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公案禅機 伍、認識佛性 (二)不即不離 3· 禅師印心

  (一)公案本文

  潮州大顛和尚初參南嶽石頭山希遷禅師。石頭禅師問大顛師曰:「那個是汝心?」

  (緣起于現象界,禅師試問大顛師何者爲心?)

  大顛師曰:「言語者是。」

  (能說話的是我心。)

  便被禅師喝出。經旬日。大顛師卻問禅師曰:「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

  (大顛師被石頭禅師喝得一頭霧水,過約十來日,憋不住了,乃問禅師既然能言語者不是心,那除此外何者是心?)

  禅師曰:「除卻揚眉動目將心來!」

  (除了那能揚眉瞬目者外,將心呈來!)

  大顛師曰:「無心可將來!」

  (除此外,已無另一個心可呈將來。)

  禅師曰:「元來有心,何言無心?無心盡同謗。」

  (本來有心,何以故言無心,說無心即同謗佛法。)

  大顛師言下大悟。

  (行者若也悟入無心空境,始能給予有心,是過程不可省卻。若也省卻,則禅定力不堅固也,何能抵擋業之牽引。)

  異日侍立次。禅師問曰:「汝是參禅僧?是州縣白蹋僧?」

  (隔日大顛侍立在禅師旁,禅師問汝是參禅僧或是州縣間之行腳僧?)

  大顛師曰:「是參禅僧!」

  (我真是參禅僧。)

  禅師曰:「何者是禅?」

  (甚麼叫做禅?)

  大顛師曰:「揚眉動目。」

  (心有所動,揚眉動目間現禅機,此謂之禅。)

  禅師曰:「除卻揚眉動目外,將你本來面目呈看。」

  (禅師已開始逼入源頭,不呈心之動相,將本來面目相看。)

  大顛師曰:「請和尚除揚眉動目外鑒某甲。」

  (如果和尚能離開揚眉動目之心,來鑒我真心即得。)

  禅師曰:「我除竟。」

  (我已除去揚眉動目心竟。)

  大顛師曰:「將呈和尚來也。」

  (我也已將真心呈現和尚了。)

  禅師曰:「汝既將呈,我心如何。」

  (汝之心已呈,那我之心如何?)

  大顛師曰:「不異和尚。」

  (與和尚心不異也。)

  禅師曰:「不關汝事。」

  (此與汝無關。)

  大顛師曰:「本無物。」

  (不得不硬說出,真心本空,無一物。)

  禅師曰:「汝亦無物。」

  (汝也了解無一物。)

  大顛師曰:「既無物,即真物。」

  (既然無一物境,即是真心也。)

  禅師曰:「真物不可得。汝心見量意旨如此,也大須護持。」

  (真心了不可得,汝有如此見解量知,悟境得意旨不差,但也要善加護持。禅師至此始予印心竟。)

  ()玄祥釋解

  1.前言

  常聽時下人說有師父爲徒弟印心,徒弟也認爲有個心可印,一經師父印心之後,還像是修道有成,真是果位已得似地高興異常。綜觀現下諸多印心等說法,離不開是印有爲法之心,譬如有人說從出入息與佛印心,但出入息只是方法、手段,與印心無關;也有人說從禅法印心佛法,說什麼正宗正統之佛法印心,此等還是離不開有爲之法,屬世間禅定者,因禅是心的動相,但佛言真心是無形無相,空真如體的行相,不是用禅可來印之,怎麼說能以有爲之法來印此無爲之真心;還更有說以佛心印心佛法,應該以無爲法爲印佛心之無心。既然是佛心印心,應是無心可印,怎還是有個佛法,因佛法者是有爲之法,唯治一切心病之法,稱之爲佛法。請看古德雲:「佛說一切法,唯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顯然不能以佛法來印心,佛法是有爲之法,不足以來印空真如體之真心。理念沒搞懂者是沒真悟佛道,也非真是佛弟子。

  還有一些善心行者也能談印心,譬如說經某人印心後,能大肚寬容、吃虧忍辱,不與人爭鬥,逍遙自在、自得解脫,這也能稱得上是印心。外國宗教也有印心這回事,用祈求來請上師印心的,請看有人禱告說:「祈求沒有死亡或衰老令你苦惱,在那裏上師免您死亡和疾苦。…。一位完美上師所印心,你就能穿越叁界。」這種不自修能得脫離叁界,不去除九品修思惑,光求上師加持也能脫離叁界,這種說法真是一廂情願的。國外還有懷孕求印心的故事,有一婦女述說:「懷孕八個月時,終于接受盼望良久的師父印心,既喜悅又感動不已。…。印心後,下定決心爲了家族,還有肚中的小孩,一切行爲均以愛、誠意爲出發點。」此種印心可說是印誠愛之心。

  以上等等琳琅滿目的印心說法,都是假藉佛教來行欺騙無知之徒,來強說印心之法,因印心真是太高不可攀,人人認爲能受師父印心,真是不得了的大事。如此,真是使佛教徒要真修行者,不知印心真的是何物。中國禅宗的印心是對于有修有證的人,禅師才加以考試、印可,看他是否真的悟道、悟得真心,而所悟之道是不能說、不能言表,有所言說即不是要印的那個「心」,就不能被印心成功,就如世尊所說:「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諸禅師即是在印此無所得之心。所以印心是非常殊勝的大事,只能體會不可言表的名詞,是悟得空、無相叁昧者的體悟狀況。

  每個人都可以拿印心來大談特談如何來印心,若是非假藉佛教或中國禅宗之徒,來談印心倒還勉強可以接受,因爲他們的印心之說,祇是想尋求個心安理得,就說是得師父的印心,以師父的心來跟他的心相應、相黏,世世這樣牽連在一起,不是求自我解脫,這倒還無可厚非,這是他們自願因緣要常牽引不滅。

  若是有人號稱是佛門禅宗第幾代傳人,或者亂說是釋迦牟尼佛第幾代傳人,而卻把印心說得離譜得不能再離譜,那真是無知中造無量業,悟導衆生慧命罪過甚大,更是有可能自己已走入邪途,所以行者不得不慎,不要自以爲是地大談印心,疑誤衆生慧命及其修行進道功程。

  2.釋題

  本公案名爲「禅師印心」,此公案乃是修行者經無數年的修習、磨練後,要來接受禅師勘驗,是否真正認識本性空真如體者;或是某些行者執著有爲之法,認爲真如性所現起一切境相即是真心,不知真如所現之相僅是個標物顯境、幻化而成之相,不是真心之本來面目。主客、內外境分不清楚,會執取此境相,如此怎能悟得解脫之道。患此等毛病修行者比比皆是,凡修世間禅定者都是會指鹿爲馬,將「根」與「識」分不清楚,將「見性」與「空性」分不清楚,若不能將自性真如所現之境相看清楚,認爲真如所現諸禅境即是真心,並深信不疑地執取此心境,終不能得解脫知見,不能脫黏自在,而最後還是迷失菩提自性矣!

  世間凡夫以五蘊身識爲我,欲界以下衆生以色蘊爲我,以爲此色身就是我自己,執取不放。色界天以受蘊爲我,以禅定中諸覺受─禅樂爲食,以喜、樂爲我。無色界天以想、行、識蘊爲我,有想念、從想、行、識中能超然知過去、現在、未來都是此心識,就認爲此心識爲我真心。佛說一切衆生都以五蘊爲自我,不知五蘊虛幻不實,所以才永遠執迷五蘊沈淪于此六道輪回之中。有修行者因認識不清,以五蘊身爲我,不管所得天壽多久遠,果報盡時還得受輪回之苦。

  石頭希遷禅師勘驗大顛師,我們從其對話能知印心是指何事,禅師印的是何心?心是幻有,印心即是考驗行者對真心實相的認識狀況,空真如體是能應萬種緣而起一切相,所起之相非真心,就如古僧大德之一切語言、文字,有如指針月,禅師是要學者見所標之月而不是只見手指,若從手指中要覓月終不可得。若行者對此等道理還不懂,或讓邪師胡說八道而信以爲真,此等學人真是妄學佛法,不得真月、真心,所以終不能得解脫知見。此等人是因果宿命耶?還是邪師害人耶?還是兩者本是一個問題,不能夠分得開來。

  3.語體文解

  潮州大顛和尚初參南嶽石頭山希遷禅師。石頭禅師問大顛師曰:「那個是汝心?」

  大顛師未成道前,與同參惟嚴師初參南嶽石頭山希遷禅師。石頭和尚要勘驗大顛師的悟境,即開口問道:「哪個是您的心?」此是少有的禅師發難似地問參學者。一般學人對于禅師會問此簡單的問題,會覺得是很好回答,但答得太離譜者多,因無此修證者是不易答對此問題的。

  大顛禅師者爲唐代僧(732~824),河南穎川人,俗姓陳,法號寶通,弘法後自號大顛和尚,叢林是在潮州西幽嶺下,寺名靈山禅院。未悟道前的大顛和尚與藥山惟俨禅師(751~834),共同師事于慧照禅師于潮陽西山。當初因大顛師還未悟道,到處參訪,于唐大曆年間,與惟俨禅師遊南嶽,參谒石頭希遷和尚,大悟宗旨,得曹溪之真谛。後于廣東潮州西幽嶺下靈山禅院弘化,出入時有猛虎相隨,受傳法者有千余人之多。當時韓愈居士被谪貶潮州時,聞大顛和尚之名,亦曾參訪,大顛禅師以理自勝,因與師往來相交,過從甚密。大顛禅師于長慶四年,辭衆而逝,世壽九十叁。大顛禅師著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及《金剛經釋義》,又嘗自書《金剛經》千五百遍,《法華經》、《維摩诘經》各叁十部。大顛禅師圓寂後其墓塔築于寺側,唐末有賊開其墓塔,骨髀盡化去,唯有舌根猶存如生,複再埋藏之,號瘗舌冢。到宋朝至道年中,鄉人複挖視之,唯見舌鏡而已,乃疊石藏之,號舌鏡塔。

  南嶽石頭山希遷禅師(700~790)亦是唐代高僧,又稱無際大師。端州高要人,即今廣東省高要縣人,俗姓陳。生而聰敏,博覽群書,有恻隱之心,以鄉民畏鬼神而常殺牛酾酒祭祀之,師視弊害爲甚,動辄毀神祠,奪牛而歸。曾禮六祖慧能大師、青原行思禅師爲師,得青原行思禅師之印可。唐天寶初年(742),希遷離開青原山到南嶽,受請住衡山南寺。寺東有大石,平坦如臺,希遷就石上結庵而居,因此時人多稱他爲石頭和尚。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希遷應門人之請,下山住端梁弘化,和當時師承南嶽懷讓禅師住江西南康弘化的馬祖道一禅師並稱,時江西以馬祖禅師爲主,湖南以石頭禅師爲主,四方學徒多輻湊于二師之門,稱…

《公案禅機 伍、認識佛性 (二)不即不離 3· 禅師印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