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什麼說“伺察義”之見不能成辦解脫

  爲什麼說“伺察義”之見不能成辦解脫

  我們以前說過,若能執受本體,妄念越粗大則越形成解脫自性之功能,此時無需再做取舍,因爲一切都是妙力之顯現。當然,僅僅從表面上看,這些文字似乎沒有什麼可不懂的地方,但實際當中,我們現前的見解是很難圓滿成辦這一點的。

  也許有些信衆會問,自己平時修行之中,內心也常常如是作意思維:“我現前正在執受本體,外境所呈現之一切相均未離開自心本體”,爲什麼這樣思維也不算是具有如是之見解呢?

  因爲細致觀待我們的內心,這樣的見解仍舊是一種自己意識所造作出來見解。我們把這種見解稱之爲“伺察意之見”,也叫“文字禅”或“理論禅”。若我們用“伺察義之見”來掩蓋自己的實修,這就叫做“高攀見解。”

  我們之所以會産生“高攀見解”的過失,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對相關理趣的認識,另一方面就是由于自己在修行過程中不切實際的緣故所致。要記住,即便這種見解臨時可以掩蓋自己的真實修行,並在他人面前說得頭頭是道,但對消盡自己的煩惱而言,則起不了絲毫之作用。

  可能有些信衆又有這樣的疑問:“難道文字般若或者理論的了知不是一種智慧嗎?”當然,從某種角度而言,它的確是一種智慧,但若用他來掩蓋自己的實修,那麼這樣的見解就不具有實修能消盡煩惱的功能。

  但此處還要記住的是:我們不能誹謗因果。正如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所言:“聞思所知功德雖具無量,但自心與法不相融合,則無法調順煩惱怨敵。” 也就是說,聞思的功德是無量的,這一點我們絕不能誹謗。

  但對于修行者而言,我們現前所提倡的是,將佛法納入自己的內心之中來調伏煩惱妄念,這才是我們修行值要旨。而想要成辦這樣的見解,僅僅依靠“伺察義之見”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的修行還應更加細致一些微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