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要追求虛名
作爲導師,雖然有時在攝受弟子的過程當中還是需要給弟子印證一些見解,但實際上,平時我很少對弟子說“你的見解已達到什麼地步了。”因爲往昔上師囑咐過:“雖然有些弟子的確具有一些禅定的見解,但是在他的性格還沒有完全改善之前,還是不要過早地印證他的見解。尤其是當一個修行人的性格占于修行上風的時候,過早印證見解,還會讓許多人對佛法生起誹謗。”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一切的行爲都來自于自己的內心,因此我們無法知道一個修行人的內心到底有多清淨,但是可以根據他的行爲來做判斷。如果一個修行人的外在言行都非常不如法,或者言行非常粗糙,那即便這個人說自己是開悟的,又有誰會相信呢?如果說自己的心已經開悟了,但是行爲還沒有開悟,我想,誰都不會相信的。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一般也不會過早地印證你的見解已經達到什麼境界。
以前有一位居士對我說,他的見解已經被印證到八地了。我說:“具有八地的見解非常了不起,你是否能說一下八地的見解是怎麼樣的?”但是聽到他的回答以後才知道,原來別是說八地,他就連什麼叫見解都不知道。于是我和他開玩笑說:“你的見解怎麼才八地呢,太低啦!”他說:“難道還有更高的見地嗎?”我指著一邊的老居士說:“你知道他的見解有多高嗎?已經七十多地了!”從當時生出來著地的時候算起,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當然應該是七十多地了。
因此,對修行者而言,我們要的不是“七地”,“八地”乃至“開悟者”“成就者”等等名號,要的是成辦解脫的見解。只要自己具備了真正的見解,無論是否給你安立這樣的名號,實際當中,你都已經具備了這個功德。相反,若要是實際當中不具有這樣的功德,無論誰給你起多少個名稱,恐怕也就是那麼回事。
尤其在末法時代,由于衆生煩惱沈重的緣故,這樣的現象還是挺多的。因爲從某種角度而言,現前要得到一個“成就者”“活佛”或者“堪布”的頭銜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往昔有一位居士對我說,有一個“活佛”已經認定她就是綠度母的化身,並且還給她很多授記。但是過兩年,這位“活佛”又給她去了一封信告訴她,她的綠度母化身的職位已經被撤銷了,不再是綠度母的化身了。我對她開玩笑說,你這個化身當得也太窩囊了吧,怎麼今天是化身,明天又被撤銷化身了?這個綠度母做得有點糟糕啊。
要記住,我們如上所傳講的這些公案,不是在講解他人的過失,我們也不要僅僅當作一個與自己無關的笑話來聽,而是要借此時時反觀自心,看看自己對這些道理理解得如何。
因爲對一個凡夫來說,有時候有虛榮心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導師可能會肯定你的見解,給你一點信心,但是我們的內心不能執著于這些肯定並隨著虛榮心開始飄動,而是應更加精進努力地去修行,去成辦更高的見解才對。
我們修行佛法的目的不是爲了得到一些虛名,而是爲了成辦解脫,令自他獲得今生快樂,臨終自在,未來更加快樂,這才是我們信仰佛教的目的。因此別人給你一個“八地”“九地”的頭銜真的沒有什麼意義。
即便實際當中你已經證得了“八地”“九地”的見解,你仍然需要繼續精進修法,因爲你還是沒有成辦圓滿的見解,還是需要去努力修行。所以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要實在一些,不要去追求一些名稱名號,這對解脫並沒有什麼意義,只有精進地修行,才能成辦究竟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