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也是情有可原的。
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戳傷,
或爲得婦心,憂傷複絕食,
縱崖或自缢,吞服毒害食,
妄以自虐行,于己作損傷。
此頌通過幾則不同的事例,說明衆生確實非常可憐,作爲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我們應該悲憫他,而不應生嗔恨心。
世人對自己的生命和身體最爲執著疼愛,但在煩惱業障現前時,也將最貪執的身命棄之不顧,對此每個人應該有切身體會。作者首先在這裏說,有些人由于被業力所控製,在不小心的情況下用荊棘、兵器等戳傷自己,或在放逸的心態下,故意砍殺自己、折磨自己。有些人産生煩惱時,沒有辦法發泄,就光著腳在尖刺上走,還有些外道將身體刺穿在叁角矛上,通過種種愚癡的行爲來殘害自己。
有些男人希望贏得女人的歡心,得不到滿足就萬念俱灰,甚至于絕食、自殺。此頌在藏文中是“爲得婦心等”,等字還包括了財富、名聲、地位,爲了追求這些喜愛的對境,世間人費盡心機,當事與願違之時,不斷上演一幕幕自殺的悲劇。以前大名鼎鼎的周潤發,也曾爲了女友做過如此不智之舉。每個人都對身體和生命非常愛重,然煩惱強烈湧現時,根本無力控製自己。尤其是現在的人們,對感情特別看重,大多數自殺都與此有關。其實若從小對佛法有一定的了解,明白煩惱的本性是什麼、生活的本質是什麼,即使心裏有些憂傷苦惱,也不會步入如此可怕的境地。
還有些人爲巨大的煩惱所折磨,無法堪忍時就選擇縱崖、跳樓、上吊……90年代,有位出名的詩人叫顧城,當時在中國小有名氣,他後來移民新西蘭,有一次也是爲了感情問題,先用斧頭把妻子砍死,然後用繩子吊死自己。他生前不管是說話也好、做事也好,應該說非常得體,文化素質也不錯,成千上萬的人爲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然而,一旦煩惱起現,甚至連最喜歡的人和自己也殺掉。
有些人爲煩惱痛苦所製,在毫無理智的情況下,服用毒藥、吞下有害食物,如吃安眠藥,吃殺老鼠的藥——那叫啥?(女衆在下面喊:“耗子藥!”)耗子藥是吧?你們女衆好像對這些比較清楚,開玩笑!不能這樣說。現在中國女性的自殺率很高,而西方人當中,男性的自殺率很高。據有關統計,中國每年自殺的人數有28萬左右,平均兩分鍾就自殺一個人。在全球,每年幾乎有100多萬人自殺。而真正的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自殺的現象十分罕見。一般來講,出家人學習大乘佛法後,了知了生活的本質,再加上對嗔恨心的本體會觀察,對貪心的本體也會觀察,對它的果和作用都有一定了解,這樣以後,煩惱不可能輕易把他打倒。因此,學習佛法對整個社會、整個人類來講,會有不可思議的作用和影響。
“妄以自虐行”,藏文的意思是做非福德行爲。比如生嗔恨心以後,就開始殺生、邪淫,行持十不善業的非福德之事,以這些行爲來虐待自己、毀壞自己。假如他連自己都不顧及,損害我們也是理所當然的。《入行論》的這些道理,倘若再再去思維,即使面前出現怨恨的敵人,或他人對自己無端加害,我們也能夠體諒理解他。有些人經常抱怨:“我從來沒有害過他,他爲什麼總跟我過不去?”懂得這個道理以後,我們就會明白:盡管今生沒有害過他,但前世可能害過他,彼此之間定有因緣,否則不可能産生這種果。
大家在修行的過程中,尤其遇到別人想自殺時,應該好好地勸他:“不要自殺,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當然,一般來講,出家人自殺的情況幾乎沒有,因爲我們不跟在家人一樣,有各種各樣的複雜目的。但在家居士就不同了,他們有些對異性特別執著,常常可以聽到:“我對他非常非常好,可是他不喜歡我。我實在是恨他,特別想自殺!”他不喜歡你,也沒什麼可自殺的,因緣已到了這種地步,有什麼好強求的?還有人說:“我以前對他如何如何,但現在他已經變了。”變了也是合情合理,世上的萬法都在變,這沒什麼可生氣的。
然而,很多人就是想不通。以前上師如意寶去南方某城市,有個四十來歲的婦女,在上師面前一直陳述她的痛苦,我在旁邊一直翻譯。她哭著說:“以前我們生活比較窮的時候,感情如何如何好,但現在他不理我,還有外遇……”因爲上師如意寶是藏人,在我們藏地,對感情不是特別執著,藏地婦女自殺的現象也不多,平時聽都聽不到,也許是她們比較慈悲,把痛苦都埋在心裏面。當時上師非常認真地在聽,那個婦女也講了很長時間,我一五一十地全部翻譯了。最後上師說:“不要緊!他不喜歡就不喜歡嘛,不要管他了。”(衆笑)但那個婦女還想不通,認爲上師沒有給她真實回答——爲什麼不喜歡就不喜歡了?這樣放棄是不對的。世間人很多問題想不開,原因就在這些地方,但我們學了大乘佛法以後,自己的境界應該有所提升。
自惜身命者,因惑尚自盡,
況于他人身,絲毫無傷損。
以上諸如此類的例子,都足以說明衆生一旦被煩惱所左右,在強烈煩惱的牽引下,根本沒有絲毫自由,他連極爲珍愛的生身性命都不顧惜,又怎麼會對他人的身體毫不傷害呢?
假如一個人的相續中生起煩惱,無論是嗔心還是貪心,都會使他的所作所爲、所行所思、臉色行爲,全部一反常態,如同瘋狂者一樣。在這種情況下,他連自己都會傷害,那害別人更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就好比一個母親的兒子發瘋,不管兒子如何擾亂她,甚至謾罵損傷她,慈祥的母親也會毫無嗔怨地安忍,因爲她知道兒子很可憐,他連自己的身體都經常亂抓,這樣對她,她不但不起嗔恨心,反以悲愍之心更加無微不至地照料他。因此我們若遇到別人的加害時,也應想到這一點,慢慢學會去理解他、包容他。
作爲大乘行人,我們一方面要會諒解別人,一方面也要以此教言來調伏自己的煩惱,否則,稍微遇到一點痛苦,就要死要活的,好多人勸也勸不住,那不太像一個佛教徒。印度的觀音上師在一段開示中曾說:“自殺,僅僅是把巨大痛苦帶到下一世去承受而已,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佛陀在叁乘戒中都明確遮止過自殺。所以我們遇到再大的痛苦,也應當勇敢去面對,逃避無法解決問題。”這段話的意義十分深遠,我們佛教徒應以這種精神來對待自己、幫助別人。
現在世間上自殺的人非常多,聖嚴法師說:“臺灣“九·二一”大地震時死的人,與臺灣自殺的人比起來,後者遠遠超過前者。”爲了防止自殺,國際上也建立防止自殺的協會,並將9月10日定爲“預防自殺節”,雖然采取了種種措施,但至今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有時候想:“若能將佛教的理念和精神融入世間,令每個人受到佛法的教育,自殺率肯定會下降的。”這一點也可以看得出來,像我們學院幾千人,二十多年來,自殺的現象幾乎沒有看見,也沒有聽過,而任何一個社會團體會不會這樣呢?恐怕不會,那麼多人聚在一起,多多少少也會有自殺。但如果以佛法來擺正心態,煩惱逐漸得以控製,很多人就不想自殺了。其實沒什麼可自殺的,不自殺的話,無常也會馬上到來,不用大圓滿和大中觀的見解,只要一觀無常,很快的時間內自己會死、衆生也會死,那就不用自殺了。所以,我們不要將自己陷于非常可憐的境地中,看見別人想自殺時,也應盡量地幫助他。
此處的主題,千言萬語歸根結底就是講:別人傷害我們時,應該學會理解他,想到他煩惱起來時,連自己都會損害,那害我們又有什麼呢?在這個世間上,每個人最愛的就是自己,盡管有人說“我愛你勝過一切”,但如果他是凡夫人,最愛的肯定還是自己。然而一旦受到煩惱的強烈驅使,他們對極爲珍愛的自己,尚能自殺殘害,那害我們就不足爲奇了。再加上,我們之間可能有多生累劫的恩恩怨怨,他害我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因此,從明天開始,有多少人打你,你也應該甘之如饴!
《《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第六品 安忍 第七十六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