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示自性本來?按語說:佛性顯現在何處?每人所具有的佛性是在何處呢?您能說個清楚嗎?
提曰:「性在作用。」
波羅提尊者答說:「性在作用中才有性蹤,若無作用時性自不現。」按語說:佛性顯示在日用應緣等作用處。經雲性有四相,即自、他、共、離等四性,意爲:(1)自性,謂如計一念心意從根生,即自性現起見性、聞性、嗅性、味性、觸性、心性等。(2)他性,若從塵生,即謂他性,依外塵相應而生起之性用。(3)共性即根塵和合生起之性,即謂共性。(四)離性,若能離根塵而生起之性,即爲離性,能知而能離是謂離性。若于此四性生起之相,皆能不去執取其境,不去黏著其境,則稱皆悟空,得無相叁昧耶。
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見。」
王又問說:「您說性在作用中,我現在怎麼不見其性呢?」按語說:何作用,我今何不見?一般人是無法在性作用中能見其性用之真實過程,但一個剛開悟的行者,以覺知心能知各個性起功能之過程,譬如說心意念要生起的過程,在氣機旺盛之時,可以使心意起來之作用變得緩慢,而此時行者能清楚地了知其起心動念之性用過程,此性用的真實狀況是可以被了知的。當然在回凡後,此功能又將變爲不明顯了。
提曰:「今現作用,王自不見。」
波羅提尊者答說:「王現在正在用此性,所以王自然不見其性。」對一個未悟的人,只能跟他說道理,不能舉實際性用之過程來闡述,也就只能這樣說了。按語說:因王正依佛性顯示其作用,故自不見自性佛性。
王曰:「于我有否?」
王問說:「那我有無佛性呢?」佛性人人有之,只因妄想執著而在覺知後,迷執一切境緣起習氣相應,始會造無量業也。按語說:我有佛性作用也無?有情、無情皆有佛性,何況是王您當然亦有佛性啦!
提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現。」
波羅提尊者答說:「王若進入一切用中,自是佛性之性用,沒有不是的。若王您不用時,連空性之體亦都不見,難以顯現了。」按語說:自性依他而顯,不用處也難覓佛蹤。性本空無,用時是有,但因本來無性性,故用時雖有,也不能強說有。何況是在不用中,當無一法可用時,性體自然亦難現矣!
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
王又問說:「若當佛性起用當時,幾處能現起性用之象?」按語說:「用時佛性顯現在幾處?」當然性用不等,總共有八,八識不全都派上用場,在凡人境界前六識起性用,若入定中之行者,依境界也僅有一識能用,在色界天以第六識爲用,在無色界以第七識爲用,在佛地以第八識爲用。
提曰:「若出現時,當有其八。」
波羅提尊者答說:「若全出現其性用時,應共有八種。」前五識外加上第六意識的分別事識,第七意識的思量意識,第八意識的真實意識。按語:佛性出現在八處。
王曰:「其八出現,當爲我說。」
王急著問說:佛性出現共有八處,未曾得聞,一定要爲我說明。按語說:佛性現于八處,請爲我說。一般而言,小乘行者或世間禅定行者,僅依第六意識來禅修及觀照,不懂第七意識、第八意識之功能及性用,只有大乘佛法才有闡述到八識甚或十意識之性用。八識以外爲九者謂異熟識,十者謂阿陀那識。
提即說偈曰:「在胎爲身,處世爲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波羅提尊者即說偈曰:「佛性出現的地方,處在胎中即胎兒身,處在世間即爲人體(由阿賴耶識所執),若用在眼時即爲見性,若用在耳時即爲聞性,若用在鼻時即爲嗅性,能辨香臭味。若用在口時即爲談論,若用在手時即爲執取,若用在足時即能運動奔馳。進而研之,若讓此自性徧現于恒沙界,它真的能徧布于無量虛空界。若收攝回來可藏匿在一微塵中。能認識性用知功能者是謂知悉佛性本來者,不認識佛性的人,以爲它只是個精靈、魂魄而已。」
按語說:行者騎著佛性覓佛蹤,不知眼、耳、鼻、舌、身等作用,均是佛性自然作用。只是凡夫卻以妄心、種種習氣左右知覺,終至淪喪自性而不自知。佛性人人具足,爲何有人認識它而能利用它,但有人卻不認識它而把它當做僅是一個神我、精靈而已。說起來都是一些妄想、執著的心病來蒙蔽它而已。
王聞偈已,心即開悟,悔謝前非。咨詢法要,朝夕忘倦,迄于九旬。
國王聞到波羅提所說的偈句,心已能了解並開悟其本來心,並因而忏悔謝罪以前錯誤的所做所爲。王一得心開解悟,更是對佛法甚感興趣,不管晨曦或夜晚,都能不倦地咨詢種種佛法要領,一直到叁個月之久。
按語說:迷時得善知識,指示洞見其自性,更能痛改前非,學法不倦。本自有善根,因一念無明而毀壞叁寶,經波羅提尊者的開示,洞知佛法精髓。王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巧受達摩祖師的安排,免得王造業,佛法遇難,百姓遭殃。
( 2004 年 3 月 08 日 撰于 法爾 )
《公案禅機 伍、認識佛性 (一)證畢竟空 8· 性在何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