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什麼說不能過早印證見解

  爲什麼說不能過早印證見解

  我等曆代傳承祖師華智仁波切曰:“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脫,豈不猶如禅天定。”也就是說,在禅修之時僅僅知道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態之中,而不懂得辨別世出世間禅定差異的話,那麼這樣的見解並不能稱爲最了義的見解。

  當然,我們在往昔講法期間也在依止要義而做印證,有時你可能會覺得,這些印證聽起來好像只是一種理論而已,自己根本無處下手,這可能就是你自己現前的修行見解還沒有到達這個地步的緣故所致。

  因此在聚衆講法期間,我們的講法並不會講解得很深,原因也正在此上。若過早印證見解不僅會違犯密宗十四條根本誓言之第七條:于諸未熟凡庸前,若傳密法違七條,而且也不符合密法的傳講風格。

  正如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曰:“印證見解不宜過早,要不很容易變成伺察意之見解。”就是告誡後一代弟子,如果我們過早聽聞對甚深見解的印證,可能自己就會去創造一種類似的狀態,這就叫伺察義之見解。

  比如我們聽聞過諸如遍知雙運,明空不二等名詞之後,自己就會去想象出一種類似的狀態:外界都是自心的顯現,而心本來就是空的,因此一切都是空的,自己要安住在這種狀態之中等等,並且認爲這就是自己的真實狀態。

  要知道,即便你口中說的這些名詞聽起來有多麼殊勝,但實際上這可能就是你自己思維造作出來的一種狀態而已。無論你在這種狀態之下修學多少年,見解恐怕很難有所增上。

  因此我們也一直告誡信衆,見解是修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作爲欲成辦解脫之修行人,我們首先要懂得如何去次第修學。也就是說,我們要知道先從什麼見解開始入手,逐漸達要到什麼樣的見地,並且修行過程當中會出現什麼樣的煩惱,應該如何去對治等等。這些道理往昔都已經傳授給大家了,我們在自己修學的過程中就要做到依教奉行,絕不能摻雜一點點私心去高攀見解。這一點很重要,要時時銘記于心。

✿ 继续阅读 ▪ 修行就是修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