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時要懂得善巧運用
我們在修行時會出現不同的狀態,例如有時妄念較多,有時則妄念較輕,有時昏沈偏重,有時掉舉來襲,作爲修行人,我們就要學會根據當時妄念起現的程度來樹立不同的調伏方法。
例如剖析調伏妄念、粗直視調伏妄念以及細直視調伏妄念,乃至包括持風在內都稱之爲意識轉爲道用。若要是我們的見解再稍微高一點的話,就可以運用安住調伏妄念等方便,此時就稱之爲智慧轉爲道用。但是當時具體要運用什麼樣的方便來做調伏,就必須要根據個人的根機來定奪,並不是只能固定使用一種。
比如當昏沈掉舉比較嚴重的時候,此時應先從剖析調伏妄念開始做起;當禅定的見解逐漸增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仍然有昏沈掉舉,此時的煩惱妄念就比較輕一些,因此就可以先運用粗直視調伏妄念以及細直視妄念來對治。
要記住,即便是這樣的描述,也只是一個綜合性的描述,實際當中該如何具體運用要根據當時妄念起現的程度來樹立。因爲每個人的煩惱的起現程度以及每個階段的煩惱是否沈重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煩惱並不會以一個固定的頻率出現。例如第一次煩惱的起現會很嚴重,後面就會越來越輕,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會再有反複。不,實際當中煩惱當然不會以這樣的固定模式出現。
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第一次起現煩惱時,可能並不嚴重,甚至還很輕微,但隨著修行的深入,煩惱有時就會突然加重。此時就要懂得根據煩惱妄念起現程度的不同而運用的不同的方便道進行調伏。
因此,我們在對治煩惱之上,要懂得根據當時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見解來運用不同的方便道。如果不懂得善巧運用,那麼我們即便好像是在運用剖析調伏、直視調伏妄念乃至安住調伏妄念,實際當中可能也只是在走一個過程而已。所以,我們的禅修要細致一點,要懂得根據不同的狀態運用不同的方便,並且盡量做到圓滿。這樣一來,相信你的見解就會日日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