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製妄念與調伏妄念的區別
我們修學佛法主要是爲了調伏自己的內心,而調伏內心成辦解脫的過程,則離不開我們之前所傳講的四精要法:即傳承法脈清淨具普遍之信心、通達方便、善巧運用與認識智慧。若你的修學具備這些條件,相信你的見解就會越來越增上。
對于我們很多信衆而言,善巧運用尤其不可輕視。因爲我們平常也都在修學禅定,在禅修過程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有時會起現昏沈,有時會出現散亂,但是煩惱妄念在我們心相續中呈現的方式不盡相同。有時散亂很嚴重,有時昏沈則會占據禅修中相當一部分時間。因此昏沈與散亂時時都在束縛著我們的內心。
此時我們需要依靠什麼方式去調伏這些煩惱呢?我們就需要根據自己當時對見解的不同認識而選擇不同的方便來調伏煩惱。也就是說,是運用剖析調伏妄念、直視調伏妄念還是安住調伏妄念,要視自己當時情況的不同而善巧運用。
尤其對于初行者而言,若要是不懂得善巧運用,而僅僅遵照一種方法去調順煩惱或只懂得臨時壓製煩惱的話,相信我們的見解並不會增長得很快的。
例如我們以前也講解過妄念之規律,因此對于初行者而言,在禅修之時起了一個妄念,此時若不做任何調伏,而是繼續安住,當下一個念頭生起的時候,前一個妄念自動消失。這裏妄念的消失是妄念本身的規律,是對妄念的一種壓製而並非是我們調伏內心的功德。
相反,當我們的內心生起妄念之時,心裏知道是妄念,內心也不再隨順著這個妄念而飄動,而是樹立另一種善念進行對治的時候,此時才能稱之爲調伏。也就是說,同樣是後一念能消盡前一念的煩惱,但是在對煩惱的對治力之上,壓製妄念與調伏妄念則完全不同。
因此我們在禅修之時要細細體會其中的區別,要懂得這些道理,這樣一來才能真正地趨入禅修,令見解不斷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