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什麼說不能貪執境界

  爲什麼說不能貪執境界

  我們昨天講解過,想要做到在夢中依然能夠修行,平時座上和座下就要時時刻刻提起正念,也就是,我們平常所傳講的見解,修行和行爲,絕不能輕視。但這裏還要記住的是,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不管夢見什麼樣的境相,都不能去貪執並對他産生耽著。

  比如說,我們有時候從睡眠當中醒來的時候,回憶起之前做了一個非常美妙的夢,心裏就産生了歡喜心,不僅第二天都時時刻刻清晰地銘記著夢境,乃至見到誰都忍不住想告訴對方,自己昨天晚上所做的夢。相反,若要是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噩夢,內心也會時時牽挂著這個噩夢,覺得這個夢境是否預示著自己或者家人會面臨什麼樣的災難等等。

  要記住,若要是你時時這樣執著夢境的話,那麼無論是夢光明上品,中品乃至下品的功德都很難成辦。如果我們想先從下品開始入手而逐漸達到中品和上品之功德,那麼不執著夢境這個條件則必須要做到。

  此處也許有人會問,如果說不能執著夢境的話,那是否意味著自己第二天連回憶一下昨天的夢都不可以?不,當然不是這個意思的,所謂的不執著夢境是指不要對夢境産生一種極端的耽著。

  例如某天打坐期間內心感到有一種不錯的覺受,由于對覺受極端耽著的緣故,因此在第二次打坐時,就會用不同的方式去尋找這種覺受。若是沒有出現同樣的覺受,內心還會因此而産生諸多煩惱。當這種耽著達到極頂的時候,修行者的身心就會越來越不健康。

  世上不是有很多人由于過分耽著的原因而造成了身心不健康的顯現嗎?例如當他某次生意做得非常不錯時,他也很高興,可是當這種高興達到極點的時候,這個人就瘋了。這就是由于極端耽著而造成的身心不健康。

  當你對某樣事物或者某種境界只有一般程度的耽著之時,這種執著就已經對你的身心産生一定的障礙,雖然這種障礙還沒有達到自己精神無法控製的狀態,但它依舊會令你的身體不健康。尤其當你産生極端執著的時候,無論對境是好是壞,恐怕身心就會更不健康了。

  因此,執著是起現一切煩惱之根源,現前我們已經認知到這一點,那麼無論是自己的夢境還是禅修之中的覺受都應該以自然和平淡的方式去對待,而不能過于執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