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調伏內心與護持正念

  調伏內心與護持正念

  我們現前已經知道座上見解穩固與清明之重要性,但有時內心可能還是會有這樣的想法:雖然在今天的一座之中時時努力調伏煩惱,但內心還是比較容易散亂,因此今天的一座並不令人滿意;或者即便不去刻意調伏,內心也非常清靜,因此今天這座修法還是很不錯的。

  要記住,我們是欲界衆生,禅修時有散亂,有妄念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因此我們不能以妄念煩惱多少來衡量見解的高低,而應以是否能夠調伏煩惱來作爲衡量之標准。也就是說,即便有時煩惱沈重,但由于內心已經在努力調伏之中,因此我們時時都在消盡煩惱,功德也在逐漸增上。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我們是以調伏妄念來成辦解脫,而不是要一味遮止一切妄念。縱觀曆代傳承祖師,也沒有一位成就者在開悟以後變得什麼事情都不知道。因此,衡量自己座上見解之高低並非在于妄念多少,而是觀待自己否懂得調伏,這才是我們衡量禅修見解之標准。

  如此一來,若能在座上時時調伏煩惱並不斷穩固座上的見解,相信在座下以及夢境當中,我們也會變得越來越自在。當然,由于我們現前見解並不圓滿的緣故,想要在座下與夢境期間,也保持如座上一般的見解,恐怕是不現實的。此時座下能時時提起正念就非常重要。

  這裏所謂的提起正念,當然還是需要依靠起心動念。我們把此處正念的護持稱之爲改造意念之正念。也就是說,我們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是否被貪嗔癡煩惱所束縛,時時觀待自心所起現是善業還是惡業。

  若內心起現的是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等善念,此時就應回向叁界六趣一切衆生。若內心被貪嗔癡煩惱所束縛,那麼就應以金剛薩埵的四對治力而作忏悔等等。諸多方便此處不再贅述,總之如是不斷調伏,就叫做提起正念。

  曾經有居士對我說,他平常在座上的時候,感覺心比較散亂,而在座下之時,內心就會比較清淨一些。這是否說明像他這樣的根機在座下用功更爲合適呢?

  此處要明白的一點是:爲什麼我們在座上的時候會感覺內心很散亂呢?因爲我們在座上時,懂得提起正念,所以無論當時出現的妄念是粗大還是細小,內心都非常清楚。也就是說,我們在座上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真實的狀態。

  但由于我們座上的見解並不穩固,因此在座下時,提起的正念也並不圓滿,內心就很容易隨著五根而飄向于外境之中。此時即便自我感覺已提起了正念,實際當中與座上的正念相比,兩者還是有著天壤之別。因此內心就會有一種座下的自己好像沒有那麼散亂的錯覺。

  所以,曆代傳承祖師告誡我們:“後得時,應稍緊而護持覺性于不散之中”原因也正在此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