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不要盲目追求“開悟”的名號

  不要盲目追求“開悟”的名號

  我在漢地時,聽到有很多人自稱爲開悟者。要記住,無論你所修學的是哪一種傳承,開悟都只是一個印證,也就是說,除了給你取一個“開悟”的名稱之外,實際上還是需要觀待你是否真正具有開悟的一切條件。例如從見解的角度當中而言,試問自己能否講出上下乘派不同的特點?

  以前我遇到過一位居士,很多人都非常贊歎他並且說,有衆多導師都已經印證這位居士開悟了。當時我開玩笑地說:“雖然我自己沒有開悟過,但我在開悟的導師身邊依止修學了二十多年。正如漢地的俗話所說:“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因此,你能不能講一下你的見解,我聽一下我的導師所講解的開悟與你所講解的開悟之間有什麼區別?”

  那位居士回答說:“我平常可以把心安住在明空不二之中。”我們以前在講解禅定的時候也說過,“明空不二”適用的範圍非常廣,因此僅憑“明空不二”四個字,可以說開悟也可以說沒開悟,因爲它只是描述的詞句而已,所以,我們在彙報見解的時候,應該更細致一些才對。于是,我對這位居士說:“好的,請繼續往下說。”但是這位居士說,“沒有了,這就是他的禅定。”

  如果僅僅說“明空不二”就算開悟的話,那這個見解恐怕也太粗糙了一點。正如前面所傳講一般,開悟的時候可以叫“明空不二”,沒有開悟的時候,也可以說是“明空不二”,那麼你所稱之爲開悟的狀態是屬于哪一種“明空不二”呢?

  從智慧角度而言,如果是真正的開悟者,他的智慧也應該非常廣大,因此我繼續問這位居士:“明空不二的適用範圍很廣,那麼你是否能講解一下上下乘見解的不同之處?”他說,這點不懂。

  華智仁波切曾經說過:“當今時代有些開悟者,只具如所有智而不具盡所有智,此非曆代傳承祖師開悟之見。”也就是說,不具智慧之所謂“開悟”,都不是真正的證悟。

  我們講解這個公案的目的不是在說他人的過失,而是要告誡信衆,在自己的修學過程當中,不要過早給自己安立一個名號,無論你叫登地、二地、八地、十地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問問自己:從初次修法直到現在,自己的煩惱是否有所減少?

  從世間的角度當中,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性格有多少改善,脾氣是否越來越好?若要是你的性格脾氣還是如往昔一般粗暴,你說自己已經開悟了,有誰相信呢?除非你有兩個心:一顆性格溫柔的心已經開悟,但另外一顆脾氣粗暴的心仍舊是凡夫。如果你有兩個心,可能還能解釋一下,但我們都只有一顆心,所以只能是一種狀態,要麼開悟,要麼沒開悟。

  從出世間的角度來說,我們說過,隨著修行的增上,貪嗔癡煩惱應該日益減少;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則應該有所增上,依他來作爲衡量見解是否增上的標准。只要你內心的這些功德是在日日增上,那麼即便不給自己取個開悟的名稱,你實際上也是真正的開悟者。因爲你將獲得永遠的快樂,今生快樂、臨終自在、未來已經得到解脫。所以無論你是否具有開悟者的名號,實際上都已經成辦了這些見解。

  因此,我們作爲修行者,不要去盲目好樂這些開悟或者登地的名稱,這些都只是一個稱呼而已,對解脫而言並沒有什麼意義,作爲修行人,我們還是應該腳踏實地,依教奉行,認真修行爲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