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第六品 安忍 第七十二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將軍有點想不通,問他爲何反應如此平淡。賣油翁于是取一油葫蘆,上覆一銅錢,中有小孔。打油之時,油從小孔中注入,而錢上未沾一滴,觀者無不爲此叫絕,賣油翁卻淡然說:“這沒有什麼稀奇的,只不過熟能生巧罷了。”我以前去雲南時,有人用一柄長長的壺來倒茶,這種功夫也很稀有,但對長期串習的人來說,並不覺得非常困難。

  同樣,我們最初修安忍時,別人當面或背後說壞話,自己肯定忍不了,如果以前沒有訓練過,別人打你罵你時,一定會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然而,如果像那個賣油翁和將軍一樣通過長期的串習,在佛教的環境中經常修安忍,將一些小的違緣逐漸轉爲道用,那麼到了一定的時候,即使別人用兵器來砍你,你也能忍得了。也許很多人都這樣想:“把身上的肉一塊塊地割下來,怎麼還不生氣?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然,對于從來沒有修過安忍的人來講,這是相當困難的,如同射箭沒有串習過,不可能有百步穿楊的技巧,但對經久串習的人來說,安忍根本不在話下。

  有些人認爲:“我脾氣特別不好,變成非常調柔的人是根本不可能的,我是永遠的英雄!”當然,你如果永遠沒有修行,那就另當別論了,但若以佛法的道理來調伏自己,每個人的身上都可以發生奇迹。有些人剛來的時候、剛出家的時候、剛當居士的時候,性格脾氣等非常可怕,但修行一段時間以後,整個人就完全變了。以前噶當派和禅宗的一些高僧大德,在家時是什麼樣的,後來接近成就時又是什麼樣的,大家應該非常清楚。因此,龍猛菩薩說:“衆生的功德與過患,皆依串習而成,而串習也依賴于自己,故當勵力串習善法功德。”

  當然,我們作爲凡夫人,起心動念、言行舉止全部像大成就者那樣,一點惡法都沒有,恐怕也有一定的困難,但如果盡量把惡心去掉,在善心中反複串習,很多事情都可以成功。現在我們在座的人拿念珠,肯定沒有任何問題,手上沒有念珠的人,一個也沒有。而有些城市裏的佛教徒不是這樣,拿念珠的寥寥無幾。然後轉經輪的話,我們現在基本上不會忘,去年開始要求時,包括我自己在內,好像也是今天忘、明天忘,但現在都習慣成自然了,幾百個人當中,不拿轉經輪的幾乎看不到。同時,你們上其他法師的課時,希望也拿著轉經輪,因爲這是上師如意寶接近圓寂時留下的非常好的教言,平時這樣用的話,功德是非常非常大的。有些人剛用轉經輪時,各種各樣的動作都有,有些人用右手可以,但左手不會,這些都需要一個熟練的過程,只要慢慢串習下來,好多事情自然易如反掌。

  今天主要講的是要修安忍,有些人脾氣特別不好,別人稍微碰一下——“你爲什麼碰我,爲什麼踩我的腳啊?”“這是我的衣服,爲什麼這樣?”剛開始的時候,這種人根本不敢到人群中去,只有在家裏呆著,害怕一出去就跟人發生矛盾。這說明他沒有修安忍!如果修了安忍的話,不要說幾十個人,幾百個人中天天去,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外面有些學習《入行論》的人也是這樣,本來一個禮拜要集中一次,剛開始很多人都沒有勇氣,不敢接觸任何人,擔心會跟人打架、吵架,後來我跟他們說了:“老虎與老虎接觸在一起,有時候也不打架,你們是學習《入行論》的,應該不會這麼糟糕吧!尤其是學了第六品以後,我想沒有任何問題。”

  大家若不斷串習安忍,由安忍小小的損害,到大的災難也能泰然接受,最終必能獲得《父子相會經》中所說的“諸法安樂等持” 。那時候即使大象踩著你的身體,別人把你的肉一塊塊割下來,相續中的念頭也都是快樂的,所有的損害侵擾,全部都成爲快樂之因,一地菩薩到佛陀之間的境界完全能現前。

  所以,大家應對佛陀的教言生起信心,不要始終把自己關在屋子裏,誰都不敢接觸。有時候爲了鍛煉自己,看自己的安忍程度如何,應該到人群當中去,多聽別人說自己的過失,好好觀察那時的心態是怎麼樣的。

  寅二、廣說:

  在廣說當中,首先講這個世間充滿痛苦,沒有意義之苦,我們也經曆過很多次。

  蛇及蚊虻噬,饑渴等苦受,

  乃至疥瘡等,豈非見慣耶?

  在漫長的輪回生涯中,我們受過許多痛苦,比如被毒蛇咬、蚊子叮,饑餓、幹渴等苦受,乃至生疥瘡等各種病痛,這些都已經司空見慣。既然這些無義的痛苦都能忍受(在忍受時沒有以發心攝持,也沒有修安忍心),具有意義的痛苦——爲了自他的解脫,爲什麼不能安忍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感受一些痛苦,剛開始的時候不習慣,但時間長了以後,自然就無所謂,不覺得那是痛苦了。以前法王如意寶去印度,我們先到尼泊爾,那裏的蚊子特別厲害,全身上下被咬得都是包,自己都覺得特別害怕。但住了十來天以後,就好像沒有什麼了,看見蚊子也不太怕,認爲生活就是這樣。還有些人剛來藏地,感覺這裏特別冷,很難受;有些藏人到酷熱的地方去,也覺得非常受不了,但一兩個月後也就習慣了,這就是一個串習的過程。

  不僅生活中有這種串習,我們的實執也是這樣形成的。無垢光尊者曾引用《蓮花遊舞經》的公案說:“印度有位火施婆羅門(另有說法是一位婦女),他在短短時間內觀想自己是老虎,最後也真的變成了老虎,城裏的人見後非常害怕。既然短時間就可以這樣,那我們無始以來串習實執,爲什麼不能顯現這些器情萬法呢?”反過來說,假如經常串修空性、菩提心或安忍,肯定也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因此,大家在修行過程中,最好經常串習去接受自己忍不了的東西,這還是有一定的價值。

  故于寒暑風,病縛捶打等,

  不宜太嬌弱,若嬌反增苦。

  此頌跟前頌連在一起講。前面既然說了,跟解脫毫無關聯的無義之苦,我們都能習慣安忍,那現在爲了自他衆生的解脫,在修行或求法的過程中遭受一些苦難,也應該值得接受。對于嚴寒酷暑、狂風暴雨,及重病纏身、遭受束縛、被人毆打等各種痛苦,我們不要過于嬌柔怯弱,如果自己的心太嬌弱,反而會更增加痛苦。

  在學習佛法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堅強,太嬌弱的話,什麼樣的外境都接受不了。有些人太陽稍微強一點,“不行,太熱了”;天氣稍微冷一點,“不行,太冷了”;稍微吃少一點,“不行,太餓了”;吃多一點,“不行,太飽了”;人家贊歎他,“不要贊歎”;別人說他的過失,“不能說我”……怎麼樣都不行,始終找不到一個平衡點,跟他打交道也特別困難。這種人可以說太嬌弱,真正的修行人,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對境,都應該能夠坦然面對。

  比如說,今天我們藏地的天氣,可能有零下20度,在如此寒冷的天氣中,又停電,水也凍了,這裏的修行人跟外面城市裏的修行人比起來,確實特別苦,但從中也能發現,有些人是很堅強的。念及以往的高僧大德,如一代祖師無垢光尊者,當初他老人家在桑耶求法時,顯現上也是什麼都沒有,睡的只有一個口袋,相比之下,我們的生活算是不錯了,心裏不應該非常脆弱。

  我們這裏的有些人,每天都來我這邊上課,看起來非常整齊,這種態度我覺得很滿意,從某個角度來講,這裏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對佛法的精進心、學習的勤奮心,應該說非常不錯。但也有個別嬌弱者,遇到一點痛苦就馬上倒下去,站不起來了,今天也病了、明天也病了,上課、做事情都不行。而堅強的人,不要說是一點點小病,即使病得十分嚴重,修法永遠也不會耽誤。由此也能分得出來,哪些人很勇敢,哪些人是懦夫。宣化上人曾說:“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他初到美國時,住在無有窗戶潮濕的地窯中,俨然如墳墓,故自號爲“墓中僧”。以這種精神,他一生對佛法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大家應該非常清楚。

  現在的修行人有兩大違緣:一是散亂,另一個就是嬌弱。你太嬌弱的話,過門檻害怕絆倒,喝開水害怕燙到嘴,做什麼事情都瞻前顧後、猶豫不定。外面有些人也是這樣,精進的人每次學習都到場,從來也不缺席,而脆弱散亂的人,經常給自己找一些理由。如果這樣的話,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理由不上課,包括我自己也是,今天身體不好、明天心髒不好,今天有這個事情,明天有那個事情,這麼多的論典怎麼講下來?要知道,學習佛法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鑒于此,我們將近二十年來,在座的道友也是精進地聽,而我本人,畢生的心血都用在了這上面,自己再怎麼樣也不能停課,倘若以身體不好爲由而停課,那我不是人!若有這樣一種堅強的意志,很多違緣也會自然消失的。

  以前法王如意寶去美國時,有一段時間我的心髒病犯得非常厲害。當時我就想:“上師在外面弘法利生,如果我因爲生病而沒有幫成上師,那我是非常失敗的!在沒有倒下去之前,只要有一口氣,我一定要堅強!!”于是在好多行爲方面,自己對自己有一種鼓勵。後來法王回到學院,有一次在課堂上也提過這個事情。

  人的意志堅強是很關鍵的,如果自己太嬌弱,藏地也有種說法是:“嬌弱的人,將遭受無量苦海。”這種人每天都有說不完的痛苦,哪怕出門坐車吃飯,也覺得舉步維艱。我們這裏有些道友,倘若覺得提水都困難,那聞思修行就更困難了。因此,大家應學習以前的高僧大德,要堅強,不堅強的話,在修行中恐怕不一定站得起來!

  

  

《《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第六品 安忍 第七十二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