到安樂國,都具備叁十二種大人相好,智慧充滿可以進入甚深法,能究竟暢達佛道要義而無障礙。隨往生者根器的利鈍而成就忍法,從叁種法忍直到成就多得不可勝數的法門。經常自在地入於宿命通等五通法,一直到成佛都不再雜於其他惡趣中。除非爲了要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示現,所以才生到其他的五濁惡世之中。因往生安樂國能夠成就如此大的利益,故應以至誠心發願求往生。”
[1] 道教,以佛法之道,教化衆生。
[2] 寂滅忍,已斷各種煩惱,並獲得高級階位的修行者,安忍於寂滅壯態,進入涅槃寂靜之境界,稱之爲寂滅忍。
[3] 宿命智,即明白了知我及衆生一生,乃至久遠劫世宿命、及所作之事的智慧。
[4] 天耳通,六通之—,指能聞聽六道衆生的喜憂之聲,以及世間各種聲音的神通。
[5] 他心智,即六通中的他心通,能知六道衆生心所念之事的神通。
[6] 叁忍,《無量壽經》說往生極樂的人,聽到七寶樹林的聲音,便得叁種之忍,即一、音響忍,就樹林的聲音而悟非有而有的真理;二、柔順忍,心柔智順,對實相的道理很信順;叁、無生法忍,安住于無生的法理,而不動心。
[7] 大牟尼,爲佛陀的尊號。牟尼本意爲寂默、能仁,以佛陀爲無上覺者,已滅叁界煩惱,進入涅槃寂靜之境界,故稱爲大牟尼。
《《安樂集》白話譯注 第九大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