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候行爲也是怪怪的,一直想求神通,馬上要得成就,但逐漸逐漸自己就歸順了,已經步入正軌了。
所以我再叁提醒大家,佛教的基礎非常重要。如果你沒有完成一年級、二年級的學業,直接就想讀大學,恐怕好多老師都不會認可的。同樣的道理,現在很多人聽說大圓滿非常殊勝,大威德、大手印非常殊勝,就馬上依止一位上師,要求給自己傳這些無上密法,自己馬上要獲得成就(當然包括我在內,剛開始的時候也有這種想法)。雖然想得特別美,但學習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哦,原來我的想法太簡單了,小學、中學、高中都沒有讀,一開始就要得大學文憑,要當一個大學教授,恐怕除了非常利根的人以外,這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學佛應該一步一步來,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盡量對治相續中的煩惱,這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
下一個頌詞教誡大家千萬不要依止煩惱,不要認爲生起了煩惱,自己有多麼了不起。
癸叁、教誡切莫依止煩惱:
若我順侍敵,敵或利樂我,
若隨諸煩惱,徒遭傷害苦。
如果對敵人順從其意、百般承侍恭敬,那他很有可能會幫助我們,但若隨順一切煩惱,後果只能是徒勞無益地遭受更大的痛苦與損害。
大家都知道,世間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糾紛,即使雙方有血海深仇、世代爲敵,通過對敵人恭恭敬敬,時時刻刻都隨順他、聽從他,這些人也畢竟是人,到了一定時候很有可能不但不加害,反過來對你進行幫助。人生幾十年,我有時候也遇到這種情況:剛開始的時候兩個人的關系非常糟糕,但到了最後,我竟然依靠他而成就了某些事業。所以在這個世間中,如果我隨順怨敵,很有可能後來他會幫助我、支持我,令我各方面獲得利益。
可是煩惱並不像這樣,你越是恭敬它,聽從它的命令,它就會越猖狂,越不把我們放在眼裏。比如你相續中生起愚癡心,每天都隨順煩惱睡大覺,今天隨順它睡到七點鍾,明天它覺得還不夠,要求你繼續睡到七點半,你如果睡到七點半,它還要求你睡到八點鍾……越是隨順,它就對你越不在乎,並且給你帶來更多的傷害。嗔恨心和貪心也是如此,誠如《佛子行》中所講,如果你放縱自己的貪心,那就像喝鹽水止渴一樣,越享用就越麻煩。現在的世間人就是這樣,尤其是一些城市裏面的人,對不如法的行爲早已經習慣了,如果讓他們暫時停止這種生活,他們就會覺得度日如年,而我們出家人或者持梵淨行的人,成千上萬的人在有生之年中過著清淨的生活,確實能對治自己相續中的煩惱。
假如一直隨順煩惱,它就會把我們害得越來越慘。自古以來也可以看到,隨順煩惱而獲得滿足的人有多少呢?一個也沒有。而通過佛法的智慧對治煩惱獲得成就的人有多少呢?可以說無量無邊。所謂的煩惱就像毒蛇一樣,越接近它、越依止它,自己的處境就越危險,它沒有任何慈悲可言,不管你怎麼承侍它,它都會突然咬你一口,讓你中毒身亡。
在勝伏煩惱方面,噶當派的大德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殊勝的教言,如朗日塘巴在《修心八頌》中說:“願我恒常觀自心,煩惱妄念初生時,毀壞自己他衆故,立即強行而斷除。”對此大家理當銘記于心,在生起煩惱的時候,依靠傳承上師的這些竅訣來降伏它。當然,學過大圓滿、中觀無我空性的人,如果能用這些智慧來照破煩惱的本體,便可以使它無機可乘,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禅定休息》中也引用過很多般若空性的教證,宣講了將煩惱觀爲幻化的道理。另外,當我們生起貪心等煩惱的時候,還可以分析它到底在什麼地方,它的本體是什麼,顔色是什麼,形狀是什麼,從什麼地方來,到什麼地方去,在什麼地方安住……這樣一觀察,煩惱就完全銷聲匿迹了,一點也找不到它的蹤影。或者可以按照《中觀四百論》和《中論》裏面所講的那樣,首先剖析我不存在,那麼我相續中的煩惱,就像石女兒子的相貌一樣也不可能存在。總而言之,依靠傳承上師們的這些竅訣,盡管煩惱有八萬四千種,但一定是可以對治的。
不管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學佛還是不學佛,若能將佛法的這些教言在自相續中稍微串習一下,對自己的幫助是非常大的。當今的時代中,任何科學、任何其他宗教在對治煩惱方面都沒有像佛教這麼殊勝的方法,米拉日巴尊者在《修行道歌》中也唱道:修行人在遇到違緣時,能將一切痛苦變成快樂,這是多麼稀奇的事情啊!作爲一個修行人,不管遇到什麼違緣障礙,都應該知道所謂的痛苦皆由執著自我而生,這些執著若通過觀修空性或者大圓滿認識覺性的方法,是完全可以消除的。我們也是經常講,如果運用大乘佛法中的觀空性、觀無我、觀本來覺性等竅訣,不說是其他的,就連生活中遇到痛苦或者病魔,也很容易將其轉爲道用。前段時間我遇到一位居士,他說:“我最近身體非常不好,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違緣,但佛法確實給我帶來了不可思議的力量,否則,如果沒有遇到佛法,我現在只有去自殺了,正因爲佛法的智慧,我才有勇氣繼續活在人間。”他的話確實是佛教徒的一種語言,這並不是口頭上的贊歎,而是在內心中真的將佛法妙藥用上了,對他起到治療作用了,不然光是紙上談兵,恐怕也不一定有實際的利益。
當然,我們一生中遇到一點煩惱,這個問題不是很大,最關鍵的是什麼?就是要好好地發願,爲自己的生生世世做一個良好的開端。作爲一名佛教徒,我們在世人面前應該有一種把握和自信,否則你整天都是愁眉苦臉的,動不動就痛苦得不得了,別人看起來也無法對佛教産生信心。因此我平時見到不信佛的人,心裏再怎麼傷心、身體再怎麼不好,也都假裝說我很快樂。凡夫人難免都有痛苦,但我們佛教徒應該在別人面前顯出自己的修行成就,如果佛法真正融入了自相續,任何痛苦都會變成快樂的。即使暫時不能夠這樣,經常提醒自己“我很快樂”,逐漸逐漸也會達到這種境界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認清煩惱的危害相當嚴重,千萬不能依止煩惱、隨順煩惱。一旦煩惱生起來了,立即要想方設法地加以製止,如果實在不能製止,上師如意寶也講過,馬上要觀想與上師無二無別的本尊,然後一直虔心祈禱,如此一來,雖然煩惱不一定會消失,但它決不會對你的修行造成大違緣,也不會對你的相續造成大危害。這是傳承上師給我們留下的教言,大家務必要牢記在心!
《《入行論講記》第叁冊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二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