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四冊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二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管處于什麼環境中,我們既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別人。

  寅二、必定隨順他衆:

  宜善勸勉人,未請饒益語,

  恭敬且頂戴,恒爲衆人徒。

  此頌有兩種解釋方法:第一種,從叁層意思來解釋:我們應善巧勸勉別人行善斷惡;對未受委托也善意勸誡的饒益語,自己應恭恭敬敬地頂戴接受;作爲發菩提心的人,恒常以徒弟的身份去恭敬身邊每一個人。第二種,從兩層意思來解釋:對于善巧勸勉他人行持善法的人,或者未受委托也心甘情願利益他衆的人,都要恭恭敬敬地頂戴,恒常恭謙地做他們的弟子。

  “宜善勸勉人”一頌也有兩種解釋:一是應隨順他人對自己的好言相勸。比如有人勸你不要造惡業、不要殺生、不要說妄語,認認真真地學習佛法,這時你應虛心接受,不要想:“這個人在說什麼啊?他連自己都管不了,還想教訓我!”別人好心好意地勸你行善,真的非常不容易,所以一定要恭敬他。

  另一種解釋是,我們勸他人行持善法時,應當具足善巧方便,說話不能太直了,否則會傷害別人的感情。現在的社會中,做事情需要一些善巧方便,本來你心裏想的很好,但如果別人不能接受,暫時可通過其他途徑來進行勸勉,這樣才能讓他真正獲得利益。

  當然,像佛陀那樣的善巧方便,我們現在是沒有的,佛陀不管度化哪一個衆生,都有非同尋常的方便方法。以前摩登伽女愛上阿難後,用惡咒迷惑阿難不成,第二天便穿著新衣、挂著花鬘,站在路上等阿難。一見到阿難,她就一直跟在身後,不肯離開。阿難沒有辦法,回到精舍告訴佛陀。佛陀把摩登伽女叫來,說:“阿難是個有修行的人,要做他的妻子,必須先出家修行一年,你願意嗎?”“我願意,佛陀!”摩登伽女覺得佛陀真慈悲,這麼容易就成全她,不要說出家一年,出家一萬年也可以。(開玩笑,這是我加的!)爲了做阿難的妻子,摩登伽女非常高興地剃發染衣,做了比丘尼。她很熱心地聽佛陀說法,在比丘尼的僧團中,和衆比丘尼共同過著出家生活。摩登伽女的欲海情心一天一天平靜下來,出家還不到半年,便知道過去的行爲是可恥的。她很後悔,跪在佛陀座前流淚忏悔,最終在佛陀的教化下,證悟阿羅漢果。所以,像佛陀那樣調化衆生,我們末法衆生也很難做到,但一般來講,勸人行善時應該有一些善巧方便。

  “未請饒益語,恭敬且頂戴。”有些人雖然沒有受人委托,但好心好意爲你的修行進行勸告,宣說一些道理,對此自己理應欣然接受、恭敬對待。現在有些地方的道友非常負責,經常宣揚佛法勸人行善,有人就覺得他多管閑事:“爲什麼總打電話讓我學習佛法,我跟他又沒什麼關系。”千萬不能這麼想!在這個世界中,別人讓你做壞事,你很容易被迷惑,覺得他的話言之有理,每天都是跟著他。現在好不容易有人勸你行持善法,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應該樂意接受。以前上師講過:“在這個世間中,如果別人勸你行持善法、斷除煩惱,這種語言一定要接受。”善天論師也說:“凡是能對治煩惱的一切善說,實際上都是佛的加持,與佛親口所說無異,故而應當贊歎。”所以不管別人通過什麼方式讓你行持善法,你一定要欣然接受、恭敬頂戴,不要隨便置之不理。

  “恒爲衆人徒。”恒時成爲他人的徒弟或奴仆,世人經常說“我們要當人們的公仆”,作爲發菩提心的人,時時都要虛懷若谷,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薩迦班智達也說:“智者知識雖淵博,亦取他人之微德。”如果經常學習他人的長處,把所有的衆生都當作善知識,修行必定日進千竿。不管是有智慧有地位的人,還是一般的普通人,乃至特別可憐的人,見到後都應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老師,有了這種心態,你修行的境界會非常了不起。

  然而,現在很多人並不是這樣:看到上面的領導,就恭敬得不得了,在他面前磕頭也可以;看見自己的下屬,就傲氣沖天、不可一世。這種行爲不合理。任何一個衆生,都應把他當作自己的上師,這就是一種修行的境界。宣化上人也講過:“我是一只小螞蟻,願意住在一切衆生的腳下;我是一條道路,願所有衆生從我身上由凡夫地步向佛果。”這種教言非常殊勝,以此可斷除自相續中的傲慢。

  麥彭仁波切曾說:“如果自己有功德,沒有傲慢最好,也不需要傲慢;如果沒有功德,傲慢則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因此,大家最好不要有傲慢,一定要恭敬所有的衆生,向所有的衆生學習,只有這樣,相續中的功德才會越來越增上。但可惜的是,現在世間人並非如此,他們稍有點錢財、地位、學問,就誰都看不起,總認爲“在這個天底下,唯一我最了不起”。從他的眼神和語言中,始終散發著高高在上的氣息。其實修行境界越高,在別人面前越謙虛、越恭敬,這才是真正的智者。

  一切妙隽語,皆贊爲善說,

  見人行福善,贊歎生歡喜。

  對于他人所說的一切至理名言,都應稱贊爲善說。不管是佛陀在佛經中的語言、高僧大德在論典中的語言、傳承上師通過不同方式傳下來的教言,都應該交口稱贊。看到有些法師傳講佛法,也要由衷地隨喜贊歎:“這位上師真了不起,你看他講得多好啊!”現在科技比較發達,通過DVD、VCD可以聽到國內外很多法師的講法,他們講的畢竟是佛法,大家不要養成一種挑毛病的惡習,應在衆人面前宣揚他的功德:“這位法師講得太好了,對無量衆生肯定有利益!”“那位法師也講得好,他在書裏說得非常透徹。”

  有智慧的人願意贊歎別人功德,就像薩迦班智達所說的,智者常以謙卑心宣揚所有高尚人士的功德,就好比馬拉雅山的檀香味被風吹送傳到四面八方 。而愚者只願意宣揚自己,從不願意贊歎其他智者的功德。現在有些人:“這個上師講得不好,那個上師講得不好,只有我才講得最好。”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任何上師或法師給你傳法,哪怕只傳了四句偈頌,對他也應該非常感激,這說明自己有良心。但有些人並不是這樣:“我們的法師講得一般般,不如我,湊合聽吧,馬馬虎虎還過得去。”以這種態度來聽法,任何加持和功德也得不到。一個人學得越好就會越謙虛,對哪個善知識所講的妙法甘露,都願意欣然接受,認爲他這樣講法,能利益許許多多的有緣衆生。應經常以這種方式觀清淨心。

  “見人行福善,贊歎生歡喜。”如果見到他人行持積功累德之事,比如上供下施、放生、傳授佛法、聞思修行、轉繞佛塔、做有漏無漏的各種功德,此時應斷除一切嫉妒,贊揚此善舉並生起歡喜心——“啊,今天某某道友放生了,非常好!”“今天有個道場舉行法會,很多人在那裏供燈,多隨喜啊!”這並不是口頭上的贊歎,而要從內心中真正生起歡喜。

  嫉妒心是非常可怕的。有些人只承認自己做的善法,認爲這些功德廣大,而對別人所積累的善根,始終覺得這個不如法、那個不如法,實際上,這種心態能摧毀自相續中的善根。喬美仁波切在《極樂願文》中說:“聽到他人行持善法,若舍棄嫉妒而誠心誠意地隨喜,自己也能獲得同樣的福德。”所以,我們見聞別人行持善法、積累資糧時,一定要從內心數數歡喜,假如實在生不起歡喜心,覺得別人放生特別多、法本能廣大地利益衆生,而自己弘法利生的事業好像越來越展不開,也要盡量地壓製嫉妒心,隨喜別人利益衆生。

  前兩天開極樂法會,我遇到一些老鄉,他們內心中的隨喜,我都覺得非常慚愧。他們說:“這裏每天那麼多人一起念佛,滿山遍野都是拿著轉經輪的人,光是這種善根功德就不可思議,這次真是非常圓滿啊!”以前我在壇城上也遇到一個工人,他衣服特別破爛,對佛教半信半疑,但心地卻非常純潔,他說:“法王如意寶建立這樣的道場,這麼多人每天聞思修行,功德真是不可思議啊!”雖然他的語言很平凡,人也很普通,但從這些話語中能得到如意寶般珍貴的東西。我們平時不跟人交往是不可能的,在交往的過程中,別人的信心和語言,有時候也能給自己一些啓發。

  值得一提的是,對自己有恩德的上師、法師,我們應該贊歎他們的功德,但在贊歎的時候,語言應該真實。原來有個人說:“我平常在大人物面前做事,他們這些人要當面吹捧、贊歎功德。”我覺得這是不對的,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好,有什麼功德要實事求是,不應該陽奉陰違。現在有些法師,幾年來一直傳講佛法,大家應該感謝他,可有些人不但沒有一句感謝的話,反而越來越生厭煩心:“你還要傳啊,怎麼還講不完?這個講完以後要不要休息?”以前有些高僧大德,看到弟衆求法的信心不足時,顯現上會生起厭世心而趨入涅槃。當然,你們也沒有必要故意假裝,心裏明明不願意他傳法,嘴上卻說:“你要不要再傳一點?你講得真是太妙了、太絕了!”以前麥彭仁波切曾說過:“一些虛假的語言,對自己的根本上師也不能贊歎。”因此,內心若對法和上師沒有信心,口頭上說得再好聽也沒有多大意義!

  暗稱他人功,隨和他人德,

  聞人稱己德,應曉知德者。

  我們最好暗中贊歎他人聞思修行、弘法利生、人格高尚等功德,爲什麼要暗中贊歎呢?因爲當面贊歎很容易變成阿谀奉承,而且修行境界不高的人,聽了這些贊歎後,經常會産生傲慢心。因此,若要贊歎一個人,當面稱贊也可以,但最好是背後贊歎。

  同時,當有人宣說別人功德的時候,自己也要隨聲附和,欣然贊同:“對對對,你說的沒錯,他確實如是了不起!”而千萬不能中間搞破壞。《毗奈耶經》中有這樣的公案:有位比丘尼叫波嘎姆,她聽到另一個比丘尼說:“吉姆比丘尼非常了不起!在釋迦牟尼佛的持戒弟子中,她的行爲極其調柔,威儀也十分莊嚴。”波嘎姆馬上說:“這有什麼了不起,以前聽說她還吃過人肉呢。”那位比丘尼又說:“衆生主母非常了不起!她是佛陀的姨母,在佛法修爲上也獲得了殊勝的成就。”“這也沒什麼了不起。以前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她有些行爲不如法,而且她出家時,親教師、阿阇黎都不齊全。”“青蓮花比丘尼非常了不起!她在所有比丘尼中神通第一。”“這沒有什麼,她以前不是一個妓女嗎?”……我們有些人也是這樣,別人贊歎某個上師或道友時,他往往中間搞破壞:“哎,那個人沒什麼功德。你不知道,他以前是如何如何壞啊!”不但不隨喜人家的贊歎功德,反而將所有人的清淨心全部毀壞。這種行爲很不如法!

  我們應當暗地裏贊歎別人的功德,聽到他人贊歎別人時,自己也要盡量隨喜。然而有些人當面對人贊歎,一轉身以後,馬上開始背後罵他,這種情況也有。以前我父親去世時,寺院裏給他念四十九天的經,當時我和另一個法師在那邊呆了幾天。我有個叔叔叫索塔,一天他和一個老年人在我們帳篷裏坐著。他們坐著的時候,互相贊歎得不得了:“你一定要保重身體,吃東西時一定要注意。你們家族中出了非常了不起的人,你千萬不能離開人間啊!”我當時覺得他們的關系真是不錯,心裏非常隨喜。下午那個人離開時,兩人也是惺惺道別:“小心啊,走路要慢一點,你一定要如何如何。”但回來以後:“哼,這個人壞得很!他不是人,是狗。他們家族中沒一個好人,膽子都是特別小……”那位法師感到非常奇妙,剛才他還贊歎得不得了,一轉身就完全變樣子了。所以,表面上互相贊歎,而在背地卻誹謗別人,這樣不太好,應該暗地裏贊歎別人的功德。

  “應曉知德者。”別人評贊你的功德,比如說你的修行了不起,此時不要驕傲自滿,而應認識到別人是了知功德者,是觀清淨心、有修養的人。千萬不要沾沾自喜,認爲自己真有如是的功德。倘若爲此自我陶醉,那是極愚蠢的表現!

  

《《入行論講記》第四冊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二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