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643一712),唐代僧。俗姓康,字賢首,號"國一法師",祖先康居國。至其祖父時,舉族遷至長安,爲華嚴宗第叁祖。
尊者早年師事智俨,深入《華嚴》玄旨。智俨示寂後。乃依薄塵剃度,時年二十八。初以能通西域諸國語與梵文經書,參與義淨之譯場,先後譯出《大乘入楞伽經》等十余部。曾爲武則天演述《華嚴》十玄緣起之義旨,而指殿隅金獅子爲喻,武後遂豁然領悟,後乃因之撰成《金獅子章》。尊者一生宣講《華嚴》 叁十余遍,致力于《華嚴教學之組織大成,又注釋《楞伽經》、《密嚴》、《梵網》、《起信》等經論,並仿天臺之例,將佛教各神思想體系分類爲五教十宗,而推崇華嚴之組織爲最高者,華嚴哲學于現實世界中乃屬理想世界之實現。
于玄宗先天元年十一月,示寂于大薦福寺,世壽七十。著作甚多。計有《華嚴經探玄記》二十卷等二十余部。他爲弘揚佛法作了大量有益的功德,故稱方便法藏。
方便法藏尊者,又稱香象大師、康藏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